鍾希明〈泡茶等花開〉
招待遠道而來又喜歡喝茶的朋友,我一般備有三日套餐,然後視對方的時間而定。如只有一天時間就帶他們在福州泡三和功夫茶道館,這最最經常幹的事。如有兩天或可驅車二百公里去安溪看三和企業打造的茶文化藝術博物館。三和茶博館由茶之史、茶之博、茶之雅(與茶相關的衍生品)、百茶園(遍布世界的茶品類)、千壺坊(越省跨國的茶壺)、萬里船(當年海上絲綢之路起點泉州運茶的帆船)、茶世繪和茶工坊等構成。而其中的十二主題櫃從茶聖陸羽《茶經》中汲取靈感,從茶之源、譜、經、傳、道、作、器、俗、哲、養、品、承等茶文化的十二個層面來解碼、展示中國茶文化的博大精深。若有三天時間還可深入到距縣城一百一十公里的安溪雲中山自然保護區看萬畝茶園生產基地,那裏森林茂密,蘊藏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常年雲霧繚繞,是鐵觀音茶樹生長的天賜之國。
初秋一個周末的清晨,突然收到來自大洋彼岸三十多年未曾謀面的同學Harry Cheung的一條短信息:「這幾天我在福州……」。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悅乎!我說今晚或明晚有空的話一起吃個飯聊聊天?他說今晚已有安排了,明天一大早我們要去泉州,要不下午找個地方喝茶?我說「OK」!我正好知道一家很不錯的茶館。於是,便開始給當年集美僑校在福州工作的幾個同學打電話,相約在中歐文化沙龍.三和功夫茶道館聚首。
中歐文化沙龍.三和功夫茶道館座落於福州溫泉支路三十九號五號樓,雖置身鬧市卻又遠離喧囂。其前身為溫泉賓館,因此簡稱「溫泉五號館」。這是一座紅磚黑瓦的平房,臨湖而築,整座建築結構古樸典雅,四周綠蔭環繞,靜謐的氛圍為這古樸而兼具現代感的空間平添了幾許淡定。五號館座南朝北,拾階而上,迎面是兩扇玻璃自動門,左側牆面上鑲嵌著「中歐文化沙龍LE SALON DES CULTRES 三和.茶道館SANHE TEAHOUSE」茶色立體字樣。一位身穿白色麻紗長袍印染著墨荷的小姐出門相迎。進門迎面有一「三山一水」的巨幅壁畫,旁邊佇立著一尊佛陀,整座建築內部設計是一個充滿禪意的空間。穿過大堂右轉來到庭院,只見四周牆上懸掛著篆刻、漆畫作品,亭台水榭之中設有茶几,一人撫琴,兩位小姐在做茶藝表演。
一曲終了,我們被引進到建築東面的一間「微墨/竹窗」的包廂。一整排的落地玻璃大窗,正面對著如鏡般的湖面,岸邊綠樹成蔭,天空中飄忽的白雲、晴光與遠處的高樓倒映在湖水中,與悠游的白天鵝渾然融合為一幅絕妙的印象派畫作;窗前竹影婆娑、蘭花抽蕊、桂花吐蕊,和著茶香,沁透到水氣裏,彌散在空氣中……屋內牆上一面陳列著各式各樣的茶具,一面掛著錯落有致的微型書畫,桌子上青瓷花瓶裏朱梅斜插、沉香裊裊。我一眼看到茶几上擺放著一盆素心蘭,旁邊有一幀微書畫「泡茶等花開」,甚是喜歡。宋人四藝之「掛畫、插花、焚香、煮茶」在此一應俱全。
室內巡環播放著由古箏、古琴等樂器演奏的中國古典名曲。茶味有甘、苦之分,樂曲也有風、雅之別,不同的樂曲所反映的意境各不相同。同學李蔓是高等幼師的音樂舞蹈老師,她說在月下美景飲茶宜聽《春江花月夜》、《彩雲追月》,在山水之澗飲茶宜聽《高山流水》、《幽谷秋風》;品飲禪茶一味時,巫娜的古琴黑膠音樂旋律空靈禪心悠然是不二之選;品飲西湖龍井時,聽《平沙落雁》最能使人身心怡悅;而品飲雲南普洱,《廣陵散》、《陽關三叠》幽思難忘。此外,鋼琴、薩克斯等樂曲也可以入茶。當然,也可以根據品茶時的心情選擇,不必拘泥於形式。
周作人在〈喝茶〉一文中批評當時的茶館太洋場化,失了本意,結果成為飯館子之流,認為「只在鄉村間還保存一點古風,惟是屋宇器具簡陋萬分,或者但可稱為頗有喝茶之意,而未可許為已得喝茶之道也。」在他看來理想的飲茶之所應當是「喝茶當於瓦屋紙窗之下,清泉綠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飲,得半日之閑,可抵十年的塵夢。」三和茶道館雖然沒有周作人所推崇的「自然主義」,但在今日這個喧囂之城中,也可稱得上是一個「詩意棲居地」。
爐火正旺,銅壺正架在其上燒水。落座之後,茶藝小姐開始她的準備工作,我們趁此熱聊開來,彼此關切地詢問對方的工作和生活狀况。由於邀約的時間太倉促,同學中有人正在鼓嶺度假,有人正去廈門出差,還有一位甚至發來正在澳門機場的定位……最終只來了玉天大哥、李蔓和我三人。Harry Cheung說他這三十幾年的經歷比較複雜,當年在集美僑校補習沒有考上大學,輾轉去了香港打工,做了很多不同的工作;八五年再次回到橋校補習,八六年順利考上暨南大學醫學院,讀到大三時向朋友借了八百美元買機票去美國加州,在很艱苦的條件下(特別是在經濟和語言上)好不容易在九一年拿到一個碩士學位,後來就半工半讀拿了另一個生物科學的碩士學位,一直到現在從事生物科技方面的研究工作。而我們仨的經歷相對而言簡單多了,都是在國內上大學然後畢業分配,三十多年來一直在福州工作。在這短暫的相聚裏,我們一面緬懷三十年前的青葱歲月,一邊慨嘆光陰的流逝……
這時茶藝小姐拿來了「莫逆之交」和「絲路之音」兩個品牌的鐵觀音、大紅袍、肉桂、老樅水仙等品種茶供我們選擇(按規定一個包間標配兩泡茶)。第一泡我選了清香型鐵觀音「莫逆之交」。茶藝小姐介紹道:「莫逆之交」是一泡專為法國外交部定製的「二○一四年中法建交五十周年紀念茶」研製的專屬茶,二○一四年三月二十七日在法國外交部禮堂慶祝中法建交五十周年紀念大會前夕,時任法國總統奧朗德將它贈與習近平主席,習主席表示「在異國它鄉,能收到這份特殊的禮物很感動,也很有意義。」而「絲路之音」則是為中意建交四十五周年時意大利總統府定製的紀念茶研發的。
隨之,茶藝小姐為我們展示了安溪鐵觀音沖泡茶藝的八道工序,依次是:白鶴沐浴(溫杯)、烏龍入宮(投茶)、懸壺高沖(沖水)、春風拂面(刮沫)、祥龍行雨(倒茶)、鳳凰點頭(分茶)、賞色聞香(聞香)、品啜甘露(喝茶)。細細品之,這一泡清香型鐵觀音的特徵是沏泡後湯色清澈金黃,聞之具有蘭花的幽香,茶水細膩潤滑,入喉滋味清爽甘甜。
第二泡我們選擇了武夷岩茶「絲路之音」。武夷岩茶是在武夷山獨特的自然生態環境條件下種植栽培,並用獨特的傳統加工工藝製作而成,具有岩韻(岩骨花香)品質特徵的烏龍茶。近幾年來武夷山的岩茶風頭很足,簡單的一盒茶葉,只要是大師手工製作、著名坑口原料,動輒每斤上萬元、十幾萬元甚至幾十萬元。據央視三一五在行動的記者調查,九龍窠母樹大紅袍每斤甚至開出五百二十萬元的天價。
武夷岩茶產品分為大紅袍、名樅、肉桂、水仙等。大凡懂武夷岩茶的茶客,都對武夷山核心茶山山場「三坑兩澗」,即牛欄坑、慧苑坑、倒水坑、流香澗和悟源澗耳熟能詳。牛欄坑出產的肉桂在岩茶界無人不知,被茶客稱為「牛肉」,其獨特的山場氣息令人回味無窮,經久不衰。因此,我們選擇了牛欄坑肉桂。果真神奇,一泡出來觀湯色橙黃透亮,香氣馥鬱、幽雅、神秘、獨特,不是很強但很抓人;茶湯香滑醇甘,其味醇厚適口,岩韻感極強,很快就得到大家的認可。玉天大哥說:「香水氣韻俱足,有如初入宮時的甄嬛,一位琴棋書畫皆通的大家閨秀,清雅明麗,秀外慧中。」Harry Cheung說他感覺到茶湯在口腔味蕾上所呈現的濃稠、飽滿、厚重、有力度。滋味啜之有骨、厚而醇、潤滑甘爽,飲後有齒頰留香的感覺,這正是武夷岩茶獨有的品質特徵,也稱「岩骨花香」。
數巡過後,我拿出自己帶來的一泡陳年老鐵。撕開來已結成一團黑的茶塊被抖了出來,放到鼻子底下一聞,沒有什麼香氣。泡在茶盅裏,有淺棕色漸漸淅出,隨後很快便蕩出了深黃色。湊上聞香杯一聞,似有陳年普洱的黴味,還有些藥香;喝上一小口,竟然是木頭的香味;等過了喉頭,便有一種岩韻慢慢釋出了。在陳釅、透潤的基調下,老茶變幻無窮,從藥香、木香、蟲味進入到普洱味,最後是甘甜,胸間頓時通暢,舌下生津。一看茶盞裏的茶渣,都已碳化碎裂,沒有了那種粗枝大葉的形狀。如此陳釅、透潤的老茶,大家還是第一次品到的,於是欣喜莫名,驚呼這才是今天的「終極版」。
老茶的深厚,是一種生命本心的沉澱,雖沒有綠茶的鮮活清芬,那種「老」的味道卻從骨子裏滲出一分草香、二分藥香、三分草野霸氣。這就是老茶的「茶格」,讓喝的人覺得年歲陡長。老同學之情也猶如這一泡老茶,經時間的發酵、沉澱,沒有了雜質、沒有了火氣,更加醇厚、更加純粹,餘韻回甘。
傍晚時分,下起了小雨,桂花滿溢茶香沁鼻,我們和Harry Cheung在微雨中告別,並相約來年再聚。Harry Cheung說,他將帶著這一下午的茶香記憶回去,在大洋彼岸,一定會常常憶起這茶香飄飄的午後,也期待著下次去安溪參觀三和創意茶博館,到雲中山看茶莊園,靜觀雲霧籠罩的茶山風起雲湧。
我自己愛茶,更樂於分享。泡茶等花開,自有蝴蝶來,何等美事!
(本文圖片為資料圖片。本文轉載自《文綜》2019年冬季號)
鍾希明簡介:
福州職業技術學院教授、福建省新聞出版廣電局專家庫評審專家。出版詩集《晶瑩雙軌星》,專著《公共場域的知識分子寫作——龍應台文化現象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