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地圖〕俠客行之熊耳山──裸浴湯池
《俠客行》:梅文馨左手一探,扭住了丁不四的耳朵,尖聲道:「你只盼我早已死了,這才快活,是不是?」丁不四內心有愧,不敢掙扎,苦笑道:「快放手!眾英雄在此,有什麼好看?」梅文馨道﹕「我偏要你不好看!我的芳姑呢?還我來!」丁不四道﹕「快放手!龍島主查到她在熊耳山枯草嶺,咱們這就找她去。」梅文馨道:「找到孩子,我才放你,若是找不到,把你兩只耳朵都撕了下來。」
全國各地以「熊耳」為名的山峰,大大小小不下二十處,大凡雙峰對峙,勢如熊耳者,均可名山。歷史上最有名的熊耳山,是現今河南省盧氏縣的熊耳山,一是陝西省商州市(古稱上洛縣)西南的熊耳山。
河南盧氏縣熊耳山。
考慮到石破天時代的交通並不便利,一個偶爾與母親走散的狗雜種,也不會離開封侯監集太遠;再說眾人進山尋找梅芳姑的時候,金庸寫道:「不一日,一行人已到熊耳山。那熊耳山方圓數百里,不知枯草嶺上是在何處。眾人找了數日,全無蹤影。」這一描寫,符合盧氏縣熊耳山的特色。
河南盧氏縣熊耳山。
河南這座熊耳山屬於秦嶺餘脈,主峰熊耳嶺位於縣城南三十公里的橫澗鄉熊耳村,海拔一千五六十九米,是座道教名山。兩峰向中間傾斜,狀似熊耳。當地群眾也把此山稱為「歪嘴山」,相傳太上老君到此經過時,曾經坐在山頂穿鞋,大屁股把山頂給坐歪了,故有此俗稱。
熊耳山雄、奇、險、秀,這都不是最吸引人的,這幾年最出名的是它的「湯池裸浴」。熊耳山南麓有一湯河溫泉,俗稱「湯池」。據說湯池洗浴能使皮膚光滑而富有彈性,爽快至極,常浴則有祛病強身、延年益壽之效。本地居民自古就有裸浴的習俗。
據說古時男女,常為洗浴爭池,不可開交,後來有名賢出面,大家約定俗成,男女輪流洗浴,毫不避人。這一習俗常令外來遊客在大飽眼福之餘,感嘆稱奇。歷史學家單遠慕到湯河考察後曾留詩一首﹕「夜宿湯河青山下,一夜濤聲來入耳,對岸數十裸浴女,微雨清晨洗文化。」學者就是學者,在家裸浴就只是「洗澡」,在山野裸浴就是「洗文化」。貼上「文化」標簽後,當地開發旅遊幹得特起勁。
熊耳山南麓有一湯河溫泉,俗稱「湯池」。
熊耳之名,還有一說,認為是因黃帝而起。因為黃帝號「有熊」,又有「黃帝都有熊,今河南新鄭」的記載,由此可知,黃帝的活動中心是在河南省中部一帶,所以,這一帶出現了不少與有熊氏有關的名勝古蹟和地名,鄭州的「熊耳洞」,盧氏的「熊耳山」,都因黃帝而名。
作為神話人物,黃帝似乎離得遠了點,但另有一位被神化了的人物達摩葬在熊耳山,卻是比較可靠的。關於達摩晚年的事迹,記載不多,其中一說認為他是遇毒而逝,葬於熊耳山。
最近炒得比較火的還有一個熊耳山,是山東棗莊的一處地貌奇觀,親近剛被國土資源部批准成為國家地質公園。景區內崮形山體成群,形態獨特,據稱是山東特有、國內罕見的地質地貌奇觀,似乎也值得一看。
(本文圖片為資料圖片。本文轉載自吳真《金庸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