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遊文化 字遊文化

高舉中華文化旗幟的華人

潘耀明
3年前潘耀明
1,494 0 0

「第三屆旅居文化國際論壇」今年九月四日於菲律賓馬尼拉舉行。

 

在菲律賓舉辦「旅居文化國際論壇」的念頭,很早便在我的心目中萌芽,機緣巧合的是,今年五月我在北京遇到菲華歷史博物館館長施吟青女士。我是第一次知道菲律賓有一個這樣的博物館。我便構想「第三屆旅居文化國際論壇」放在菲律賓,並擬了論壇的主題:「千島之國與華人文化足跡」。

 


菲律賓是家鄉閩南人移居最多的國度,上世紀二十年代,千千萬萬像老父一樣的閩南人,含淚離開一貧如洗的家鄉,遠涉重洋去尋生計。

 

我在「第三屆旅居文化國際論壇」的開幕致辭談到這屆旅居文化國際論壇的旨趣——

 

我們第三屆「旅居文化國際論壇」落籍美麗千島之國的菲律賓。今屆的主題是「千島之國與華人文化足跡」,是有特別的意義。我的父親與千千萬萬的同輩人,早年因生活所迫,離鄉別井,飄洋渡海跑到這裏尋找生計。

 

老華僑雖然讀書不多,甚至像一介文盲的父親,他們深諳「家儉則興,人勤則健,能勤能儉,永不貧賤」(1)的道理,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和心性:「過番」不是來享受,而是來賺錢養家,福蔭鄉梓後代的,所以他們都是死命幹活,省吃儉用,整個心思都放在家鄉和下一代身上。老父十二歲開始,遠涉菲律賓。僑居菲島近四分之三世紀的他有一句口頭禪:「我是喝家鄉的水長大的。」

 

誠然,在父親的身上流淌華胄的血,他像其他老華僑一樣,雖入籍外國,卻念念不忘家鄉的山山水水,那是他們的根。像其他老一輩華人一樣,父親從年輕到老去,不帶走什麼,卻遺下許多許多─僑居地經濟社會的發展,有他們的一份血汗;家鄉的興旺,有他們一份貢獻!

 

我的父親和父輩這一代海外華人,只是一群小人物,他們沒有建立什麼豐功偉績,只是一個愛鄉愛國的腳踏實地、勤勤奮奮的平常人,從現代社會的商品價值來衡量,他們是落伍於時代的人,他們沒有像時人那樣急功近利,但我敢說,他們是一群有着美麗品質的人。正如法國著名作家薩特所說:「美的價值就是以某種方式包含着倫理的東西,並必定把它表現出來。」  

 

這次旅居文化國際論壇,除了一整天的學術研討會之外,其主要的活動之一是參觀菲華歷史博物館、唐人街、華人墓場及華人百年老店等,並瞻仰了有華人血統的菲律賓國父黎薩、菲律賓華僑抗日紀念館先烈等人文景點。

 


與「第二屆旅居文化國際論壇」的舉辦地點馬來西亞一樣,我們發現中華文化這盞飄搖煢煢的薪火,在這些華人的僑居地得到真正承傳,其中包括華人的生活習慣、宗祠文化、飲食文化甚至華校的教育文化,都是源自歷史悠久、根深葉茂的中華文化,生生不息。

 

誠然,中華文化是通過移居的華僑帶到異國,在那裏生根發芽的。反觀我們的原居地,很多傳統文化在歷次運動中,受到打壓、衝擊、甚至清洗,已經奄奄一息了。


華人在異國不免受到種種不合理的待遇,包括菲化政策—華人即使入了菲籍,均不能經營零售店等等,甚至早年被目為弱國人而備受歧視,所以他們都有一個強國夢,從孫中山以迄的中國每次民族自強運動,他們都出錢出力,傾囊支持。這次在菲律賓,我們所到之處,都可以感覺到這種強烈的愛國情緒。在這裏,任何重要的場合都要奏中菲兩國國歌,這是我在其他地方見不到的。這也是菲律賓華人的獨特文化。

 

對於在異國高舉中華文化旗幟的華人,對我們這些來自原居地的文友能不為之肅然起敬?!

 

(1)出自曾國藩的家訓

(本文圖片為資料圖片。本文轉載自《明報月刊》2019年10月)

0
Ticino的意式飲食文化
上一篇
〔金庸地圖〕射鵰.神鵰之常熟──叫化雞,貴族雞
下一篇
评论 (0)
再想想
随便看看
今年旅游爆款聖地昆明,真沒法低調了
1天前
緬甸蒲甘,震撼人心!
2天前
香港的海上金鑾寶殿,下場太過凄慘
6天前
00後女大學生,在工地考古
1周前
甜食第一省是它,你不反对吧?
2周前
相关文章
埋在地下的落華生
從新春奉茶談起
潘耀明會長「世界華文旅遊文學聯會」會館揭幕致辭摘要
只有青山無古今

王蒙 王蒙
王蒙 王蒙
Copyright © 2023 字遊文化
  • 请到 [后台->外观->菜单] 中设置菜单
热门搜索
  • 戴冠青
  • 泉州
  • 宾州
  • 美国大选
  • 罗克格伦
  • 新加坡 台灣
潘耀明
21 文章
0 评论
0 喜欢
  • 0
  • 0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