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遊文化字遊文化

    盧克謙〈談談「手信文化」〉

    文化手信
    3年前文化手信
    1,502 0 0

    手信就是人們通常出遠門回來時捎給親友的小禮物。並非按計劃買來的大件或貴重商品,而信手捎來,故稱「手信」。古往今來,人們外歸總是帶回當地的小禮物,由於各地習俗、風情、特産不同,小禮物也各不相同,各自形成了帶有地域特色的手信産品,充斥着人們的旅遊回憶,於是,手信也就逐漸地形成為一種文化了。所以,我們據此可以給手信文化做一個界定。所謂手信文化,是指華人地區的旅遊購物風情習俗,是人們外回所帶的禮物的傳統習慣、風情特色及其相關的人文記載。

     

    手信文化有着悠久的曆史。手信最原始的稱呼叫「贄」。史載:「男贄,大者玉帛,小者禽鳥,以章物也;女贄,不過榛栗棗脩,以告虔也。」(《左傳》)在周朝時,外出訪友邦客必須帶着禮物,當時也稱為「贄」。禮物不必太多,夏天是一束肉脯,冬天一隻雉鳥;大夫是一隻雁鳥,卿是一隻羔羊,完全看本人的等級而定。據說,古代時,主人受了贄禮,等客人離去時,仍然盡數奉還,禮物是象徵性的,只是臣下獻給國君,卑下者獻給尊長者的禮物是不奉還的。可見古今中外的交際來往,都離不開送禮這個内容。

     

    剪紙藝術。


    手信指代禮物,也與「信使」的含義有關。古稱使者為「信」或「使」,合稱「信使」。詞典的解釋是:信使,奉派傳達消息或擔任使命的人。司馬相如《諭巴蜀檄》有云:「故遣信使,曉諭百姓。」杜甫有詩曰:「黔陽信使應稀少,莫怪頻頻勸酒杯。」唐朝年代,信已引申指禮物及人情了。《東觀餘論》寫道:「今之流俗以贈書送物為信」。唐代名詩人皮日休有詩云:「明朝有物充君信,美酒三瓶寄遠航。」民間也有一句「送信的臘八粥」的俗話。送給老師的禮物、學費叫贄敬。一隻鵝、一包棗,禮物雖輕,送的卻是情意。這些都屬於手信文化的内容了。    

     

    唐宋以來,世人又有稱:「信物」、「禮信」、「願信」(還願的福禮)等等。由此,潮人禮尚往來,把隨帶致送的禮物稱為「手信」。手工藝品、土特産、中式服裝、茶葉、中式餐具、金飾及中式餅食,也成為遊客購買的「手信」。直到今天,初次見面的客人來訪,闊别多年的舊友重逢,總得象徵性地送點「手信」:幾斤水果、一兩包糖、一盒點心,乃至少到一束鮮花、一根羽毛。古往今來,人們世代相沿,迎春佳節登門拜年或探親訪友、贈别餞行,常特意攜帶禮品致送,以深表情意。這些隨帶禮物,人們就都常慣稱為「手信」。  

     

    廣州「手信」雞仔餅。


    廣東話裏的「手信」,也是指出遠門回來時捎給親友的小禮物。廣東的特色手信很多,到廣東旅遊,在飽覽嶺南文化的同時,也能對嶺南特色手信了解一二。近年來,嶺南手信越來越豐富,除了廣東特色的工藝品如廣繡、廣彩、骨雕、欖雕、木雕、石灣陶瓷、剪紙等等外,還有各式各樣的廣東土特産,如廣州的雞仔餅、沙灣姜埋奶,佛山的盲公餅、大良磞砂,梅州的客家娘酒、菊花糕,河源的五指毛桃、酸蘿蔔,珠海的蠔油、粉葛……另外,古色古香的油紙傘、惟妙惟肖的西關公仔、古典雅緻的西關木屐等,都是饋贈親友的佳品。還有嶺南印象園的全手工禮品「嶺南印象園五寶」:手工小磨香油、自釀青梅酒、自製香辣醬、自釀米酒、手工芝麻醬。選購手信,愛好者往往會滿載而歸。


    在旅遊經濟大發展的背景下,各地都在富有創意地推出手信禮品。例如,到香港旅遊為自己和家人朋友選購手信已是「指定動作」。而台灣把手信叫作「伴手禮」,台灣的伴手禮也已經形成一種文化了。「台灣『伴手禮』文化由來已久。據說,早前的台胞四處做生意,長期出門在外,當他們要回家時,通常會帶一些具有當地特色的小禮物回家。由此,小孩子為收受禮物常常在路口等待,也被稱為『等路』。」(《台灣新伴手禮,在廈門可購》)

     

    電影《海角七號》捧紅一票演員,也讓馬拉桑小米酒和原民琉璃珠賣到缺貨。


    「伴手」是伴人送手禮,也就是古人「伴禮」的意思。以往的華人社會為農業社會,人情味濃厚,凡出外或是回鄉,為表關懷與禮數,都會攜帶隨手的小禮物送給親友。這些隨手的伴手禮並不是價值不菲的名貴産品,而是代表著人與人之間情感的聯繫,只是一份小小的伴手卻代表送禮者的心意,可謂禮輕情意重。台灣在與大陸實現三通以後,旅遊品牌競相打出,其中就有各地的伴手禮。新華社發新聞說:茶葉、鳳梨酥、大米……台灣最具代表性的「伴手禮」在文化創意的新時代,正逐漸擺脫樸素外表,以精緻的形象、講究的品質,成為台灣最好的觀光行銷代言。台灣的中時電子報也發文說:「電影《海角七號》捧紅一票演員,也讓馬拉桑小米酒和原民琉璃珠賣到缺貨,『經濟部』更大力推出伴手禮票選,老牌子新創意,走出傳統銷售模式,重精緻包裝,更不能忘記原本好味道。」說「百年老店的伴手禮,魅力更是中外都知道,到老街的外國遊客拿着旅遊指南購買,黃一彬觀察門市,發現相當有趣,美國和德國的旅客喜歡甜甜脆口的糕點,日本遊客則喜歡松軟的菠蘿糕,買回去配茶。」可以想像,在華人區域的手信文化的影響下,世界各地的旅遊文化又會增添一個靚麗的特色了,手信文化將波及世界。

     

    (本文圖片為資料圖片。本文轉載自《習慣》。)

    0
    〔美食之旅〕頂級郵輪美食
    上一篇
    〔金庸地圖〕倚天之庵東鎮──毒鹽與金庸早年生活
    下一篇
    评论 (0)
    再想想
      随便看看
      天山大環線,此景只應天上有
      2年前
      美國這城市人設崩塌了?話別說太早
      2年前
      北歐最野蠻的逆襲王者,就是它了
      2年前
      價值5500萬美元的旅行,原來是這個樣子
      2年前
      英國的「世外桃源」
      2年前
      相关文章
      墨西哥,“饑荒”
      江浙滬的舌頭都在追求什麼?
      英國熱門夏日雞尾酒,除了Mojito還有哪些?
      歎為觀“紙”的指尖藝術

      神鵰俠侶交響樂上 神鵰俠侶交響樂下
      神鵰俠侶交響樂上 神鵰俠侶交響樂下
      Copyright © 2022 字遊文化
      • 请到 [后台->外观->菜单] 中设置菜单
      文化手信
      10 文章
      0 评论
      0 喜欢
      • 0
      • 0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