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地圖〕射鵰神鵰之殉情之都雲杉坪
〔金庸地圖〕射鵰.神鵰之殉情之都──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
《神鵰俠侶》雌鵰雙翅一振,高飛入雲,盤旋數圈,悲聲哀啼,猛地裏從空中疾衝而下。只見雌鵰一頭撞在山石之上,腦袋碎裂,折翼而死……陸無雙耳邊,忽地似乎響起了師父李莫愁細若游絲的歌聲:「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癡兒女。君應有語,渺萬里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她幼時隨著李莫愁學藝,午夜夢迴,常聽到師父唱着這首曲子,當日未歷世情,不明曲中深意,此時眼見雄鵰斃命後雌鵰殉情,心想:「這頭雌鵰假若不死,此後萬里層雲,千山暮雪,叫它孤單隻影,如何排遣?
金大俠讓不少古典詩詞「鹹魚翻生」,獲益最多的是金代元好問。元好問在金末元初文壇的地位,就跟今天的巴金差不多。他在山西采風時見有貪婪者獵殺大雁,餘生者悲鳴投地而死,深為感動,就買下這兩隻死雁葬到汾河岸邊,堆起石頭做了個「雁丘」,並作詞〈邁陂塘.摸魚兒〉。
赤練仙子李莫愁。
此詞的上闋一直是赤練仙子李莫愁的卡拉0K首本名曲,她出場時口吟「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在絕情谷焚身而死,火光中傳來的依然是此二句,其聲淒厲。經李「阿姐」全心推介,此詞成為《神鵰俠侶》「癡兒女」們「生死相許」 的主題曲。楊過在小龍女失踪的那十六年了無生趣,就如詞中喪了偶的大雁,「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
「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雨。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詞的下闋表揚了大雁忠於一夫一妻制的高尚情懷,那些「鶯兒燕子」對愛情不夠忠貞,因此「俱黃土」不能留名青史。
謹遵「一夫一妻」的鳥類總是被文人們讚賞。在中國古典詩詞中出現最多的鴛鴦和大雁皆以堅貞不渝聞名,還有往往圍著配偶屍體哀鳴不已的鶴,成語「風聲鶴唳」原指失偶鶴的哀鳴。《射鵰英雄傳》和《神鵰俠侶》之後,鵰也榮陞「從一而終善禽」之列。
《射鵰》講幼時郭靖與華箏見一雙白鵰與一群黑鵰大戰,一白雕中了敵人的調鵰離崖之計,一隻力盡而亡,另一隻觸崖身亡,以殉愛侶,留下一對嗷嗷小鵰為郭靖留養。鳥類的癡情是遺傳的,這對大鵰的子女大概自小受情種郭靖的熏陶,先為兄妹(或姐弟),後為夫妻,雖有亂倫之嫌,卻能一亂到底,在《神鵰俠侶》中雄鵰先亡,雌鵰隨即自戕殉情。
中國「殉情之都」──雲南麗江玉龍雪山的雲杉坪。
神鵰殉情的絕情谷不知所指何處,中國倒是有「殉情之都」,在雲南麗江玉龍雪山的雲杉坪,當納西族男女的愛情在世間受到阻礙時他們就會來到這裏雙雙殉情,在芳草萋萋的雪山草甸間執手共入「玉龍第三國」的天堂。
蒙古大鵰。
央視版《射鵰》播出後,不少人指責片頭曲結尾不應該搞隻美國國鳥白頭海鵰來充中國產大鵰。大家放過張紀中導演吧,如今叫他去哪裏找蒙古原產大鵰?鳥類堅持一夫一妻制極其不易,成吉思汗、郭靖等人又以射殺大鵰為樂,所以草原鵰、金鵰、白肩鵰如今大多是國家一級二級保護動物,內蒙古、青海等地很難見到它們的影子。
(本文圖片為資料圖片。本文轉載自吳真《金庸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