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之旅〕從溫泉到貓山王
首先得解釋,貓山王是一種堪稱世界頂級的榴槤,產於馬來西亞。Musang是馬來語,為果子狸。而果子狸最喜歡的,必是絕品。
要話說從頭,我封為「華人文壇一哥」的潘耀明先生,極善於辦活動,兩年前在台灣舉辦第一屆「文學山水(旅居文化)講座暨第五屆世界旅遊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籌備會議」。由台灣知名作家黃春明先生的引介認識,礁溪老爺溫泉旅館的董事長林清波、執行長沈方正,讓一群來自世界各地二十幾個作家,入住五星頂級溫泉旅館開會。
今年五月,在馬來西亞辦第二屆。得戴小華女士大力支持,會議成功得到在地中英文報刊以頭版大篇幅報道。
必得感謝「旅居文化」顧問貝鈞奇先生的大力支持,方使這兩次會議成為可能。
台灣溫泉有其特色,馬來西亞的貓山王榴槤更是無雙。對我來說,兩次會議分別留下在地最佳美色、美食的記憶。
極品貓山王
我的榴槤經驗很早開展,二十幾年前,永樂多斯女士和家人,帶着我在吉隆坡吃了五六種知名榴槤,讓我學習到當中的不同美味。
這幾年來,由於中國大陸的炒作,名種貓山王變得簡直像一則傳奇,昂貴到離譜的地步。像仿冒的名牌包包,到處都是「LV」,到處都是貓山王,但絕大多數都不是真的。
要在海外吃到真的貓山王,更有種種的困難。為了要空運,得把榴槤的外殼剝除,只剩下果肉,再冷凍真空包裝。如此減低了辨識度,真假不容易區分。
外觀貓山王的刺,並非十分的尖銳,也不是長而突出,反而是矮矮、一墩墩的。(作者提供)
這一次,好不容易到了產地馬來西亞,雖然六月是貓山王剛開始出現的季節,但一路上碰到與開會相關的當地接待人員,便詢問貓山王的下落。所有的人都回答我:八月的時候再來,那時候盛產,可以直接到產地文冬,在榴槤園裏,吃在欉熟的貓山王。
累積二十年的經驗,我知道美食像生命中許多不可測知的事,稍縱即逝,得要及時。因為所謂下一次,不一定會發生。
黑刺榴槤
我的精神一定感動了人,先是在檳城,宴請我們的華人領袖林玉唐拿督吩咐下去要找貓山王,可惜沒找到。為了不讓我太過失望,找來了好幾顆黑刺榴槤,讓全團二十幾個人都能品嘗。
我和兩個喜歡榴槤的小女生,立刻到餐廳旁的隱密位置,「偷渡」吃掉了一顆,就算是黑刺,與我在台灣只能吃到泰國來的榴槤,真是不可同日而語。
也才知道,在檳城如果黑刺一公斤五十五塊馬幣(約十四美金),貓山王便要八十五塊馬幣以上(約二十一美金)。後來在高速公路旁給遊客停留的水果攤上,看到比這樣貴很多的價格,而且我膽敢說,那一堆的貓山王,絕對不是真的。
我們由在地的能人吩咐下去找都找不到,怎麼可能成堆的在水果攤賣。
回吉隆坡,像潘耀明先生的建議:媒體工作者,會有更好的管道拿到真正的貓山王。果真,拜《星洲日報》的曾毓林先生與劉崑昇先生之賜,找到了一顆,三公斤左右,但要三百塊馬幣(八十塊美金,約六百港元),果真十分昂貴。
為什麼我一定要親眼見到、吃到一次真正的貓山王?因這是一個學習的範本。有了這個參考點,並且謹記在心裏,下一次,我會有更好的機會分辨出真假。
首先,貓山王即便放在行李車廂裏,它的氣味濃郁到一進入車內,迎面而來揮之不去,直灌進鼻子裏。香味與我們習慣常吃的榴槤不一樣,更稠密、更自然的香,不是硫化物催熟的帶腐臭味的不良氣息。
咒罵榴槤味臭而不敢吃的人,也許是因為沒有吃到真正好的。
一打開貓山王的外殼,立刻可以分辨出不同的是,果肉已接近金黃色,比奶油的顏色都還更黃、更深沉更濃郁。(作者提供)
外觀貓山王的刺,並非十分的尖銳,也不是長而突出,反而是矮矮、一墩墩的。一打開,立刻可以分辨出不同的是,果肉已接近金黃色,比奶油的顏色都還更黃、更深沉更濃郁(雖沒有D13榴槤那樣黃但D13香味不足)。
吃起來果真如凝脂一般,軟嫩綿滑但飽滿味足,果肉裏沒有細絲。入口甜而不膩,濃郁香醇,尾韻略帶苦味,但又能回甘。
真是極品,我心滿意足的讚歎!並決定在接下來盛產的季節,一定要找機會再來吃貓山王。
而且,有了可信的管道和我自己對貓山王的了解,上當受騙的機會,相對減少。
(本文轉載自《明報月刊》2017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