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地圖〕書劍恩仇錄之香妃墓:香妃為啥這麼香?
《書劍恩仇錄》:片刻之間霍青桐眾人已把墳刨開,撬起石塊,先聞到一陣幽香,眾人都吃了一驚,墳中竟然空無所有。陳家洛接過火把,向壙中照去,只見一灘碧血,血旁卻是自己送給她的那塊溫玉。眾人驚詫不已。眾回人道:「我們明明親送香香公主的遺體葬在這裏,整天沒離開過,怎麼她遺體忽然不見了?」駱冰道﹕「這位妹妹如此美麗神異,自是仙子下凡。現今又回到了天上。總舵主和霍青桐妹妹不必傷心。」陳家洛拾起溫玉,不由得一陣心酸,淚如雨下,心想喀絲麗美極清極,只怕真是仙子。突然一陣微風過去,香氣更濃。眾人感嘆了一會,又搬土把墳堆好,只見一隻玉色大蝴蝶在墳上翩躚飛舞,久久不去。
年前在河北遵化清東陵看到束繫着頭繩的花白辮子,一問之下,才知道這是《還珠格格》的香妃、《書劍恩仇錄》的香香公主的「遺髮」。好失望。美人老死,不是死於紅顏正華之時。
據說香妃身上有股濃郁的沙棗花香。
與傳說中香妃早殞的情況相反,香妃實際活到五十五歲,乾隆五十三年病死於宮中,葬於清東陵純惠皇貴妃陵寢。太后早於乾隆四十二年就已離世,加害香妃當然不可能。乾隆二十六年底,香妃由「貴人」晉升為「嬪」,是奉太后之命,顯然婆媳關係處理得很好。
河北遵化清東陵束繫着頭繩的香妃花白辮子。
香妃一生未生育,卻罕見地在「母憑子貴」的清宮中久寵不衰。據說是她身上那股濃郁的沙棗花香幫了她大忙。乾隆三十三年,香妃由「嬪」升為「妃」,稱為「容妃」,在諸妃中位居第三,在宮中還享有特殊待遇,衣食維持維吾爾族舊俗,宮中還專設維族廚役。
香妃竟然心安理得地享受乾隆的寵愛!這讓許多金迷頗為憤怒。沒辦法,人家又不是小說家的香香公主,她並非被獻俘北京的,而是大、小和卓(分別是其父和其兄)請滿清出兵平定準噶爾部叛亂時,送給乾隆的「禮物」。既然身繫和平大計,在清宮裏就不能像香香公主那樣隨便動刀子摔瓶子了。乾隆二十三年,香妃的父兄叛亂,兆惠討伐之,竟被圍於黑水營。這便是《書劍》中霍青桐大敗清軍之本事。第二年,香妃的另一個哥哥圖爾都和她的叔叔額色伊殺死她的爸爸和大哥,回疆遂平。
於公於私,乾隆都有充分的理由專寵香妃。寵愛,有時是一種姿態,表明皇帝對西部的關心。也因為這促進民族大團結的寵愛,香妃明明葬在清東陵,她的族人卻寧願她回到了故土。
新疆喀什的香妃墓所在陵墓。
今天喀什的香妃墓前停放著紅色車篷的馱轎,上面裝有兩口方形綠棺,傳說是當年運送香妃和她哥哥圖爾都的屍體回喀什的靈轎。此墓原來叫「阿帕霍加墓」,是香妃的高祖阿帕克和加的宗族墓,但是香妃太出名了,當地人還是願意稱它為「香妃墓」,並指著前排右側一座最漂亮的墓丘給你看:這就是香妃。當地的女人甚至把陵墓當成祈福許願或傾訴苦悶的場所。一些想生育孩子的婦女,離去時還把一條細長的紅布條用小棍插入墓牆縫內,期望香妃降福給自己。
北京陶然亭香妃塚的題字及碣文。
北京陶然亭也有香妃塚,不知何人題了「香塚」二字,給金庸杜撰陳家洛與香香公主愛情提供想像空間。陳家洛祭拜香香公主墳墓所撰的「浩浩愁,茫茫劫,短歌終,明月缺……」原是香塚傍立之碣文,也被金庸引來寫入《書劍恩仇錄》。
(本文圖片為資料圖片。本文轉載自吳真《金庸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