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遊文化字遊文化

    〔美食之旅〕飛入尋常百姓家的美食

    李昂
    2年前李昂
    380 0 0

    我常常被問,怎麼有這麼多的時間,全世界性的吃美食和旅遊,我的回答其實很簡單:很多人有比我優異很多的條件,可是不見得會把人生的重點放在此。所以,能不能,要先有心,此其一。

     

    再者,善於利用機會,創造出可行性,此其二。

     

    我最喜歡做的是「搭順風車」。比如最近很高興聽到在美國出版的小說《迷園》英文版,有機會被提名參獎。得不得獎,當然很重要,這還是大好機會,到紐約打書,並事先作好規劃順道去吃美食(一定要事先安排,因為一些著名餐廳的訂位很困難,簡直是比登天還難)。

     

    因而吃到了一家從經營理念到整個餐廳的呈現都值得一提的餐廳。

     

    被綁在美食祭壇上的大廚

     

    多年前,我有一個很特殊的經驗,特別到紐約就是為着那些米芝蓮星級餐廳,也順利的品嘗到好幾家。但令我畢生難忘的是,居然吃不到在著名的酒店St.?Regis內、國際著名大廚亞倫.杜卡斯的餐廳。

     

    因為大廚要度假,不在餐廳,為了品質的維護,暫時休息,為期一兩個月。

     

    當時在美食這個範疇,我還是個菜鳥。以為酒店裏的餐廳,應全年無休,這樣做簡直是不可思議。大概果真只有著名酒店和米芝蓮三星大廚有這樣的大手筆吧!

     

    餐廳採開放式的廚房,有良好的互動。一進門,絕對很難看不到吊在半空中,大塊的粉紅色岩鹽,十足的美式風格。(作者提供)


    後來見識到有些世界著名的米芝蓮三星大廚,在各地開餐廳,當然不可能在某家餐廳裏真正好好的做菜。老實說,不免有些上當的感覺。

     

    上述情況,合理的來看,大廚度假是真的,餐廳也藉此來個大整修,只不過用了十分好聽的說詞罷了。

     

    而這一次在紐約吃到的餐廳以新經營模式運作,大廚便是長年和亞倫.杜卡斯一起工作的Didier Elena。

     

    Didier於摩洛哥長大,母親是法國醫生,父親是意大利漁民,自稱如果不做廚師的話,要當個侍酒師。從紐約到東京的頂級餐廳,有二十幾年的工作經驗,資歷完整,奠定了不凡的品味。

     

    Didier任職於St. Regis酒店在科羅拉多Aspen的度假村,替著名的《美食美酒》雜誌(Food & Wine)辦餐會,得到了創投的協助,在紐約開餐廳,創造一個成功的餐廳模式。

     

    長年在最頂級的餐廳工作,Didier到紐約並不打算開一家正式的高級fine dining餐廳,反倒走大眾路線。

     

    在紐約下城,離紐約大學不遠,這裏有鄰近著名的蘇荷區的藝術和浪漫風情,和紐約上城的風光不同。

     

    餐廳就叫做「廚師們的食酒俱樂部」(Chefs Club by Food & Wine),請注意,名稱就擺明了是廚師「們」的俱樂部。雖然是由Didier掌管經營,但是,經常邀請一些著名的廚師,從世界各地來此進駐,時間長達半年也不為過。

     

    廚師們的食酒俱樂部

     

    這些客席廚師就駐紮在當地,親自下去為客人做菜,和客人有親近的互動關係,也投放時間教課做菜,帶領品嘗課程,更可留下其招牌名菜。

     

    整個經營理念,可說是一改過去一些著名的頂級酒店裏,為了號召,常常請個世界出名的大廚,比如米芝蓮三星的大廚,來此進駐。但這些大廚們十分繁忙,每天在世界各地出席活動,根本就很少在餐廳。

     

    至於「廚師們的食酒俱樂部」的客席pop up廚師從哪裏邀請來呢?

     

    當然不易請到米芝蓮三星的大廚,但是,卻有一些正在嶄露頭角的廚師。或者因應最近的潮流,廚師也很愛流動性的到不同的餐廳工作,不只能有外國、外地的經驗,可以擴大視野激發靈感,也可以嘗試用在地的食材創新,可說是雙方互惠。

     

    冬天的紐約十分嚴寒,我去吃飯的夜晚,高朋滿座。大部分都是時麾的中年、年輕客群,並不是頂級餐廳裏常見到的只有年長的客人和觀光客。

     

    餐廳採開放式的廚房,有良好的互動。一進門,絕對很難看不到吊在半空中、大塊的粉紅色岩鹽,十足的美式風格。整體的布置,輕鬆自在舒適,而且最重要的是價格不貴。

     

    食材新鮮、不過度烹調,但廚師們的風格各異,也有來自亞洲的廚師,帶來不同的調料,吃來並不單調。(作者提供)

    如果不是點貴的酒、或喝很多酒,一兩杯餐酒,加上餐,一個人一百多塊美金就可以打發。尤其最近重新流行餐廳現做的披薩,分量十足,花少少錢可吃飽,只為了體驗這樣的餐廳風格,也不妨一試。

     

    食材新鮮、不過度烹調,但廚師們的風格各異,也有來自亞洲的廚師,帶來不同的調料,吃來並不單調。至於那些高級餐廳裏講究、費工費時的擺盤布置,當然就沒有。

     

    我喜歡這樣的美國式中級餐廳,氛圍輕鬆,食物好吃,服務生靠小費,基本上服務不差。在紐約這樣的大都會裏,有點時髦有點流行,對觀光客來說,實在是一個體驗「Big Apple」紐約生活的好選擇。

     

    (本文轉載自《明報月刊》2016年5月)

    0
    潘耀明會長「世界華文旅遊文學聯會」會館揭幕致辭摘要
    上一篇
    〔外文中譯〕《愛爾蘭之旅》
    下一篇
    评论 (0)
    再想想
      随便看看
      天山大環線,此景只應天上有
      7月前
      美國這城市人設崩塌了?話別說太早
      7月前
      北歐最野蠻的逆襲王者,就是它了
      7月前
      價值5500萬美元的旅行,原來是這個樣子
      7月前
      英國的「世外桃源」
      7月前
      相关文章
      〔美食之旅〕從兔頭吃到天竺鼠
      〔美食之旅〕魚學校——香港的另類魚料理
      〔美食之旅〕犛牛刺身與楊柳村
      〔美食之旅〕國宴桂丁土雞

      神鵰俠侶交響樂上 神鵰俠侶交響樂下
      神鵰俠侶交響樂上 神鵰俠侶交響樂下
      Copyright © 2021 字遊文化
      • 请到 [后台->外观->菜单] 中设置菜单
      李昂
      34 文章
      0 评论
      0 喜欢
      • 0
      • 0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