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旅會館揭幕打造文化新地標 專家共瞻旅遊文學發展
世旅會館揭幕打造灣區文化新地標 專家共瞻旅遊文學發展
傅曉
由世界華文旅遊文學聯會主辦,香港《明報月刊》、深圳集悅城合辦,於二月二十四日在深圳集悅城舉行「世界華文旅遊文學聯會」(下稱「世旅」)會館揭幕暨「旅遊文學發展與前瞻」研討會,三十多位來自新加坡、韓國、日本、馬來西亞、法國、內地、港澳等地的作家、學者專家齊聚深圳集悅城共同參與、見證。
打造大灣區文化新地標
「世界華文旅遊文學聯會」由《明報月刊》總編輯兼總經理、香港作家聯會會長潘耀明於二○○五年十月在香港成立,今年是「世旅」成立的第十四個年頭,潘耀明會長在揭幕儀式上致辭表示:「時間如流水,歲月不待人,但文化是永恆的。」他感激多年並肩而行的文友們,讓文化之路越走越開闊和壯觀。他寄望大家對共同文化理念的堅持和守護,構築一座文化崇廈。
二月二十四日上午,位於深圳集悅城的「世界華文旅遊文學聯會」會館正式揭幕,一眾嘉賓與專家學者合影,現場氣氛熱鬧。
集悅城位於深圳南山區西麗大學城片區,總建築面積三十一萬平方米,共有八十三棟創意建築,是一個多功能文化創意城及青年共享社區,「世旅」的永久會館位於其中。
在揭幕儀式當日,金鑾集團董事長曾啟繁更當場宣布,金鑾集團將向「世旅」免費開放可用於舉辦大型展覽、沙龍、集會的場館,包括畫廓、圖書館、社區舞台、展覽館等場地,以及集悅城新增的國際會議中心也將向「世旅」免費開放。目前,該集團還在籌建的集悅城國際美食城,計畫引進各國特色美食文化,也期望借助「世旅」的平台有更多合作共贏。
文化基地由來
十四年對一個非牟利文化團體來說不長也不短,期間也歷經苦辛和走過崎嶇的路途。香港樓價和租金昂貴,潘耀明為此尋尋覓覓,最終獲得深圳金鑾集團有限公司曾啟繁董事長的誠意支持,表示願意在深圳提供「世旅」一個永久基地。
二月二十四日「世界華文旅遊文學聯會」會館揭幕儀式上,駱明(左一)、關飛(左三,原深圳報業集團副總經理、香港商報副社長兼總經理)、吳小民(左五,深圳金鑾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潘耀明(左七)、曾啟繁(右八)、戴小華(右六),朴宰雨(右四)、張雙慶(右二)等主禮嘉賓主持剪綵儀式。
二○一七年十一月「世界華文旅遊文學聯會十二周年慶」晚宴上,潘耀明向來賓宣布這一好消息。金鑾集團代表葉小龍副總經理提出五點共識,公開宣布積極配合世界華文旅遊文學聯會的發展。曾董事長還多次承諾,表示將補助每兩年舉辦的「世界華文旅遊文學聯會國際學術研討會」的部分活動經費。之後,金鑾集團和「世旅」團隊就開始了緊鑼密鼓的籌備工作,從選址、裝修方案探討及定案、施工、後期軟裝布置等等,潘耀明、曾董事長多次前來傾談和現場考察,歷時一年有多,一座集展覽、接待、會務、沙龍、辦公等多功能於一體的文化基地終於得以呈現。
深圳金鑾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世界華文旅遊文學聯會永久榮譽會長曾啟繁(右)與世界華文旅遊文學聯會會長、《明報月刊》總編輯兼總經理潘耀明(左)主持會館揭幕儀式。
「旅遊文學發展與前瞻」研討會
潘耀明會長帶領研討會進程,並與各專家學者互動交流。
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客座教授張雙慶為研討會作主持。
來自各地三十多位的專家、學者出席研討會和發言。因將在今年十一月杪舉辦的第七屆世界華文旅遊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的主題是「茶文化之旅」,潘耀明邀請了潮州工夫茶國家非遺傳承弟子、國家一級茶藝師、國家一級評茶師蔣蕙琳出席,以她二十多年的行業經驗,向大家分享品茶的文化體會。她表示,茶經驗始於童年,在資源匱乏的年代,祖母總是用珍貴的茶招待客人,有客人來就有茶喝,讓她感受到質樸的感情;還有父親的疼愛,零花錢用完的時候,父親給錢去買茶葉,特地留下一點給我「中飽私囊」。隨着年齡的增長,她更感受到中國傳統的親情,就下決心,要繼承老一輩的愛茶之心、待人之心。為了把「茶路」走的更好,蔣蕙琳曾去多個採茶區——好山好水才有好茶,江南、西南、江北、華南土壤各不相同,土壤、樹種、品種長出的茶葉不一樣,師傅的手工也會做出不同的茶。從安徽的太平猴魁、祁門紅茶,福建的岩茶、紅茶、鐵觀音,到江西的茶道文化,杭州的,雲南的古茶樹樹種,她特別講述了以家為單位的「潮州功夫茶」茶文化。
研討會上,潮州工夫茶國家非遺傳承弟子、國家一級茶藝師、國家一級評茶師蔣蕙琳分享她二十多年的行業經驗,以及品茶的文化體會。
目前,她一邊修讀佛學課程,將佛法的法理和茶道相結合,一邊編輯了一個修茶道的小冊子,總結了十三套沖泡的技藝。她表示,用八根竹子搭成一個四方體的「茶空間」,透過這個空間和單杯、單壺、單飲的沖泡方法,在習茶的過程中造就自己,以智慧洞察煩惱的根源,從中收穫茶與自然。蔣蕙琳說:「一切皆虛無,此刻唯存在」,茶是上天給予的禮物,每泡茶她都是用心泡。據悉,今年年底將舉辦的第七屆「世界華文旅遊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將以「茶文化之旅」為主題,出席嘉賓陣容值得期待。
文化是旅遊的靈魂
會上,韓國外國語大學中國語言文化學部教授、研究生院院長朴宰雨建議多出版旅遊文化書籍;新加坡文藝協會創會會長駱明認為,「世旅」可嘗試籌辦自己的刊物及文化教育培訓;馬來西亞華人文化協會文化基金會主席戴小華認為,「世旅」可考慮結合地方政府的旅遊推廣舉辦活動、出版文集去擴大影響力;天津歷史學學會藝術史專業委員會委員劉利祥認為,要將文化和旅遊相結合,在集悅城「集百方之悅,讓詩和遠方走到一起」;廈門雲揚天際文化藝術有限公司總裁周櫻認為,要提高「世旅」的高度、深度、廣度,同時期望文化人在行走中,帶着知識分子的使命擔當和對時代社會的思考和責任;韓國檀國大學中文系教授王樂認為,「世旅」可參考韓國經驗,策劃不同主題的旅遊特輯並融入歷史與文化因素,再竭力推廣至各大媒體;上海師範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教授楊劍龍講述了新西蘭旅居經歷,他指出旅居是新的旅遊方式;浙江大學人文學院教授林家驪介紹了浙江省的唐詩之旅。
「旅遊文學發展與前瞻」研討會於二月二十四日假深圳集悅城會議中心舉行,研討會邀得港澳、內地、韓國、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法國等地三十多位的專家學者參加,各專家學者先後發表文化、學術觀點。圖為研討會各嘉賓與專家大合照。
前《新明日報》總編輯潘正鐳,法國華裔作家、著名畫家陳重馨(綠騎士)、日本國立三重大學人文學部名譽教授荒井茂夫、世界華文文學聯盟副秘書長白舒榮、上海同濟大學世界華文文學研究中心主任喻大翔、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編審甘以雯、北京高級工程師閻陽生等專家學者一一發言,提出對旅遊文學的觀點和對「世旅」的期望。
「旅遊文學發展與前瞻」研討會於二月二十四日假深圳集悅城會議中心舉行。
中國世界華文文學學會會長王列耀總結表示,今次的活動再次感受到行走和旅遊文學的重要,他認為,國家設立「文化和旅遊部」,可見政策非常明確——文化是旅遊的靈魂,他期待「世旅」全人「共同行走,共同創造」,實現旅遊文學更大的發展。
中國世界華文文學學會會長王列耀為研討會作總結,同時期待「世旅」全人「共同行走,共同創造」,實現旅遊文學更大的發展。
(圖片提供:世界華文旅遊文學聯會、深圳金鑾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