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地圖〕射鵰.神鵰之南湖:越女采菱秋水畔
《神鵰俠侶》:「越女采蓮秋水畔,窄袖輕羅,暗露雙金釧,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絲爭亂。雞尺溪頭風浪晚,霧重煙輕,不見來時伴。隱隱歌聲歸棹遠,離愁引着江南岸。」
一陣輕柔婉轉的歌聲,飄在煙水濛濛的湖面上……時當南宋理宗年間,地處嘉興南湖。節近中秋,荷葉漸殘,蓮肉飽實。這一陣歌聲傳入湖邊一個道姑耳中。她在一排柳樹下悄立已久,晚風拂動她杏花色道袍的下擺,拂動她頸中所插拂塵的萬縷柔絲,心頭思潮起伏,當真亦是「芳心只共絲爭亂」。
「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或許是出生於海寧的緣故吧,金庸總喜歡在小說裏插上一段江南採蓮小夜曲,把刀光劍影換作淺斟低唱。《射鵰英雄傳》在江南七怪與丘處機激戰醉仙樓前。不忘借完顏洪烈之眼張望嘉興南湖美景——「湖面輕煙薄霧,幾艘小舟蕩漾其間,半湖水面都浮着碧油油的菱葉,其時正當春日,碧水翠葉,宛若一泓碧玻璃上鋪滿了一片片翡翠」。《神鵰俠侶》一落筆也是嘉興南湖,用的是歐陽修的《蝶戀花.越女採蓮秋水畔》,曲調輕柔婉轉,飽含柔情蜜意。「芳心只共絲爭亂」一句,也攪亂了赤練仙子李莫愁的芳心。
段譽初到江南,在小舟上神思蕩漾,看阿碧輕顰淺笑,素手紅菱,新摘菱角,一粒粒剝給他吃。若是在南湖,段譽要跟阿碧擠在菱桶裏。此地採菱是要用到大木桶的,採菱女身條輕靈,一個桶可以載兩人,兩頭各坐一人,慢慢地滑落池裏,拂開水面的菱葉,穿過密密的茭白叢,採菱女皓玉般的手輕輕扯起菱葉,下面就躲着鮮嫩潤澤的水紅菱。只要用尖尖的指甲那麼輕輕一掐,葉柄上汁水輕溢,紅菱兒便撲落落地跌在了你的掌中,放在嘴裏一咬,雙手一搓、一捏,甜脆的菱肉便滾進了嘴裏。
金庸一再在小說裏提到南湖菱,一句「嘉興南湖菱」,是嘉興人愛裝的「門面」話,好比紹興人之於陳年花雕。傳說南湖菱一離開海湖種植就會長角,這裏的菱是綠色的沒角菱,菱肉鮮甜,清香爽脆,為天下之冠。菱每年清明下種,端午移植,中秋上市。嘉興是古越名城,此地的女子皆屬著名的「越女」之列。這裏曾經河汊縱橫流網交織,每逢這個時節,滿裝南湖菱的小船就會跟賣魚蝦螺蜆的船隻一起慢悠悠地搖着,沿水港叫賣,臨河的人家便會推開臨河的後窗,探出半個身子,手搭涼棚看着菱船漸漸攏來,然後又從窗口吊下一隻竹籃,稱上三五斤。
南湖近年開發了採菱遊,可採菱姑娘們說什麼也不讓遊客上桶採菱,說菱桶平衡很難掌握,一不小心就會翻,變成「菱水仙子」。隔着小船看採菱女採菱,總是想起江南七怪之一越女劍韓小瑩。本來她可以安安靜靜地在這南湖上蕩舟采菱,為了一個莫名其妙的承諾到塞北大漠,一呆就是十八年。韓小瑩重回故鄉嘉興,皮膚如雪的越女已被大漠風沙吹打成秋菊似的大嫂,這正應承歐陽修的另一首《蝶戀花》詞:「風月無情人暗換,舊游如夢空腸斷」。
(本文圖片為資料圖片。本文轉載自吳真《金庸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