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之旅〕京都的不同吃法
我到目前為止,到過京都二十多次,當中有一次住了一個月之久。
我這麼愛京都嗎?當然,這是一個不論歷史、文化、傳統、現代、美食,要什麼有什麼的都市。而且,最重要的,它不大,都在行人可以掌控的範圍之內。但往外延伸,又有山有湖,更遠走去,還可以到海。更不用說日本這整體良好舒適的旅遊環境。
這次到京都,本來以為會錯過賞櫻佳期,沒想到,因為寒冬,櫻花延遲開放,我到的時候,剛好吉野櫻飄雪,而垂櫻正開。至於植物園旁的鴨川沿岸,依據日本人的美學僅一邊河岸種有花,叫做「左岸花」,真是美到有些淒美。
更不用講最古老的上賀茂神社,神社前的一株垂櫻「齋王櫻」正開花,樹冠覆蓋面積,接近一個籃球場大。
這樣精緻的星級美食,季節性地吃過也就可了。
京都是一個不容易錯過的地方,你以為錯過了這個事物,迎接你的,會是另一個事物。除了夏天十分炎熱,如某年我去的時候接近攝氏四十度,否則不論何時,京都永遠都別有一番景致。
既然去過這麼多回,幾間著名的米芝蓮二三星餐廳大概吃過了,除了那怎麼樣都訂不到位置的「未在」。這些餐廳,春夏秋冬間,隔一段時間吃一次也就可以了。
住老房子自己烹製牛肉
此番到京都,我有了一個不同的吃法。我超級愛牛肉,其中和牛當然是最愛,台灣又不准進口,只能吃走私的,品質難以監管。這回住在一個叫做「懷古庵」的日式老房子,有簡單的烹調器具,便想到自己做牛肉吃。
先要說這些日式的老房子,它和簡單的民宿並不相同,真的是老房子。我第一個晚上住到一家簡直就像川端康成當年在此寫作時會住的地方。浴室裏還有一個全是用鐵鑄造出來的浴盆,好像一個巨大的「鐵碗公」一樣,可以容納身材高大的人在裏面泡澡。這還真的是我生平僅見。
不過,這兩層樓的木造房子,有點老舊,雖然原汁原味,但是,必須用蹲的抽水馬桶,還是讓我隔天只好搬到另一幢設施上稍作改良的日式房子。
上一次在京都住一個月的時候,就住在銀閣寺旁邊,那裏有一家專門賣牛肉的店舖,有品質很好的和牛,這一次也就熟門熟路的前去買牛肉。
這些出自著名產地的和牛,老實說即便在店舖裏買,仍然不便宜。但比起在餐廳吃,還是划算許多。
我挑了著名的大理石狀油花的牛排,與油花分布沒有那麼均衡美麗的,做了比較。發現其實和牛本來就很肥膩,稍微瘦一點的,可以是不錯的選擇。
否則,油花漂亮的牛肉,比如好的松阪牛,雖然在口中油花融化的溫度只要二十五度左右,便會產生那以為被騙的、真的入口即化的口感。但是吃多了,仍不免覺得膩。
店舖裏會將放稍微久一點,但還沒有過期的牛排,打折出售。我不免也買來試試看,兩相比較,也才深刻體驗到,還真的是鮮甜度、口感咬勁都大不如新鮮的。
除非是買回來做中華料理,用炒的或加上其他佐料,如果只是要享用頂級牛排,還是不要買這些打折商品。反正大筆錢都花了,也不在乎那一點折扣吧!
如果不是著名產地的頂級牛排,用來燒烤或者做涮涮鍋的牛肉,其實一點都不貴。我這一次想什麼都嘗一下,買了各式各樣、不同部位的和牛來試。近江、神戶和松阪三大和牛,以前試過,不是首選,米澤、飛驒和牛則不如當紅的宮崎和牛容易買到。
真的要說一句:和牛真偉大。
和牛是否太過肥膩?見仁見智。
用了不同的簡單做法:比如早餐薄牛肉片熱湯泡熟,放在早餐的麵包上;午餐泡麵裏加上牛肉;晚餐做牛排。有連續三四天,我基本上都會吃到和牛,配上蔬果沙拉及其他食物,也沒有吃膩。
京都餐廳新推介
好了,沒那麼愛牛肉的人,可能看不下去了,現在要介紹一下京都幾個新的餐廳吃法:
一、「Sot-l'y-laisse」:吃燒鳥。可以一次吃到雞的十四種部位。店址於下京區河原町松原上ル清水町二八四フジヨシビル一樓(靠近河原町松原)。
二、「吉川」:老旅館經營的天婦羅料理,位置不到十個。店址於中京區富小路通り御池下ル。
三、「Bungalow」:眼下很流行的精釀啤酒,這裏有日本各地釀製的啤酒排行榜,是家很熱門的酒吧,晚上才開。店址於下京區四條堀川東入柏屋町十五。
四、頂上餐廳セイボリー(Savory):於京都正中心的頂樓農場加餐廳,樓下是超市,超熱門的。你吃的菜,就是從戶外頂樓農場來的。店址於中京區東洞院通三條下る三文字町二二○「八百一本館」三樓。
(本文圖片為資料圖片。本文轉載自《明報月刊》2016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