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之旅〕市場小吃攤的米芝蓮一星
應新加坡作家節邀請,到新加坡參與盛會,看到自己的照片與幾個作者,在市政府地鐵站的大牆上出現,老實說,還真高興。
趁此機會,當然要去試試最近評鑑出來的米芝蓮餐廳。世界性的吃了二十年之後,我最近正面臨「星星倦怠症」,對那些美麗的星級餐廳,實在不復往日的熱情。
但這回在新加坡,引起我注意的是兩家在市場內的小吃攤,它們得到了米芝蓮一星的殊榮。
當我說市場內的小吃攤時,真的是傳統的市場裏,一攤一攤的小吃攤。他們只有一個二三坪大的空間,顧客取好餐放在盤子上,拿到公共的,通常也是很簡陋的桌椅上用餐,吃完,再自行將盤子送到回收處。
西方先進國家,那些被米芝蓮評審的地方,就算是小吃攤,也通常有比較美好的門面。可是在亞洲的小吃攤,就算是以乾淨整潔出名的新加坡,天氣炎熱卻沒有空調,這樣的大牌檔空間,要說有一般米芝蓮評鑑一星的水準,真是不可能。
洗手間旁的一星
我還先有了一個震撼性的教育,到吊橋頭去試米芝蓮一星「大華豬肉粿條麵」,其位置就在洗手間的旁邊,長時間站着排隊,使我有機會看到兩個下麵的師傅,停下手中工作,到旁邊的洗手間,很快的再回來。還好,他們有在小吃攤的水龍頭下洗手。
「大華豬肉粿條麵」吃時的確驚艷。細乾麵,肉末不像台灣肉燥用醬油浸滷過,保留肉原味,肉末嫩。上頭鋪的肉片更是細軟,肝亦軟,還有乾魚塊,不可思議的好吃。(作者提供)
我選下午三點多到來,這時午餐吃完,晚餐未開始,應較易排到。但即使如此,緊鄰洗手間排隊到拿到食物,需五十分鐘左右。
攤內老式地將不同湯匙放碗裏作辨別,碗排成一小排。每碗現作。跟一個員工先點餐,一個師傅下麵,一個師傅加料,下麵師傅給麵後收錢,分別五、六、八、十塊新加坡幣不等,可加料又加麵。
兩位師傅看來五六十歲,是誠懇的職人,一輩子的功力,就為成就這碗麵,不因一星而驕傲,真誠動人。
吃時的確驚艷。細乾麵,肉末不像台灣肉燥用醬油浸滷過,保留肉原味,肉末嫩。上頭鋪的肉片更是細軟,肝亦軟,還有乾魚塊,不可思議的好吃。餛飩兩大顆,口感倒普通。
「大華豬肉粿條麵」。(資料圖片)
底下是酸的調味醬汁,細麵很能吸汁,入口飽滿,我不知醬汁為酸底,還拿醋,難怪老闆特別提醒是醋,醬油、辣椒則在外自取。
原附湯,但我特別多叫了肉丸湯,肉丸並不是會彈的那種,不大,咬下細肉的丸子,配的湯頭帶魚露的味道,厚醇真是不可多得。值得老遠的來排隊。
牛車水的便宜小吃
真正排隊不易的,是另一家米芝蓮一星,在中國城牛車水的「了凡香港油雞飯麵」。先聽說要排兩個小時以上隊,我當然不敢在周末去湊這個熱鬧。星期一早晨,而且下着大雨,一路問,進入市場,有人不知是好心還是忌妒,說今天不開,因為要搬到對面開店去了。
還好我查詢的資料所示應該還在開,繞了一圈,看到了一條很長的人龍,知道來對了地方。
到的時候還不到十一點,本來以為人會較少,卻至少已排了七八十人。站了快一個小時,長龍完全不見移動。一問之下,才聽說前面有人訂了二十多大袋,光處理他們的外賣都還處理不完。
「了凡香港油雞飯麵」。(作者提供)
人群明顯的都是觀光客,年紀不大,還不乏白種人,足足排了兩個小時之後,終於輪到我。
一盤油雞飯兩塊新加坡幣,叉燒飯也只要兩塊半,換算只約一塊半美金。這麼便宜,恐怕也是吸引人的原因之一。
烤好的醬油雞掛滿一整排,油油亮亮十分好看。我多買了半隻雞,只要七塊新加坡幣。一入口,淡而香的醬油味,不見醬油常有的混濁氣息,也不會有不好的醬油呆滯只見鹹味。肉質軟,應是養殖天數不多的肉雞,並非土雞的鮮甜帶勁。
如果不是功力很好的燒烤技巧和醬料的調配,不可能有這麼好吃。店裏也賣叉燒,就不推薦了。米芝蓮指名的,也就只是這款醬油雞。
果真好吃。
「了凡香港油雞飯麵」的醬油雞一入口,淡而香的醬油味,不見醬油常有的混濁氣息,也不會有不好的醬油呆滯只見鹹味。肉質軟,應是養殖天數不多的肉雞,並非土雞的鮮甜帶勁。(資料圖片)
為了要排這兩家餐廳,我在新加坡多留了一天,昂貴的旅館費用加起來,如同吃米芝蓮三星餐廳的價錢。
值不值得呢?我得要說,排一次隊,是為了要了解,但下次,要在炎熱的市場裏揮汗如雨,站兩個小時,我只能說:「門都沒有。」
可是如果同樣要排隊,我會不會再次去吃一家有創意的一星餐廳呢?答案是會的。因為可能會吃到廚師所做不同的料理,而在這些小吃攤,吃到的會是一樣的。
我絕非看不起小吃攤,也認為它們應得到認可。但是否值得米芝蓮一星?
我以為,可能還是需要有一個世界性的標準。
(本文轉載自《明報月刊》2016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