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之旅〕二○一七年波爾多霜害
四月間,試飲二○一七年的酒時,不少人談及波爾多葡萄遭霜害的情景,所幸並非所有地區都遭殃,而且試飲之後,總體來說酒的質量都不俗。
盛產酒之地波爾多,著名的酒莊只佔全地區的百分之十,其餘的都是比較平價的,這些酒莊遠離中心地區,霜害肆虐最為嚴重。比起往年,波爾多紅酒「AOC」(法定產區葡萄酒)產量減少百分之四十二、三,產量銳減,這意味較平價的酒價格將飆升。
二○一七年名莊酒的行情各有不同,左岸的葡萄園受霜害的影響最低,一百五十家酒莊中百分之八十都收成良好,波雅克、聖埃斯泰夫和聖朱利安,這年的產量比過去五年有過之而無不及。往南一點,瑪歌、佩薩克-雷奧良和巴薩克部分地區則沒有那麼幸運了。
聖埃美隆和波美侯比二○一六年減產百分之五十六,深受霜害而一些較不著名的地區則減產百分之八十。
每一個酒莊都得處理自己所面對的氣候狀態,很難指定二○一七年酒的特有風格,但我形容其是按照今日標準所釀製之傳統的波爾多酒。(作者提供)
霜害過後,波爾多天氣轉佳,有利於採收優質的葡萄,夏天乾燥、夜晚低溫令丹寧成熟,同時保持新鮮的酸性。九月初就早早採收的梅洛,受到天雨的影響;但對葡萄較晚熟的黏土石灰岩酒莊卻不失為好事,尤其是更晚才採收的赤霞珠,得益於一九七四年以來陽光最好的十月,二○一七年的白酒氣味芬芳,酸性美妙結構良好,同年的甜酒含有複雜的貴腐菌,釀出酸性清爽的美酒。
每一個酒莊都得處理自己所面對的氣候狀態,很難指定二○一七年酒的特有風格,但我形容其是按照今日標準所釀製之傳統的波爾多酒。酒帶點水果甜,熟透和恰如其份的丹寧,酒精度比往年低,酸度令人想多飲一口。
(本文轉載自《明報月刊》2018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