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江一鯽〕寄人籬下
同船有一位T君,說話很慢、動作很慢,交友也很慢,他問我到了倫敦,住在哪裏?我說我到英國讀建築學,早來了幾個月,將會往南(Southend-on-sea,Essex)上課,因為父親的建築師朋友在南城的理工學院建築學系當主任。南城在倫敦東邊,一個半小時火車程,泰晤士河口北岸。我在倫敦沒有親人,也沒有抵南城的時間表。T君說他也是來倫敦讀建築學,已租有一房,如我不嫌棄,可暫時與他同房,暫住一下。我既然舉目無親,便同意暫寄他籬下。
倫敦。(資料圖片)
T君租下的房子在倫敦西部U路28X號,誰想到這個住址與我其後結下不解之緣!更難想到的是,亞洲小姐也在此租下一個房子!
在這裏住的一段時間,每天早上門鈴就響,因我所住房子在地下並近門口,故我一清早便要開門了,但每次開門碰到的都是「神行太保」委託花店為亞洲小姐送上一束鮮花,真是拜倒石榴裙下的一癡男。可是我不知送花送到何時了,因為在這段時間後,我便離開了。
寄人籬下。(馬星原繪)
比送鮮花的門鈴更早的噪音,是穿藍白間條圍裙的送牛奶人,把牛奶瓶放在門前。他牽一頭老馬,老馬拖一輛滿載鐵籠子的車子,玻璃樽在鐵籠子碰撞的鈴鈴啷啷和馬蹄聲是第一個給我英國是安詳社會的印象。生有嬰兒的母親每天得到一品脫鮮奶和兩隻雞蛋,因在二戰中陣亡男人眾,政府在配給時期贈蛋、奶,是鼓勵國民生育。
(本文轉載自《明報月刊》2018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