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就是朵拉吗?——读朵拉闪小说之浮想
都知道这个故事,说的是命题画"深山藏古寺" 。甲画了幅群山包围整个古寺,乙画的是深山中露出古寺一角,而丙根本没画古寺,只是石级下的河边小和尚在挑水。显然第三幅是最高超的,画面空灵、画者睿智。要是朵拉呢?听说她是个画家,我也没见过她的任何一幅画,但我断定朵拉会画出不同于甲乙丙的第四幅。第四幅将是怎么样的?只有朵拉知道,但肯定比第三幅画面更空灵、更能体现画者的睿智。
于闪小说就是"取材" 和"剪裁" 的事儿了。什么物象允许入画,入画的物象又将是哪一种形态呈现,作为画家的朵拉是非常之讲究的。
如《愚女》,这本来是个满满当当的三角、四角的故事,"他" 实在是玩弄女人的高手,在三个女人之间如鱼得水、游刃有余,三个"愚女" 爱"他" 爱得死心塌地。这几乎是短、中篇的题材,但朵拉对故事,对情节的相对完整似乎不感兴趣,而仅仅选取葬礼这一场面。闪小说本是"碎片化" 的,朵拉的闪小说比"碎片化" 还"碎片化" 。
《占有欲》的人物、故事也蛮复杂的,"她" 自以为占有了丈夫生前死后所有的时间,实际上丈夫是有外遇的,结尾点明"手表上的长针和短针,都已经停止了跳动。" 这是对女主人公自欺欺人的最绝妙的讽刺。作者只撷取"手表" 这一物象串联成篇,足见朵拉的睿智。
《进来》是解剖"我" 内心的一个作品。"当年他们一起追求我" ,我选择了现在的丈夫,"结婚后的日子并非我想像中的那样美好" ,所以我和苏家明之间还有情感上的藕断丝连。"无论我选择的路是正确或者错误,都已经做了决定,就应当对自己的抉择负责。"
作品中的"我" 是一个很传统的善良人,人物形象饱满,内心反复纠缠,但作者只选取一个梦境,另加一个梦境与现实相折叠的结尾,使作品构思的奇妙达到顶点。
于绘画,"剪裁" 则为"留白" 之功,作为画家的朵拉自然熟谙此道。超大胆的"留白" 臻于超绝妙的"空灵" 是朵拉闪小说的一大特色。《原来的房间》,"电脑里有什么让她心碎的消息?" 三年前,"她" 为什么离开?三年后,为什么回来?又为什么"还在面对电脑,哭泣" ?留下大片空白。
《抉择的桌子》,是什么事情让"她" 做出"留下来或者出走" 的抉择?答案是前者还是后者?《红色水桶》里那只"残旧得红色退成粉红" 的水桶,为什么"两个闹离婚的夫妻,却对它情有独钟" 而办不成离婚?《美丽异木棉的误会》几乎通篇写"我" 对异木棉的误会、异木棉与紫荆花的区别。其实是借用诗歌的比兴手法寄寓"我" 对爱情的误会,只不过把爱情辨识的文旨留给大片的空白。等等篇什都是朵拉对"留白" 技术的熟稔运用。
即使某些写进去的,朵拉的"用色" 也极其精简吝啬,似乎需要略带交代的,朵拉总是"懒" 得闲笔,觉得其作品的思绪富于跳跃性。这样说来,哪怕是被朵拉画进画里的也不是纹理清晰的整张叶子,也许是半张带雨的、朦胧的叶子。这样的作品是诗意的,"蒙太奇" 式的,故显得空灵飘逸。
我本人不太喜欢那些写得太实、太挤,与现实太贴紧的作品,要与现实拉开一定的距离,而作品之蕴涵直抵"人性" 最柔软的部位。这样的作品空灵不呆滞。由此推断,朵拉的画作不是工笔画,是水墨写意,甚至是大写意,是让人产生联想的,并且你我的联想会不一样,今天的联想也会与昨天的联想不一样。朵拉的睿智深入骨髓,我等如何勤勉亦难到达,只能仰而望之!
最后要说的是,空灵和晦涩是一对矛盾体,是很难拿捏的。空灵太过就晦涩,晦涩了就不空灵。朵拉的少许作品是否有此瑕疵?一定是笔者鉴赏能力未及也!
朵拉的闪小说别有风味:轻灵飘逸、美如诗画。这得益于她的善于取材、剪裁,"留白" 的功夫和骨子里的"诗情画意" 。我轻轻掩卷,脑海里浮现出这样的画面:雨潇潇,一个撑着伞的女子;浅浅哀伤的背影,烟雨蒙蒙的前方厖她,就是朵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