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遊文化 字遊文化

西歐的夏天

余光中
5年前余光中
1,559 0 0

 旅客似乎是十分輕松的人,實際上卻相當辛苦。旅客不用上班,卻必須受時間的約束;愛做什么就做什么,卻必須受錢包的限制;愛去哪里就去哪里,卻必須把几件行李蝸牛殼一般帶在身上。旅客最可怕的惡夢,是錢和證件一起遺失,淪為來歷不明的乞丐。旅客最難把握的東西,便是气候。


  我現在就是這樣的旅客。從西班牙南端一直旅行到英國的北端,我經歷了各樣的气候,已經到了寒暑不侵的境界。此刻我正坐在中世紀達豪土古堡(DalhousieCastle)改裝的旅館里,為“隔海書”的讀者寫稿,剛剛黎明,濕灰灰的云下是蘇格蘭中部荒莽的林木,林外是隱隱的青山。曉寒襲人,我坐在厚達尺許的石牆里,穿了一件毛衣。如果要走下回旋長梯像走下古堡之腸,去坡下的野徑漫步尋幽,還得披上一件夠厚的外套。 


   從台灣的定義講來,西歐几乎沒有夏天。晝蟬夜蛙,汗流浹背,是台灣的夏天。在西歐的大城,例如巴黎和倫敦,七月中旬走在陽光下,只覺得溫曖舒适,并不出汗。西歐的旅館和汽車,例皆不備冷气,因為就算天熱,也是几天就過去了,值不得為避暑費事。我在西班牙、法國、英國各地租車長途旅行,其車均無冷气,只能扇風。

  巴黎的所謂夏天,像是台北的深夜,早晚上街,涼風襲時,一件毛衣還不足御寒。如果你走到塞納河邊,風力加上水气,更需要一件風衣才行。下午日暖,單衣便夠,可是一走到樓影或樹蔭里,便嫌單衣太薄。地面如此,地下卻又不同。巴黎的地車比紐約、倫敦、馬德里的都好,卻相當悶熱,令人穿不住毛衣。所以地上地下,穿穿脫脫,也頗麻煩。七月在巴黎的街上,行人的衣裝,從少女的背心短褲到老嫗的厚大衣,四季都有。七月在巴黎,几乎天天都是晴天,有時一連數日碧空無云,入夜后天也不黑下來,只變得深洞洞的暗藍。巴黎附近無山,城中少見高樓,城北的蒙馬特也只是一個矮丘,太陽要到九點半才落到地平線上,更顯得晝長夜短,有用不完的下午。不過晴天也會突來霹靂:七月十四日法國國慶那天上午,密特朗總統在香熱里榭大道主持閱兵盛典,就忽來一陣大雨,淋得總統和軍樂隊狼狽不堪。電視的觀眾看得見雨气之中,樂隊長的指揮杖竟失手落地,連忙俯身拾起。


      法國北部及中部地勢平坦,一望無際,气候卻有變化。巴黎北行一小時至盧昂,就覺得冷些;西南行二小時至露娃河中流,气候就暖得多,下午竟頗燠熱,不過入夜就涼下來,星月异常皎洁。

  再往南行入西班牙,气候就變得干暖。馬德里在高台地的中央,七月的午間并不悶熱,入夜甚至得穿毛衣。我在南部安達露西亞地區及陽光海岸(Costa del Sol)開車,一路又干又熱,枯黃的草原,干燥的石堆,大地像一塊烙餅,攤在酷藍的天穹之下,路旁的草叢常因干燥而起火,勢頗惊人。可是那是干熱,并不令人出汗,和台灣的濕悶不同。


  英國則趨于另一极端,顯得陰濕,气溫也低。我在倫敦的河堤區住了三天,一直是陰天,下著間歇的毛毛雨。即使破曉時露一下朝暾,早餐后天色就陰沉下來了。我想英國人的靈魂都是雨蕈,撐開來就是一把黑傘。与我存走過滑鐵盧橋,七月的河風吹來,水气陰陰,令人打一個寒噤,把毛衣的翻領拉起,真有點魂斷藍橋的意味了。


  我們開車北行,一路上經過塔尖如夢的牛津,城樓似幻的勒德洛(Ludlow),古橋野渡的蔡斯特(Chester),雨云始終罩在車頂,雨點在車窗上也未干過,消魂遠游之情,不讓陸游之過劍門。進入肯布瑞亞的湖區之后,遍地江湖,滿空云雨,偶見天邊綻出一角薄藍,立刻便有更多的灰云挾雨遮掩過來。真要怪華茲華斯的詩魂小气,不肯讓我一窺他詩中的晴美湖光。從我一夕投宿的鷹頭(Hawkshead)小店棧樓窗望出去,沿湖一帶,樹樹含雨,山山帶云,很想告訴格拉斯米教堂墓地里的詩翁,我國古代有一片云夢大澤,也出過一位水气逼人的詩宗。

 

                        一九八五年八月十八日


0
向仰望星空者致敬—記懷托莫的洞天(Waitomo)
上一篇
坚守椰枣园的老人
下一篇
评论 (0)
再想想
随便看看
-50℃的俄羅斯,是怎麽生活的?
5小时前
海底兩萬里,他鏡頭下的深海水族館
24小时前
在這座小城吃一趟,我像逛了半個地球
1天前
新疆北部這個雪村,火了
2天前
900年前,驚艶世人的不只是《千里江山圖》
2天前
相关文章
金陵子弟江湖客
金陵子弟江湖客
藕神祠
沙田山居

王蒙 王蒙
王蒙 王蒙
Copyright © 2023 字遊文化
  • 请到 [后台->外观->菜单] 中设置菜单
热门搜索
  • 戴冠青
  • 泉州
  • 宾州
  • 美国大选
  • 罗克格伦
  • 新加坡 台灣
余光中
16 文章
0 评论
0 喜欢
  • 0
  • 0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