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女神像前的遐思
耸立在纽约哈德逊河口贝德罗岛上的自由女神像,已成为美国自由民主精神的象征,深秋时节我来到纽约,首先便想到登贝德罗岛观自由女神像。
乘地铁来到曼哈顿最南端的海港边,东河中几座钢铁大桥横卧河上,威廉斯伯格大桥、曼哈顿大桥、布鲁克林大桥,三座大桥均为钢丝悬挂式,风格各不相同。码头边远远可以见到阳光下贝德罗岛上的自由女神像的身影,一架架直升飞机正载着游客飞上蓝天,去俯瞰自由女神像与曼哈顿全景,直升飞机螺旋桨的声音在耳边回荡,阳光下的海港波光粼粼、海鸥飞翔,开阔绮丽的景致令人心旷神怡。
沿码头前行,我来到岸边的贝特利公园,买了一张去贝德罗岛的游船票,去观赏自由女神像。此像是法国送给美国庆祝建国一百周年的贺礼,由法国雕刻家巴特勒迪(Frédéric Auguste Bartholdi)设计,以钢铁为铜像建造骨架,再覆以铜皮,艾菲尔铁塔建造者艾菲尔负责设计铜像内部的钢架结构。
铜像于1874年开始设计,1884年5月21日完成,由于资金短缺,至1885年6月才运抵纽约。整座雕像用2.4厘米厚的铜板铸成,分成350块,分装在214只板箱内,运达纽约后再组装。1886年10月28日,自由女神像正式与公众见面,离庆祝美国建国一百周年已迟了十年,美国总统克利夫兰主持了揭幕仪式,法国人巴特勒迪出席了隆重的典礼。1924年自由女神像被宣布为美国国家纪念地。自由女神像高46.5米,连同它的基座有93米高。基座上镌刻着美国女诗人埃玛·娜莎罗其的诗:
送给我
你那些疲乏的和贫困的挤在一起渴望自由呼吸的大众
你那熙熙攘攘的岸上被遗弃的可怜的人群
你那无家可归饱经风波的人们
一齐送给我
我站在金门口
高举自由的灯火
自由女神像成为世界民主与自由的象征,1984年联合国将其列为世界遗产之一。
上船需要作安全检查,如同登飞机一般,连鞋子、皮带都必须一一解脱。由于“九·一一事件”后,自由女神像成为恐怖分子攻击的另一个目标,贝德罗岛一度被关闭,至2004年8月3日才重新开放,但是加强了安全检查。登上游船,站在甲板上,
回望曼哈顿鳞次栉比的高楼群,只是没有了世贸大厦双塔的身影。望着渐渐靠近的贝德罗岛,望着渐渐靠近的自由女神像,那希腊女神端庄慈祥的面容,她头上戴着额箍,一手高擎着火炬、一手持着《独立宣言》,一种雄伟崇高之感油然而生,心里便有几分激动,这就是常常在电影电视中出现的标志性雕塑。
登上贝德罗岛,我便往自由女神像而去。岛中间的旗杆上,一面美国国旗在半中间飘扬着,为在“九·一一灾难”中逝世的人们哀悼。矗立在眼前的自由女神像在秋光里显得有几分庄严肃穆,在蓝天的映衬下,那高擎着火炬的手臂坚定执著,金色的火炬在阳光下闪闪烁烁,希腊式的衣袂在秋风里似乎冉冉飘动着。我围着自由女神像漫步,金黄的秋叶在秋阳下熠熠闪光,碧绿的草地上青年男女成双成对地闲坐,海鸥在蓝天里海面上翱翔,一切都显得十分轻松惬意。
女神像的基座底部是一个博物馆,通过此处可以攀往女神像头部顶端,能通过玻璃窗俯视纽约全景。我想自由女神像亲眼目睹了“九·一一事件”的全过程,她亲眼目睹了世贸大楼的轰然倒塌,她与美国人民一起忍受着灾难,她应该是最为痛苦的,她的脸上没有一丝笑意,她为了美国为了世界而担忧。
登上游船离开贝德罗岛,回望自由女神像,落日的霞光里,女神像更显得美丽端庄,那高擎的火炬似乎点亮了世界每一个黑暗的角落,似乎在呼唤着人们追求自由民主的心灵,似乎在谴责着惨无人道的作为。甲板上,一个金发女孩戴着女神像一般的绿色额箍,学着女神像那样高擎着右手,在晚霞中俨然是一个活生生的女神。我想这个世界不应该再有恐怖与战争,应该让这些孩子们不再经受痛苦,应该让他们真正享受到世界的和平与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