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遊文化字遊文化

    編鐘之鄉──隨州 --- 隨州隨想曲之一

    潘耀明
    4年前潘耀明
    326 0 0

           知道隨州這個名,是打從一八七八年開始。當年春、夏之交,隨着曾侯乙墓的發現,出土了中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編鐘,哄動世界。曾侯乙墓就是位於湖北隨州市郊擂鼓墩東團坡上。

           後來這套編鐘在香港回歸時,曾移到香港展覽,令港人大開眼界。六、七年前,我途經武漢,特地到湖北博物館再次參觀了這套編鐘。

           說起這套編鐘,數量之多、鑄造之精、保存之好、音律之全、音域之廣、音色之美、樂律銘文之珍貴,令人嘖嘖稱奇。編鐘的鏡架,由銅木結構呈曲尺形,長七點四八米,寬三點三五米,高二點七三米。七根彩繪橫樑,兩端均有浮雕着盤龍和花瓣紋的青銅套加固,由六個佩劍武士型銅柱和圓柱承托。鐘架及鐘構,達二百四十六個構件,可以拆裝,設計精巧合理。六十五件青銅鐘分三層八組懸於架上:上層為三組鈕鐘,共十九件;中層有短枚甬鐘一組十一件、無枚甬鐘一組十二件、長枚甬鐘一組十件;下層有大型長枚甬鐘兩組十二件、另有鎛鐘一件。其最大者,通長一百五十三點四厘米,重二0三點六公斤。編鐘總的重量達五噸。

           據專家測定,這批編鐘,保存完好,保留着優美迷人的原有音響。絕大多數鐘均能在正鼓部和側鼓部,分別擊奏出呈三度音程,且與標音相符的兩個樂音。全套鐘含有深沉的低音、圓潤的中音、清亮的高音,其音域自C2至7,跨五個八度音程,可奏出完整的五聲、六聲以至七聲音階樂曲;中心音域內十二半音齊備,可以旋宮轉調,演奏古今中外多種樂曲。

           編鐘及架的裝飾,有人、獸、龍、花、幾何形紋,採用了圓雕、浮雕、陰刻、雕繪、線描等多種技法。加之精巧的布局和細微的刻劃,堪稱完美的藝術珍品。    
      這套編鐘的擊奏工具共有八件。六件丁字形小木槌,演奏時,當由三人各執一對,分別掌奏中層的三組鐘,並兼顧上層鈕鐘,主奏旋律。兩件長二百一十五厘米、粗六點六厘米的彩繪大棒,由兩人分執,掌奏下層大鐘,可配以和聲,或烘托氣氛。這套造型壯觀、配備齊全、音列充實、音頻準確的大型編鐘,無以匹配。
      經聲樂家考究,編鐘中的每隻鐘都可以發出兩個不同的樂音,只要準確地敲擊鐘上標音的位置,它就能發出合乎一定頻率的樂音,整套編鐘能奏出現代鋼琴上的所有黑白鍵的音響。這套編鐘的定音頻率為二百五十六點四赫,與現在鋼琴上的中央C頻率幾乎完全相等。

           鐘架、鐘鈎、鐘體上共有銘文三千七百五十五字。內容有編號、記事、標音及樂律理論。鐘體銘文大都鑄金。鑄鐘的銘文,記敘楚國的惠王在執政五十六年(即西元前四三三年)時,爲祭奠曾侯乙而鑄製了鐘鼎彜器,並送給曾國。甬鐘均有一面鉦間刻「曾侯乙乍(作)時(持)」,標記着鐘的製作和擁有的主人。甬鐘、鈕鐘的標音,均在鐘體一面的正鼓部和側鼓部,記敘着各鐘所發樂音的階名或音名。

           甬鐘另一面鉦間、鼓部還有成句成段的文字,敘述各鐘的樂音所屬律名、階名、變化音名等。樂律理論記述了曾國與楚、晉、齊、申、周等國的律名對應關係。鐘銘所見律名二十八個、階名六十六個,絕大多數都是過去未所聞見的資料。

           我在湖北博物館曾聽過樂人用這套編鐘分別演奏古典和現代的樂曲,發音準確,音色優美。想不到埋藏了二千四百年,仍然完好無缺,令人歎為觀止!

    0
    花都來的駱駝客
    上一篇
    神戶牛不喝啤酒
    下一篇
    评论 (0)
    再想想
      随便看看
      天山大環線,此景只應天上有
      7月前
      美國這城市人設崩塌了?話別說太早
      7月前
      北歐最野蠻的逆襲王者,就是它了
      7月前
      價值5500萬美元的旅行,原來是這個樣子
      7月前
      英國的「世外桃源」
      7月前
      相关文章
      高舉中華文化旗幟的華人
      潘耀明會長「世界華文旅遊文學聯會」會館揭幕致辭摘要
      只有青山無古今
      現代文明背後的淨土

      神鵰俠侶交響樂上 神鵰俠侶交響樂下
      神鵰俠侶交響樂上 神鵰俠侶交響樂下
      Copyright © 2021 字遊文化
      • 请到 [后台->外观->菜单] 中设置菜单
      潘耀明
      21 文章
      0 评论
      0 喜欢
      • 0
      • 0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