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遊文化字遊文化

    古代世界第八大奇迹 ---- 隨州隨想曲之二

    潘耀明
    4年前潘耀明
    362 0 0

           無巧不成章,一九八一年在擂鼓墩二號墓,又發現一套三十六件編鐘。經專家鑒定,二號墓編鐘與曾侯乙編鐘同一體系,音色、音律與曾侯乙編鐘相通。

           從編鐘的音高分析,二號墓出土的二十八件小甬鐘與八件大甬鐘有別而自成一體,恰好填補了曾侯乙編鐘的高音區,並使曾侯乙編鐘的音域從五個八度擴展到六個八度。因此,二號墓編鐘被稱之為曾侯乙編鐘的「姊妹鐘」。兩套樂鐘(鎛鐘除外)合計一百件,百件編鐘可分可合,是一個完整、宏偉的編鐘系列。

           從此,隨州是「編鐘之鄉」美名不脛而走。

           與曾侯乙編鐘相伴而出土的還有一套精美的編磬,是古編磬中的傑出代表。青銅鎦金的磬架,高一點零九米、寬二點一五米。

           一對集龍首、鶴頸、鳥身、鱉足爲一體的怪獸銅立柱,咬合着兩根銅杆,杆底等距焊鑄銅環,以作掛磬鈎之用。三十二石磬次序懸掛,與之相映成趣。

           據研究,全架編磬原有四十一塊,每磬發一音,爲十二半音音列,音域跨三個八度,音色清脆明亮而獨具特色。磬塊上亦有與鐘銘相通的墨書和刻文,內容是編號、標音及樂律理論。

           這套編磬,配上精美的磬架、衆多的磬塊、清晰的編懸型態、完備的配件(同出有裝磬之匣和磬槌)爲迄今僅見。

           編磬質料主要是石灰岩的磬塊,音色清澈優美,比當今的木琴更餘韻嬝嬝,比鐘聲更加透亮。它展示了三個八度的音樂風貌,豐富的半音顯示了旋宕轉調的功能。

           今人把編磬與編鐘合奏,金石齊鳴,悅耳動聽。令人驚歎的是,其中的最高音與鋼琴的最上一鍵(G8)相同,反映了古代磬氏設計製造定音樂器的卓越成就。

           研究者指出,遠在二千四百多年前,我國的音樂文化和鑄造技術已十分高超,它比歐洲十二平均律的鍵盤樂器的出現要早將近二千年。

           為了解編鐘的發掘過程,我花了一個上午參觀了隨州博物館。除了國家一級的文物──大型編鐘移到湖北博物館陳列外,其他大部分在曾侯乙墓發掘出的文物都在這裏展示。

           博物館展覽了曾侯乙墓的地宮,那是一座呈卜字形的大型岩坑豎穴木椁墓。一九七七年秋,當地駐軍在擴建營房時發現此墓。通過出土博鐘上的銘文鑒定,這是戰國早期諸侯國曾國君主名乙的墓葬,故亦稱曾侯乙地宮。
      地宮仿如一座豪華的「三室一廳」巨宅,東室放置主棺一具、陪棺八具;西室放置陪棺十三具;北室放置兵器、車馬器及竹簡;中廳大約是墓主人的音樂室、禮賓接待廳,內置大量禮樂器;在東室通往中廳的門洞處置放狗棺一具。地宮東西長二十一米,南北寬十六點五米,距地表深十三米,面積爲二百二十平方米。  
      曾侯乙青銅架楠木彩繪主棺(分內、外棺)重達七千公斤,另有彩繪陪棺二十一具。

    曾侯乙何許人?他無疑是稱霸一方的王侯,逝世時年齡四十五歲左右,陪葬者均爲十三至二十五歲女性。在古代中國處於奴隸制晚期,殉葬者仍多達二十一人,格外令人心情沉重!

           墓中出土了大量精美青銅禮器、樂器、兵器、金器、玉器、車馬器、漆木竹器以及竹簡文物多達一萬五千四百零四件,有許多造型奇特,工藝精湛,都是難得一睹的珍品,其中有八件定爲國寶,可見曾侯乙的顯赫地位。

    0
    花都來的駱駝客
    上一篇
    神戶牛不喝啤酒
    下一篇
    评论 (0)
    再想想
      随便看看
      天山大環線,此景只應天上有
      7月前
      美國這城市人設崩塌了?話別說太早
      7月前
      北歐最野蠻的逆襲王者,就是它了
      7月前
      價值5500萬美元的旅行,原來是這個樣子
      7月前
      英國的「世外桃源」
      7月前
      相关文章
      高舉中華文化旗幟的華人
      潘耀明會長「世界華文旅遊文學聯會」會館揭幕致辭摘要
      只有青山無古今
      現代文明背後的淨土

      神鵰俠侶交響樂上 神鵰俠侶交響樂下
      神鵰俠侶交響樂上 神鵰俠侶交響樂下
      Copyright © 2021 字遊文化
      • 请到 [后台->外观->菜单] 中设置菜单
      潘耀明
      21 文章
      0 评论
      0 喜欢
      • 0
      • 0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