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旅遊尋找文學的世界
是次研討會共邀得超過六十位來自世界各地,包括中、港、台、澳以及歐美、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區的學者及作家逾百人參與,共同為世界華文旅遊文學作出貢獻。研討會共分三場大會報告、八場小組報告,涵蓋了六個主要範疇,分別為「古典行旅」、「旅遊文學」、「現代旅行」、「異鄉遊記」、「旅遊體驗」及「旅遊與藝術」,務求以更廣闊深入的視野,開拓旅遊文學此一文類的境界,並探索華文文學世界中各類與旅遊相關的議題,由此透視和探索旅遊文學研究的可能性發展。
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書院創辦五十周年、《明報月刊》創刊四十周年、明報出版社建社二十周年,對我們三家機構來說,這是一個喜氣洋洋的節日。從平日走向節日,從日常生活走向不平凡的生活,這需要時間,而這些時間的起點都發生在美麗的香港。美麗的香港需要美麗的中文,我們分別傳播了二十年、四十年和五十年的中文和知識,溫馨而絢爛,在這充滿學術氣氛的大學,在這結出現代化纍纍果實的香港!
這次活動,我們除了慶祝,還要研討。是次大會的主題,就是邀請海內外名家討論世界華文旅遊文學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在以前,這樣的國際會議是罕見的。在華文的中國,在華文的華人世界,旅遊已成為生活的組成部分。但是,新聞界也好,學術界也好,關注華文旅遊文學的命運的並不多。這說明,現代和當代的中國,甚至廣大的華文世界,追求玩、追求玩得快樂,卻忽視了怎麽樣玩得文明、玩得有文化,且能在華文旅遊文學中,將我們自己的精神文明與天地宇宙融會起來。我們今次的會議,希望是改變這個缺陷的一個起點。
大家都知道,二戰後,西方大國先後成爲經濟強國;六十年代後,亞洲四小龍起飛;八十年代至今,中國也駛上了快速列車的軌道,每年的經濟增長率都保持在兩位數以上。雖然遠方有戰爭,雖然周邊有挑戰,雖然我們自己的國土不時上演悲劇和鬧劇,但是,世界的大局還是好的,人們的好奇心與日俱增,鐵路和水路也都是暢通的。旅遊不是戰爭,更不是恐怖行爲,它是人與人、人與自然的相互探訪。從一地到一地,從一國到一國,不但增長了經濟,也溝通了文化,使整個世界變得更美好,瀰漫着一片祥和之氣。
此次會議匯集了各方各界的努力,為旅遊文學這塊新闢的土地作出了重大的貢獻。巴爾扎克說:「文學是社會的表現」,與此同時,我覺得文學也是集體的事業,同德則同心,我們相信,經過大家的努力耕耘,旅遊文學這塊園地,將繁花似錦,前景一片絢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