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與山水交融——開幕禮眾嘉賓致辭
第五屆世界華文旅遊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開幕禮眾嘉賓致辭
編按:開幕禮上,許曉暉副局長、王英偉博士、沈祖堯校長、丹斯里拿督張曉卿爵士、楊孫西先生、安東尼奧.德.拉.莫雷納先生、潘耀明先生先後發言,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亞洲及太平洋地區部主任徐京和中國作家協會主席鐵凝亦發來賀信。以下是部分嘉賓的致辭內容摘要,其餘發言內容簡介見頁四圖輯。
許曉暉:文章是案頭的山水
本屆以「文學山水」作為主題非常富有意義,文章是案頭的山水,山水是地上的文章。文章和山水的關係,就是旅遊和文學的關係,香港一直注重發展旅遊,在文學方面,我們需要的工作還需要進一步去深化。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與自然的關係,也正正是文學與旅遊之間的關係,我們很希望透過這一次的國際學術研討會,可以進一步向來自世界各地的各位專家、各位文學家、各位教授去學習。希望藉此機會,透過這個平台,可以把世界華文裏面的旅遊文學進一步提升,促進人文與山水之間的交融。
(講者是香港特區政府民政事務局副局長。)
王英偉:文學串流
今年是香港藝術發展局成立二十周年,藝術發展局首次舉辦「文學串流」文學節,舉辦一系列包括文學講座、展覽、電影放映會、文學欣賞工作坊等活動,並且呈獻不同的文藝團體以及院校主辦的文學節目,目的是為了增加市民大眾對文學的興趣,展現文學的多方面性和活力。我們又支持本地的作家及與文學團體進行各類型的創作活動,例如我們一共支持了六份優質的文學雜誌的出版,在培養雜誌出版人才,以及拓展讀者群的同時,也希望為年輕的創作者提供寫作的園地,鼓勵他們積極創作。
(講者是香港藝術發展局主席。)
沈祖堯:推廣文學
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書院很榮幸這次和《明報月刊》連同澳門基金會合辦第五屆世界華文旅遊文學研討會,感謝各位新朋故友的支持。過去四屆都成功舉行,今次會議正值聯合書院成立六十周年紀念,在這個時刻舉行非常有意義。這次會議以「文學山水」為主題,我們還特別舉行「金庸文學山水國際學術研討會」,相信可以提升廣大市民對文學的興趣。希望這次研討會可以加強世界華文旅遊文學作家的交流,推廣文學活動。
(香港中文大學沈祖堯校長之致辭由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書院院長余濟美教授代讀。)
張曉卿:鍾情於旅遊文學事業
美國作家馬克.吐溫在一八三五年的今天(十一月卅日)出生,距今已經整整一百八十周年。他的幾部主要著作如《密西西比河上》、《湯姆.索亞歷險記》和《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都與旅行文學有關。當然,比起中國西元五百年左右的《水經注》來,要晚一千三百多年;比起《徐霞客遊記》來,也還要晚二百多年,但是,他們所敘述的地理、鄉土和永恆人性,都是不朽的!今天,我們坐在中文大學的祖堯堂,參與「第五屆世界華文旅遊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感受到旅遊對於人的重要性,對於人類文明的重要性,對於我們這個聯會和會議的重要性!
世界華文旅遊文學聯會成立於二○○五年,距今剛好十年。十年間,主辦了五屆國際會議,每屆都有文宣資料,並出版厚重的論文集;舉辦了一次「全球華文旅遊文學大賽徵文獎」,也出版了獲獎作品集;其間,在香港還策劃並發行了一套「我的旅遊精品庫」大型叢書,其成就有目共睹!據我了解,在華人世界,如此鍾情於旅遊文學事業、推廣旅遊文化、建設旅遊文學未來的組織,真還沒有看到!
(世界華文媒體有限公司集團執行主席、《明報月刊》社長、世界華文旅遊文學聯會榮譽主席丹斯里拿督張曉卿爵士未克出席會議,講稿由大會司儀于浣君代讀。)
潘耀明:創作就跟山水一樣地久天長
首先,我要特別感謝香港中文大學、感謝矗立在馬料水山上的聯合書院。聯合書院以「明德新民」為校訓,正因為院校的開放大度,成為旅遊文化的搖籃,使我們的旅遊文學國際會議有了一個學術的大平台!中文大學帶給我們文雅、溫暖與靈思。我們從這裏出發,在山水的綠蔭道上愈走愈遠、愈走愈豁朗。還有澳門基金會三屆來的合作和支持,築起一道文字的橋梁,讓海內外學者、專家跨越了濠江,成為大會閉幕式完滿的終點站。然後, 我要特別感謝《明報月刊》兩任社長。一九六六年,金庸先生為承傳中華文化的薪火,義無反顧創立了《明報月刊》,成為世界華人知識分子的精神堡壘。張曉卿先生接手後,《明報月刊》在商業大潮中,仍然堅守文化的高地,這與張曉卿先生對文化的熱誠息息相關。正是從這塊高地上,我們俯瞰山河,仰觀日月,將旅遊文學的時空越放越大!
再過一個多月的二○一六年,就是《明報月刊》的五十周年大慶。套白先勇先生的話,這份「一直是香港珍貴的自由思想、人文精神傳統的標幟」的刊物、是海內外最悠久的,歷經半個世紀的歲月風雨滄桑而屹立不倒,不啻是當代出版史上的一個奇跡!世界華文旅遊文學聯會除了創辦全球散文徵文獎、出版旅遊文學叢書、開設獨此一家的「字遊網」,在各種媒體推廣華文旅遊文學外,值得驕傲的,就是每兩年一屆的國際學術會議和隨後出版的論文集。每一次會議都有一個重要的主題,本屆曰「文學山水」,這是對自魏晉以來「山水文學」的一個反命題,據在場學者喻大翔教授的專題研究,這恐怕是文學史、山水文化史和旅遊文學史以來,具有理論價值的一個全新概念。但願「文學山水」主題,能激發在座各位的靈感,將華文旅遊文學的學術水準,推向一個新高度。
最後,請允許我引用明代旅行家、文豪袁宏道的一句話:「唯於胸中之浩浩,與其至氣之突兀,足與山水敵。」他的意思是說:只要胸中有天地一般的浩然之氣,我們的文學創作就跟山水一樣地久天長!讓我們繼續攜手前行吧!
(講者是《明報月刊》總編輯、世界華文旅遊文學聯會會長、「第五屆世界華文旅遊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總召集人。)
薇 揚 記錄、整理 (記錄、整理者是本刊特約記者。)
明月•2016 年1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