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府漫步
任何人到了華盛頓,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那錐形的、用巨大的大理石砌成的紀念塔。塔為方尖形,拔地而起,直沖蒼穹。它以單純、堅定的姿態聳立著,就如同美國國父華盛頓的人格和功勳,頂天立地,永垂不朽。
華盛頓,既是一位永受美國人民愛戴的政治家之名,又是一座讓美國人引以為傲的多元化城市之名。自從1791年美國選擇這個城市作為首都,且以首任總統華盛頓之名為之命名以來,這個由法國著名建築師皮耶·隆芬規劃設計的城市,就足以和當時任何宏偉的歐洲首都相媲美。
美國作家法蘭克·比喬治說:對美國人而言,華盛頓所代表的,是國家的歷史與傳統;而對每年數以百萬計的觀光客來說,這個城市的博物館、紀念碑和政府大樓等等,雖不能完全代表今天華盛頓的縮影,卻絕對可以讓他們瞭解其何以能維護世界超級強國首府聲名於不墜的原因。
而我特別欣賞的,則是華盛頓市那極強的包容力。你再怪異,走在街上,也沒人來煩你,事實上,根本沒人會注意你,因為街上奇怪的人太多了。
記得還在華航任職時,曾被派公差與四位女同事一起出席在華盛頓舉辦的世界運輸大展,我們在此住了整整一個月。工作之餘,我們到處閒逛,街上遇到的大多是黑人。他(她)們極富創意,能將那頭卷髮梳出千變萬化、令人不可思議的花樣來。有的將頭髮綁成無數條麻花辮子,再在其間串上一顆顆塑膠彩珠;有的把頭髮分成許多方格,將方格內的頭髮紮成一束,就像在每塊稻田內插了一顆秧苗一樣;還有的在頭頂上剃出許多不規則的花紋,像一條條到處奔竄的河流。更有許多人打扮得古靈精怪,像一棵棵活動的耶誕樹在街上移動著。
此外,美國總統所住的白宮外的鐵柵欄前,經常可看見幾群衣服襤樓的人,瑟縮蜷臥在地上,有的還帶了個破帳篷,好像預備在那兒長住。另有些人身上掛著一塊告示牌,上面寫著許多抗議的字句。事隔多年,如今舊地重遊,當年所見,至今依然未變。這些現象,雖令我們看得瞠目結舌,可行色匆匆的華盛頓人,卻完全視若無睹。
華盛頓人似乎相信,成熟的個人,除了可以保有自由和多元外,也應該有能力照顧自己。
華盛頓的綠化實在維護得相當好。整齊的行道樹,大大小小的公園,路邊的草坪,廣闊的草地,河濱的堤岸,池畔的叢林,放眼眺望全是一片深蒼翠綠。
可是,最使華盛頓增加靜謐、安寧、大方之感的,還得歸功於這裡沒有摩天樓。華盛頓之所以沒有摩天樓,是因為聳立在華盛頓中央高555英口尺的華盛頓紀念塔。為了讓全城各地都可看到它,美國國會在這座紀念塔完成的時候,特地通過了一條法律:華盛頓任何建築物的高度,都不得超過這座紀念塔,以示對開國偉人的崇敬。華盛頓既沒有摩天樓,又多綠蔭,充足的陽光和空氣,成了華盛頓市民至高無上的享受。
華盛頓紀念塔的湖畔美得像首詩,又像幅畫。然而在1968年的春天,華盛頓14街的火焰,燒紅了這片如詩如畫的湖畔,燒亮了半邊天。因為美國黑人最熱愛的領袖馬丁·路德·金在田納西州的首府被刺斃命,槍殺他的疑犯是一個白人。於是美國全國大亂了。
黑人放火,亂民搶劫,員警抓人,工人罷工,教師罷教,學生遊行……
馬丁·路德·金那篇為黑人爭取平等而震撼了全世界的動人演說《我有一個夢想》,就是站在華盛頓紀念塔對面林肯紀念堂的臺階上發表的。他大聲疾呼地說:
今天,我很高興能夠參加這次我國歷史為爭取自由而舉行的最偉大的示威集會。
一百年前,一位美國偉人(林肯)簽署了《解放宣言》。……然雨一百年後的今天,我們卻不得不面對黑人依然沒有自由這一可悲的事實。一百年後的今天,黑人依然悲慘地套著種族隔離和歧視的枷鎖。……儘管當前還有許多困難挫折,我仍然懷有一個夢想,這是深深紮根於美國人夢想中的夢想。
我夢想有一天這個國家能夠站起來,實現她信條的真諦:“我們把這些看做是不用證明的真理:所有的人生來就是平等的。”
然而,人生來就是平等的真理,在馬丁·路德·金死後的第三十年,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
這次,因我們住的飯店位於華府使館區,所以,即使黑人仍占華盛頓人口的五分之四,但卻很少見到。晚上,我們到附近的喬治城逛。過去,這裡是嬉皮士經常出沒的地方,如今全都改觀了,成為雅皮士及遊客在夜間最愛聚會的場所,很有些香港蘭桂坊的味道。街道上商店外看到的仍是白人及遊客。現在的美國雖
無立法隔離種族,但種族歧視仍然存在,所以每種族群懂得將自己與其他族群隔離,像華人大多聚集在“中國城”。其實,這種情形比立法限制還可怕。
到華盛頓一定要去參觀美國國家博物館,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綜合博物館。全館共收藏了超過一億件以上的物品,而每次所展出的物品只占全部的百分之一左右,所以無論參觀了多少次,每次去總有新東西可看。其中最受歡迎的是國家航空及太空陳列館。
一進陳列館的大廳,就看到幾架破舊的飛機,懸在屋頂。這些東西雖舊,卻都大有來頭。其中一架,是1903年萊特兄弟(Wright brothers)所發明的人類歷史上第一架用動力推進的飛機的原物。另外一架則是1927年5月20日,林白上校(Charles Lindbergh)所駕駛,不著陸橫渡大西洋的聖路易精神號。此外,館內還展出了可發射飛機的航空母艦模型,並配以噴射機發射的視聽效果。另外還展示有美國太空人第一次月球登陸的實物及文獻紀錄。
當我來到二樓的展覽室,看到飛虎將軍陳納德將軍的照片和遺物時,不禁憶起第一次看到他的遺孀陳香梅女士的情景。
1972年的世界運輸大展,就是由陳香梅女士與當時的美國運輸部長伏爾策劃籌備的。我們既然應邀前來,又與她多了一層鄉親之誼,因此她對我們特別照顧。她邀請我們去剛建成不久的甘西迪表演藝術中心,欣賞世界第一流交響樂團的演奏。那晚我們對被安排坐在總統包廂內觀賞,頗覺意外。
因為總統包廂只供總統和其家人專用,只有當他們不用時,白宮的功臣才能享受這種特權。後來我們獲悉,陳香梅因在1968年和1972年的兩次美國總統選舉中,擔任全國婦女支援尼克森顧問委員會的主席,所以尼克森當選,她是功臣之一,自然有此特權。
1978年,一架飛虎航空公司的運輸機在我國上空失事,陳香梅因來馬處理善後工作,我又和她碰面。那時,正值她親自撰寫的回憶錄《往事知多少》剛出版。當她將此書送給我時,還特別告訴我書中有在華府招待我們的記載。我實在佩服她有如此驚人的記憶力,難怪她能成為華府社交界最成功的女主人之一。現在,她又經常來往予中美之間。
離開國家航空及太空陳列館後,車子來到賓夕法尼亞大道上。這條大道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馬路之一,美國總統的就職典禮,以及美國國賓訪問白宮時,都要通過這條大道。它可通往國會大廈。
國會大廈與自由女神一樣,已成為美國最著名的歷史紀念建築。那些翡翠色的青草和樹木,沒有一絲枯黃敗葉,蔥蘢整齊,匯成一片濃綠向遠處延伸開去。白天,無論從哪個方面眺望,這所大廈都有如綠絨毯上放著的一座玲瓏剔透的象牙雕刻,渾厚中不失玲瓏,古雅中不見平板。
晚上,黑黝黝的夜色裡,這座被燈光照亮的乳白色大廈,又有如天上宮闕。多年來,華盛頓增添了那麼多建築物,但國會大廈仍然以她儀態萬方的姿態,卓立于群樓之中。多年來,華府人事雖歷經幾番更新,然她在世界舞臺上依然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