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蘭之花 ——訪伊斯坦堡
船航行在博斯普魯斯海峽的水面上,掀動的水波輕柔地環抱著已有數千年歷史的伊斯坦堡。
這座世界上唯一居於歐亞交界處的古城。繁榮了三千多年,曾是羅馬、拜占廷和鄂圖曼帝國的首都,有超過120位的帝王和蘇丹在此稱王。我相信,沒有一個城市有過如此輝煌的歷史。
五百多年前東羅馬帝國滅亡後,土耳其帝國在此建都。直到1923年土耳其成為共和國,“土耳其之父”——凱末爾雖將首都遷到安卡拉,但是,伊斯坦堡仍是土耳其最擁擠和最繁榮的城市。
伊斯坦堡是個令人驚訝的城市,每天來往於格拉塔橋畔碼頭的人潮多得嚇人。
周遭的碼頭上、市場裡、河岸上、橋上,甚至在金角兩側通往斯坦堡(Stanbul)以及貝佑古呂(Beyoglu)丘陵的陡峭小徑上,都佈滿了腳夫、外販、頑童、扒手、牲口販子、看熱鬧的和各色遊民所雜湊成的密密麻麻的人群。這時,牲畜的咕嚕聲和嘶喊聲、小販的叫賣聲、四面八方的嚷嚷聲、詛咒聲和吵鬧聲、在大街小巷上發瘋般地往來賓士的無數車輪的嗡嗡聲……所有這一切組成了一幅令人目眩神搖、手足無措的紛擾景象。
行走其間,宛如摸索前進在由人混雜而成的叢林裡,讓人透不過氣來。
這種場面也是伊斯坦堡極具地方特色的景觀,給人的印象十分深刻。
清 真 寺
好在這座既充滿活力,又嘈雜紛亂的古老城市裡。到處都矗立著清真寺。
美麗安靜的清真寺成為人們遠離塵囂的地方,也是信徒們信仰的綠洲。
伊斯坦堡是古老伊斯蘭教的發源地。據說,伊斯坦堡是由“伊斯蘭之花”的發音演變而成。雖然回教並未規定信徒一定要到清真寺膜拜,但是清真寺卻象徵著國家權力和社會地位,因此,回教徒競相爭建雄偉壯觀的寺院,而這些遍佈在城內約七百多家大大小小的回教寺院,遂成了伊斯坦堡的特色。
其中蘇丹阿美特寺院(,nle Sultanahmet Mosque),又稱藍回教堂,不僅是土耳其最美的清真寺,也是伊斯蘭世界裡最著名的建築物。同時它還是全世界唯一具有六個拜望塔的清真寺。
在藍回教堂對面的是聖·蘇菲亞大教堂(r11le Hagia Sophia Musemn)。它初期只是一座面積很小,木造屋頂的建築物,由康士坦丁大帝的兒子建於4世紀中期。
經過數次災變,查士丁尼大帝為了個人的享受和尊榮,將它擴建,沒想到現在卻成了宗教和傳奇的象徵。聖·蘇菲亞大教堂曾作為教堂歷時916年。1453年5月29日,當默罕默德二世攻克了君士坦丁堡以後,這座拜占廷教堂成了回教徒的聖殿,歷時477年,土耳其在1923年獨立後,又被改為博物館。
所以在這座建築物內,會見到一種奇特的景象,就是在鑲嵌著許多聖母、耶穌基督、聖徒及有翼小天使等造型藝術品的牆上,也掛著許多寫著可蘭經文的圓嵌板,因而會有一種基督教世界和回教世界在那兒,合而為一的感覺。
這種特殊的對比,使伊斯坦堡成為西方世界最不合常規、最難以瞭解的城市。
聖·蘇菲亞它那5 560公尺高,3 150公尺直徑長的巨大圓頂,是用一種很輕但很堅硬的磚做成的。這座拜占廷時代的宏偉建築.就建築藝術而言.它的構造是少見的,故成為世界八大奇觀之一。
博 物 館
伊斯坦堡舊名君士坦丁堡,城本身就是古老拜占廷文化的珍貴遺產。過去在帝國時期所建造的宮殿,自土耳其獨立後多成了博物館。
托普卡皮宮(’The Topkapi Palace)有“諸神陰影的宮殿”之稱,是默罕默德二世在1459年興建的。宮中的秘史過去極少被揭露出來,然而今天,不論誰都可以進人這個神秘卻又極美麗的地方。
托普卡皮宮占地面積70萬平方英叭,有四個宮殿及一個後宮,過去僕役如雲,禁衛軍、高級官員、宦官和滿身香水味的女人更是不可勝數。光是在廚房工作的人員就有800名,所用的餐具全是中國和日本特製的珍貴瓷器,共有10 700件。珠寶室內有許多蘇丹的珍藏,其中包括:重86克拉的蛋匙型鑽石,是全世界第七大的鑽石;兩個重48公斤,滿布鑽石的巨型金燭臺;鑲著珍珠和翡翠的金色皇冠;3 426公斤和1 310公斤重的巨型綠寶石;光輝燦爛地鑲著綠寶石的金短劍……
我們幾乎是一邊看,一邊發出驚歎聲。
接著,我們又去參觀德瑪巴奇皇宮(Dolmabahce Palace)。這座宮殿雖沒有像托普卡皮宮一樣藏有許多耀世的珍寶,但宮殿內部的奢華佈置卻是駭人的。因為光是裝飾就用了14噸的黃金和40噸的銀,而整座皇宮的建造花費了500萬金幣(建期從1843~1856年),相當於現在的5億美金。
土耳其建國之父曾在此住過,1938年他死後,此座宮殿成為博物館,開放給公眾參觀。為了紀念他,宮殿內所有鐘的時間,都停留在上午9點零5分,也就是他斷氣的那一刹那。
土耳其浴
雖然時代進步了,伊斯坦堡也非常煩囂,但伊斯坦堡的生活方式仍然留存在土耳其浴的水蒸氣中。土耳其浴的聲名早已響徹全球。這種源自于古羅馬帝國和鄂圖曼帝國的生活習俗,從至今尚留存的豪華浴室中,仍足以窺出當時的窮奢極欲。
時至今日,多數住家都有了自設的浴室,但公共浴室仍是土耳其的一大特色。這部分原因是因為伊斯蘭對個人衛生的重視,部分原因則是因為沐浴是一種樂趣。在土耳其普通人去澡堂或許只是為了清潔,但對上流社會的人,則是一種社交禮儀。
鄂圖曼時代建造的公共浴室,還設有土耳其茶室。伊斯坦堡人很懂得生活的情趣,他(她)們在大型豪華的土耳其浴室洗淨後,再享受按摩的服務,隨後,和朋友在那兒聊天,品嘗著名的土耳其茶和咖啡。對土耳其人來說,這是很舒適和負擔得起的一種奢華。
土耳其的咖啡也確實值得一試,因它被調製得“香醇似愛、滾燙如地獄,而泡沫的厚度足以淹沒長統靴”。
因為,這已不只是一種單純的享受,還是一種完美的生活藝術。
所以,到了土耳其,怎能不試土耳其浴!
由於我們到伊斯坦堡時正值開齋節,許多浴室歇業,所以我們只好到一家五星級飯店附設的土耳其浴室見識。
進門登記後,我們向服務員取了裝衣物的鎖匙,到更衣室換衣。其實,我們四個女人根本不知該換什麼衣服沐浴。這話聽起來似乎有些可笑,沐浴怎麼還需穿衣?可是我們實在還沒開放到勇於裸裎相見,只好換上泳衣坐在更衣室等候。
等了好久,才等來了一位非常肥胖的土耳其婦女。她帶著滿臉笑容,趨前與我們言語,可惜是雞同鴨講,我們根本聽不懂她的土耳其語,最後只能以手語示意,跟著她進了沐浴之處。
這是一間完全用大理石砌成的浴室,中間有一塊長方型的大理石平臺,四周靠牆的許多水龍頭下麵各有一個大理石盆,承接著源源不斷冒出來的冷熱水。
這位胖女人將沖洗的用具擺好,除去身上的寬袍,只剩一條短褲遮體。當我們看到她那狀如長形冬瓜的豪乳時,全都傻了眼!她似乎習以為常,用手示意誰先上?我們當然指向最年長者,以示尊重。她會意後,馬上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閃電速度,將那位元元元元長者的泳衣一把扯下,就在大家還在驚呼時,她已用海棉刷,將肥皂泡沫塗滿了長者的全身。
擦洗時,她一邊哼著輕鬆的土耳其曲,一邊扭動著身軀,似乎非常樂於工作。待她將沫浴者全身擦遍,熱水淋身後,再用一種粗糙的棉布,用力搓洗,這時,沐浴者身上浮出了可能連自己看了也不敢置信的大量汙泥。隨著一輪冷水澆身,整個沐浴工作即算完成。之後,應是享受蒸氣浴和按摩的時候了。
當我目睹了整個過程後,趁第二位顧客清洗時,悄悄地溜了出來。
大 市 場
還有比伊斯坦堡更熱鬧的集匯中心嗎?誰見過5000家商店聚集在一塊占地20餘公頃的有蓋的土地上?
伊斯坦堡的大市場,是當今世上最古老也是最大的市場。它建于1461年,原是較小的木建築,一場大火後,1701年才用磚石建成現在的樣式。
到伊斯坦堡,不能不來這裡逛逛。
有人說大市場可以和阿裡巴巴故事中的藏寶洞穴媲美。走進這有蓋的大市場裡,像走進了迷宮。珠寶商、古玩商、地毯商、食品商……各個行業的商人卯足勁,站在店門口或長廊上招攬著顧客。
討價還價幾乎成為買賣時的規矩,同時也是一種引人人勝的遊戲。大市場裡生動的交易景象,足以激起每一個人的購買欲。
這些感覺和參觀托普卡皮宮、聖·蘇菲亞大教堂、藍清真寺的印象混合在一塊兒,你就會感受到20世紀的伊斯坦堡的新鮮血液,正在這顆衰老的心臟中洶齲奔流。
伊斯坦堡有著太多的新奇,但又覺得它深藏不露,因為即使它盡褪羅衫,也總保持著那一點神秘的色彩引人流連。
或許奇特的美總是讓人不解,讓人目眩神迷,尤其在加世紀這個講究速度的時代,一眼無法看穿的事物很容易引起各種臆測,因而更添加了它的神秘色彩。就如肚皮舞,居然會成為這個保守國家的一項特色一樣。
或許伊斯坦堡的真實面,不僅外國人難以想像,連土耳其人本身也難以察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