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仰望星空者致敬—記懷托莫的洞天(Waitomo)
不知這片星空存在了多久,在它被發現之前,或許就與亘古天地同在;又或許,它從來不曾真正的存在過;直到今天回想那日,在無盡的“夜”裏找尋到這片“星空”的震撼,仍舊無法想象那是真實。
地下河的潺潺水聲,鍾乳石銀灰色的光澤,一切都漸漸淡去,周圍一片強勢的黑,伸手不見五指的“夜”,原來“夜”是有體積的,它龐大的身軀向我壓來,我開始恐懼了,我正在它的體內慢慢消融,找不到自己的存在。突然它的身體閃現了一點星光,接着兩點,三點......微弱,忽明忽暗卻固執地亮着。我聽到同船有人長長的舒了口氣。身處黑暗,每個人都會不安吧。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不知顧城是否也曾在此找回自己的光明。我的思緒如這葉扁舟,漂遠了。“WOW”,那是誰的雀躍與驚歎?我傻傻的擡起頭,瞠目結舌。真正的世界奇觀使你無法有備而來,這一刻,我被深深地震撼了,被這無邊無際的絕色“星空”折服,成千上萬夜色裏的小精靈們,優雅的提着燈籠,正在這地下皇宮裏舉行着久遠的儀式,那是祈求光的宿命,是對仰望星空者的致敬。
綠水環繞的洞天
在2012年初,清晨時分,同行的朋友還賴在床上,昨夜溫泉泡得太舒適了吧。我卻早早起身,獨自駕車趕去新西蘭北島中北部的一個叫做懷托莫的石灰岩洞。它位於漢米敦(Hamilton)以南,座落在同名的小城懷托莫。在毛利語中,懷托莫是“綠水環繞”的意思,清新又暧昧。臨行,朋友說,“一個洞有什麽好看,中國多得是”。其實一路上,我也很忐忑,匆匆來到新西蘭,完全是隨性的打包遠行,毫無準備,便在這陌生的國度尋找着一個“傳說”中的岩洞。
有着暧昧名字的懷托莫溶洞,據說非常迷人,擁有精美的鍾乳石、石筍等,還有一處如教堂的穹頂,當你在穹頂下引吭高歌,猶如在維也納的金色大廳享受音樂飨宴,空靈的聲音似乎會喚醒不亡的精靈,在穹頂下盤繞久久不去,仿佛你的靈魂正跳出,伴隨你的歌聲舞蹈......而這一切,居然不算什麽,因爲我要去找尋的是岩洞中的天空,一個綴滿繁星的天空。
記得小時候抓螢火蟲放在玻璃瓶裏,要學囊螢映雪,卻看着那小小的生命隨着熒光熄滅,每每想起就感愧疚。還記得有一夜回家,看到屋後廢棄的花園,長長的小道兩邊的樹,因無人修剪已經連成了拱門,上面卻綴滿了螢火,我一路走過,仿佛置身通往天堂的甬道,當下只覺得天下至美不過如此。這年少的夢,總想一夢再夢,就如有一天富裕無憂了,卻發現得到的不過是大家認同的成功,終非自己的人生。希望再次追尋這小小的生命,是再不要讓美麗的螢火夢成爲遺憾。
生命擦亮的繁星
當然正如你讀到的,我如願以償了,成了無數造訪者的一員。趕到青山環繞的溶洞入口的尖頂小屋旁,幾乎錯過開放時間,迎接我的中年向導居然是青春可愛的,她領着大家作爲最後一批光觀者進入岩洞,在鍾乳石微藍的光輝中,我們穿行而過。岩洞共有三層,起初沒有什麽特別的驚喜,一切都那麽自然和原生態,除了一些簡單的照明,絕對沒有彩色燈管的環繞,而形狀各異的鍾乳石也沒被冠上個博古通今,諸如八仙過海之類的大名,只是平淡客觀地的介紹着溶洞的地質結構和曆史。
同行有個漂亮的紐約遊客在穹頂下唱了一首歌,伴隨遠處的水滴聲非常的悅耳。之後,隨着向導的指引,我們蹲下站起從不同角度“窺視”下層溶洞零星的螢火,雖然小有驚豔,大家始終相當鎮定。如果只是如此,奇蹟就不是奇蹟了,當向導終於領着我們登上小船,現場開始一陣騷動,接下來,一片死靜,因爲,哈利波特的魔法門,正緩緩打開......
在125年之前,一位當地毛利族長老和一位英國測量師,盡管條件簡陋,卻以無比的勇氣堅守對未知的探尋,當他們乘坐竹筏向溶洞更深處進發,暈黃的燭光開始搖曳,他們震驚繼而欣喜若狂。因爲這無數水面的光斑,不是燭火鬼魅的重影,而是岩壁上無盡“繁星”的倒影。125年後,我輕而易舉沿着他們走過的路,安然地欣賞這絕美的“天穹”。盡管不允許拍照,沒有留下任何實體的紀念。但這片“星空”留在我心底的不僅是美與感動。更多是向那些堅持自己的人生,擡頭仰望星空者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