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關中《梅城鎮:中國罕見的千年府城》
11月初,我有幸參加海外華文媒體杭州行的采風活動,5日上午海外記者一行乘車來到杭州市下屬的建德市梅城鎮考察。初聽到梅城鎮,我想大概是周莊、同裏、朱家角一類的江南小鎮,可是一下車,就讓我驚住了,眼前突現一座高大的城門,城牆綿延數裏,上面有堅固的雉碟。這規模哪是一個小鎮,分明是一座大城啊!
果然梅城鎮古代是一座大城,而且是府一級的大城!陪同我們采風的當地領導介紹說:明清時期,浙江省有北三府,南八府,共11個府,而今天正好是11個省轄市,兩者相比,多了一個舟山市,少了一個嚴州府,而梅城鎮正是嚴州府的府城。
我們登上城牆,俯瞰新安江和蘭江在此匯流成寬闊的富春江(錢塘江中上游)滔滔北去,在沒有火車汽車的古代,這是一條溝通浙皖兩省的水運大動脈。那時的嚴州府城,商賈雲集,是一個市井繁華的州府,其地位僅次於省會杭州。 宋代名臣範仲淹曾在此為官。唐代詩人孟浩然曾留下“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宿建德江》)的名句。城牆面河,有福運門、澄清門和定川門等高大的城門,上面矗立著重簷層疊的城樓。城垛均為半梅狀,有三個射孔,由明開國元勳朱元璋的外甥李文忠所建。相傳天下梅花兩朵半,北京一朵,南京一朵,嚴州半朵,古建制中唯京城的城牆方可以梅花形築建,嚴州府城規格之高,由此可見,梅城鎮便以此得名。直到解放後50年代,梅城鎮還是專署所在地,與杭州平級。
可是由於新安江水電站的建造,梅城鎮的地位發生了變化。新安江水電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建造的第一座大型水電站,1960年竣工投產。它為上海等廣大地區提供電力,有力地促進了華東經濟的發展。攔河修起的百米大壩,聚水而成一個大水庫,也就是今天的千島湖。湖水淹沒了兩座縣城和不少村莊,庫區有30萬人告別祖居,移民他鄉。當地撤銷了一個縣,也撤銷了一個專區,梅城鎮地位陡降,不再是地區所在地,縣政府也遷走,梅城蛻變為建德縣轄的小鎮。梅城鎮為國家建設的大局,做出了很大的犧牲。一條臨河的商業街被淹沒,作為一個城鎮,衰落了很多。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正是由於地位的衰落,梅城鎮不再成為被關注的重點,沒有經歷大拆大建的破壞,保持了古鎮的古樸。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越來越關注文化,梅城鎮深厚的歷史底蘊再度得到人們的重視。專家們前來考察,認為這座州府一級的古城,依然保持著舊時基本的城池格局及內部街區肌理,遺留的景點與其宋、明歷史鼎盛時期相吻合,地方傳統生活風貌與歷史文脈得以延續,像這樣肌理保存完整的府級古城在全國是極少的,堪稱“州府化石”,若加以修繕改造,就能再現歷史的輝煌。於是當地政府深受鼓舞,從2012年開始重建工作。他們疏導搬遷部分城鎮居民,修整了原來的城牆,並把古鎮中軸線,即澄清門到府衙的大街加以修繕,微改造、微更新,延續文明,傳承文化,恢復了明清時代的舊貌,還重建了嚴州府臺譙樓。連接東西兩湖的玉帶河也得以疏浚。到2018年,重建工作基本完成。
走到重現明清風貌的正大街南大街上,昔日外地商幫的福建會館、寧波會館、遂安會館歷歷在目,房舍連綿商肆林立,品味歷史收藏時光,再現了古鎮商貿的別樣風韻。店家相鄰,主要經營南北雜貨、糧油茶酒、地方特產。兩邊的弄堂小巷也得到了改造。
石牌坊眾多是梅城鎮一大特色,據說明清時期城內有115座石牌坊,如今已將數十座重建起來,如狀元坊、三元坊,反映當地歷代文風的鼎盛。一座三門石牌坊上鐫刻著“建德侯”幾個大字。三國吳王孫權封功臣孫韶為揚威將軍建德侯,取“建功立德”之意,將這一帶劃為孫韶的封地;吳黃武四年(225)置建德縣,縣治就在梅城,至今已有近1800年曆史。
除了牌坊,梅城鎮的許多巷弄也包含著深厚的歷史內涵。這些巷弄有的以所居居民的姓氏為名,如戴家弄、嚴家弄、毛家弄等;也有以巷中的特徵命名的,如雙井弄、桂花弄、觀音弄等等。大多保存完好,古風猶存,古貌猶在,我們宛如行走在數百年前的街市之中,仿佛時光正在倒流。
梅城鎮特別重視文化景點的開發,利用舊址遺跡,新辟了若干很有品位的博物館。
一個是梅城德文化實踐中心,介紹千百年來,建德大地上出現過的不少賢達能者,如東漢名士嚴光(鎮北20多公里有富春江嚴子陵釣臺)、唐代賢相宋璟、北宋名臣文士範仲淹、南宋大詩人陸遊等等。他們胸懷天下,開疆拓土,針砭時弊,留下不朽的豐功偉績;他們心系民生,體恤百姓,恪盡職守,為後人所敬仰。建功立德是他們的追求,他們身上自強不息、堅韌不拔的精氣神,影響著一代代後人。
一個是清郵局舊址,介紹郵政史。清代末年,傳統的郵傳驛站制度開始廢弛,1878年由海關試辦郵政,1896年正式開辦現代郵政。1900年,嚴州開辦二等郵局。民國期間,開設電報局、電話局。看看昔日的郵局、清代大龍郵票(1878),世界最早的郵票英國黑便士郵票(1840),瞭解這段歷史,卻也饒有興味。
一個是竺可楨校長住處,介紹浙江大學的西遷史。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日寇入侵浙江,浙大危在旦夕,11月,在竺可楨校長(1890-1974,氣象和地理學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帶領下,浙大開啟了七年之久的“浙大文軍西征”,首站就是梅城。全校師生長途跋涉最終到達貴州,像西南聯大一樣,在民族危難之時,為我國保存了高等教育的火種。時至今日,古城內仍保留著許多浙大西遷人員辦公學習的舊址,許多老街舊巷也親歷了浙大師生當年的學習和生活。
當晚我們入住開元芳草地鄉村酒店,就在梅城鎮的森林保護區,這一帶據說是元代大畫家黃公望筆下的山居秘境,《富春山居圖 》 的真正核心。這是一座山莊式酒店。單層客房散落在層層山坡,綠樹掩映,開窗便是煙渚湖,湖光山色,盡收眼底。窗外草地上兔子撒歡,綠樹上鳥雀爭鳴,就像世外桃源,讓客人多一份“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體驗。而美麗的千島湖距這裏也不遠,真是度假休憩的好地方。
梅城鎮不僅地處絕佳的山水之中,而交通也特別便利。據介紹,杭黃(山)高鐵已經通車,梅城鎮附近設有建德東站,乘坐高鐵到杭州只需38分鐘,到上海也才68分鐘。幾條高速公路從鎮旁經過,距省會杭州100公里,到上海不到300公里,在方圓300公里的範圍內,聚集著上億人口。也就是說,作為一個新興的文化旅遊點,梅城鎮的腹地非常廣闊,將來一定會吸引來更多的遊客。
2019/11/9(德國漢堡)
本文由高關中先生授權發佈,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