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勵《跳島戰役探險錄( 之五)燃燒的太平洋——沖繩島的天空》
(一)血染的名字:醫療兵道斯、記者恩尼斯和作家大江健三郎
2016年我乘坐的飛機在日本沖繩島那霸國際機場降落,在飛機上我又重看了一遍梅爾·吉布森執導《血戰鋼鋸嶺》, 與《拯救大兵雷恩》《中途島之戰》《桂河大橋》《硫磺島家書》一樣, 都是我非常喜歡的、基於真實故事改編的二戰電影。《血戰鋼鋸嶺》背景發生在二戰末期美軍與日軍爭奪沖繩島的沖繩戰役,主角為 77步兵師307團的醫療兵道斯、這個身材矮小、信奉「不殺生」的虔誠基督徒,曾遭受戰友們的嘲笑。 但他攜帶著袖珍本《聖經》,在險峻陡峭、血肉橫飛的鋼鋸嶺冒著槍林彈雨,憑藉一己之力營救了75名受傷戰友,他矮小靈活的身軀跳躍在硝煙彌漫的人間地獄,不斷咬著牙說:「 讓我再救一個!」 多少血流滿面、奄奄一息的戰士在他的懷抱重拾生命的希望,他那雙明亮的眼睛、有力的大手和炮火中剛毅的面容,令人淚水婆娑。
現實中的道斯在戰場上多次負傷而大難不死,同時救下了上百名負傷士兵,戰後獲得杜魯門總統的親自嘉獎。

在我踏下飛機走出沖繩機場時,想到的第二個人是恩尼斯特·泰萊·派爾(Ernest Taylor Pyle;1900年8月3日-1945年4月18日),他是美國著名戰地記者,被譽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偉大的戰地記者」,1944年普利策獎得主,他的報導獲得200家報紙刊載。1945年4月18號,他在沖繩戰役伊江島採訪時,被日軍機槍手擊殺,一顆子彈貫穿了太陽穴。
%E7%94%9F%E5%89%8D%E5%9C%A8%E5%89%8D%E7%BA%BF%E9%87%87%E8%AE%BF%E5%A3%AB%E5%85%B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1280/interlace,1)
縱觀沖繩島戰役,無法想像的是1945年6月沖繩戰役後期,日軍實行「玉碎」計畫,冷酷屠殺了10萬島民與日本本國居民!當年一片廢墟之地,如今宛如翡翠藍寶石般美麗,海濱鮮花盛開,椰風輕拂,世界最大的水族館迎接著五洲四海的遊客。我來到海邊摩文仁丘和平基石紀念碑花園,該地是沖繩島東南部最後的戰場,在綠茵花叢中,豁見幾十座宛如林瓔設計的華盛頓越戰紀念碑,只是切斷成和平鴿翅膀的層層雙翼,擁抱著面前的大海,令人不敢相信這裡發生過慘烈而血腥的戰爭。在太陽下熠熠閃光的黑色大理石上刻著在這場戰役中死亡的美軍、英軍和日軍及日本平民名字,截至2008年6月為止,它共列出了24萬餘(240,734)人的名字!

在刻著無休無止名字觸目驚心的祭碑前,我不禁想起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著名作家大江健三郎寫的《沖繩筆記》,他在書中指出島上居民慘絕人寰的集體自殺是依據島上日軍的命令而執行,勇於直面事實的作家遭到右翼狂熱分子的起訴和索賠,經過近三年纏訟,大阪地方法院在2008年3月作出判決;認定了大江健三郎關於許多平民是在軍方強迫下自殺殉國的證詞,駁回了兩名原告的賠償要求。法院裁定贊成大江的理由是士兵分發手榴彈自殺和強迫他人自殺,以及在沒有駐紮日本軍隊的島嶼上沒有發生集體自殺紀錄的事實!
(二) 感謝溫斯頓·邱吉爾
我來沖繩是為了完成太平洋跳島戰役尋蹤的私人計畫。
近幾年來,為了追尋太平洋戰爭遺址和尼米茲、麥克·亞瑟的足跡,我跑遍了貝裡琉島戰役、塞班島戰役、天寧島戰役、關島戰役、菲律賓呂宋島和科雷吉多島戰役遺址,同時,在中國內地也沿著父親1941年16歲參加新四軍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足跡,探尋了皖南事變遺址及項英遇害的蜜蜂洞,爬到幾百米高陡峭原始的蜜蜂洞,頗為艱難,氣喘吁吁!我還探訪了安徽岩寺新四軍軍部舊址、安徽涇縣雲嶺新四軍司令部、江蘇鹽城新四軍司令部、淮海戰役、孟良崮戰役和碾莊戰役遺址。最後我站在親愛的故鄉、上海外灘1949年之前的工務局大廈——原國民黨市政府大樓面前。 父親在1949年5月是第一位奉命走舊上海市政府的軍管會幹部,接著父親目睹了陳毅市長與國民黨趙祖康代市長的隆重交接儀式(見我的歷史散文《他隻身一人走進國民黨市政府大樓》刊載於2019年9月29日《新民晚報》)。

父親在16歲那年看到日本鬼子燒殺搶奪,三位鄰居當場死去,怒火中燒的父親立即離家投奔新四軍, 直到2019年10月在華東醫院去逝, 95歲的父親總把自己叫做「新四軍老兵」。 記得小時候在市委機關33號海格大樓的陽臺上,放暑假時我們常在圍著父親身邊, 聽父親深情地唱陳毅作詞的《新四軍軍歌》:
光榮北伐武昌城下,
血染著我們的姓名。
軍奮鬥羅霄山上,
繼承了先烈的殊勳。
千百次抗爭,風雪饑寒;
千萬裡轉戰,窮山野營。
-----
八省健兒匯成一道抗日的鐵流!
八省健兒匯成一道抗日的鐵流!
東進,東進!
我們是鐵的新四軍!
太平洋戰爭起源於中日戰爭。日本雖然對珍珠港覬覦已久,偷襲計畫也早已成型,但日本在美國對日強硬前並沒確立要對美開戰。 最後日本之所以孤注一擲,起因還是中國。
無怪乎有些二戰美國老兵說, 我們浴血奮戰打日本, 一是為珍珠港罹難者復仇, 二是為中國打抱不平!「因為日本不可能侵犯到美國本土,我們如果不捲入世界大戰,歌舞昇平沒問題。」
日本對中國的蠻橫入侵不僅導致中華大地生靈塗炭,哀鴻遍野,也造成美歐在華利益的巨大損失,美國與日本關係開始惡化,美國對日本實行了嚴厲經濟制裁,包括斷絕其石油和戰略物資的輸入,並凍結日本在美金融財產。不幸的是,一向奉行孤立主義的美國民間輿論卻一致反對羅斯福干預中日戰爭,兩位眾議員甚至提出要彈劾羅斯福總統。在綏靖政策的強大壓力下,美國對日封鎖的決心產生了動搖。
羅斯福苦思冥想:中國和日本這兩張牌究竟該如何打?中國顯然是受害方,由於母親家族發跡的歷史,使得他本人對中國很有感情。但明治維新後歐化強大的日本在日俄戰爭獲勝後,與美國關係逐日密切,尤其是日本向美國購買石油、鋼鐵、軍火等大筆物資,對依然在大蕭條苦海掙扎的美國頗為重要。經過各方的斡旋,白宮方面終於作出了改變:1941年11月22日——此時距偷襲珍珠港僅兩周時間,美國國務卿赫爾接見中、英、荷、澳四國大使,以延緩對日開戰為由,宣佈對日妥協,取消凍結日本在美財產,並可恢復對日貿易、互相給予對方最惠國待遇,但條件是要日本停止對中國與越南等地的侵略----,中華民國蔣中正聞訊大驚失色,立即派專員去白宮遊說,得到不少部長的支持。在這個最關鍵時刻,溫斯頓·邱吉爾的一個緊急電話改變了美國和世界命運——淩晨半夜,心事重重的羅斯福接到邱吉爾的電話, 英國首相在電話那頭語氣堅定地講:「 如果中國戰場垮掉,歐洲戰場也將面臨危險!」

11月26日,兩個日本代表滿面笑容的進入白宮,以為美國人制定了妥協協議,然而走出來的時候臉色大變,懊喪而返。12月1日,日本召開御前會議,認為美國已經徹頭徹尾的成了 「中國的代言人」 !裕仁天皇正式批准海軍命令,確定向美國開戰。1941年12月7日,日本在未宣戰的情況下偷襲珍珠港,同時向馬來西亞、印尼、緬甸和菲律賓、美屬關島進攻,美國同日對日本宣戰,加入同盟國陣營,而納粹德國與義大利亦向美國宣戰,太平洋戰爭爆發!
試想, 如果邱吉爾沒有向羅斯福打床頭熱線電話呢?我們應當感謝溫斯頓·邱吉爾。
(三)1945——血腥愚人節
思緒如濤,史海鉤沉,我來到位於斷崖之上的著名景點「萬座毛」。傳說清朝康熙年間琉球國王尚敬王去北部巡視路經此地,隨從萬人坐地,頗為壯觀,因而得名萬座毛。「琉球王國」國王曾向朱元璋至康熙的宗主國皇帝每年進貢,在經歷了450年獨立歷史之後,最終被薩摩藩及明治政府吞併,1879年國王交出首裡城投降,從此琉球王國退出歷史舞臺,日本沖繩縣誕生。
時間凝凍在1945年4月1日愚人節。
經過漫長的跳島戰役,盟軍逐漸接近日本本土,並計畫利用沖繩這個距離日本本土僅340英里的島嶼作為一個空中作戰基地,以實行戰略中進攻日本國土的「末日計畫」,沖繩島戰役,代號為「冰山行動」(Operation Iceberg)。這是太平洋戰爭中規模最大的兩栖登陸行動;二戰歐洲戰場傷亡人數最多的是列寧格勒保衛戰,從1941年9月至1944年1月底長達900天的圍困中,納粹德國50萬士兵傷亡或失蹤,蘇聯350萬士兵傷亡或失蹤,100多萬列寧格勒市民死亡;而太平洋戰場傷亡人數最多的則是沖繩島戰役,從1945年4月1日至6月21日的82天慘烈血戰中,10萬日軍幾乎全部戰亡,54萬美軍傷亡9萬4千餘人, 其中陣亡22,513人。另有10萬琉球島民、日本平民被迫引爆炸彈或跳下「萬歲崖」集體自殺。
在沖繩島戰役發生之前,尼米茲已經攻下硫磺島,麥克亞瑟則勝利登陸菲律賓萊特島和科雷吉多島,警覺的東京大本營擔心沖繩島一旦失守,將面臨亡國命運。大本營任命牛島滿陸軍中將為沖繩島最高指揮官,派出了四個師團,五個旅團共約12萬兵力守島,又在臺灣、琉球和九州派出八千多架軍機,包括兩千多架神風自殺式機、16艘軍艦和900多門火炮,另在沖繩島周圍海域派出上百艘自殺艇和自殺魚雷,計畫對美軍實施水下攻擊,背水一戰。
美國方面更是氣勢磅礴,志在必得,陸上作戰由巴克納中將擔任總指揮,派出兩個軍八個師的54萬兵力,加上15,000架軍機,1300艘軍艦以及英美大批航母擔任掩護支援。海上作戰由富有經驗的斯普魯恩斯和米切爾將軍指揮,尼米茲親自督戰。
但是, 美軍遇上了沖繩狡狐—八原博通。
1945年4月1日,美軍第10集團軍20萬人在如林戰艦和如雲戰機的掩護下登上沖繩島海岸,意外的是海灘上寧靜如常,全無槍炮喧囂,令美軍誤以為是愚人節的玩笑。幾天後,美軍在南部群山中突然遭遇猛炮火阻擊, 一排排士兵倒下, 血流成河,他們立即意識到這將是貝裡琉和硫磺島的翻版, 將是太平洋戰爭中最血腥最艱難的一場戰役。而制定沖繩防禦戰略的人,就是牛島滿的高級參謀八原博通大佐, 和山本五十六與栗林忠道一樣, 八原也是日本陸軍中少有的「美國通」。
八原博通自幼便有才子之名,1929年陸軍大學畢業,成績排名第5位,獲天皇恩賜軍刀。1933年至1935年,八原博通作為陸軍大學優等生赴美留學,曾進入美國陸軍指揮參謀學院深造,深入研究了美國陸軍的戰術和美國社會,成為一名 「美國通」。歸國後八原歷任陸軍大學教官、大本營作戰參謀、駐外武官等,在沖繩島戰役中擔任副參謀長的八原與在硫磺島「玉碎」的栗林上將心有靈犀,他向牛島滿提出放棄灘頭作戰,把美軍引入樹林溝壑再予以痛擊;利用崎嶇複雜的地形和如同蟻巢的洞穴構建了一個殺戮迷宮。八原博通策劃、組織、協調和決策的這場經典防守,殊死堅守了82天,被邱吉爾稱為「戰爭史中最激烈最著名的戰役之一」。
4月1日美國海軍陸戰隊在沖繩島西海灘登陸後,不久即近距離遭到藏身於堅固碉堡裡的日軍激烈反攻,至4月8日晚上美軍損失了1,500人,雖殺死及俘虜了日軍4,500人, 但這只是搬掉了首裡防線的前哨而已!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在沖繩島美軍戰壕減員嚴重、氛圍凝重之時,最戲劇性並載入史冊的海上作戰開始了,一支日本海上扇形艦群在超級戰艦「大和」號率領下進行攻擊,以吸引盟軍飛機並增加神風特攻隊攻擊盟軍艦艇的機會,但此時日軍已失去制空權,在無飛機保護下, 具有輝煌戰績歷史的「大和」號等於虎口喂羊,自尋死路,離開了瀨戶內海後,在盟軍超過300架艦載機連續兩天的攻勢下,這艘全世界最大的戰艦於1945年4月7日被擊沉, 極大鼓舞了盟軍的士氣, 也讓為二戰縱橫捭闔,運籌帷幄的羅斯福綻放出笑容。
1945年4月13日黑色星期五,哀號傳到陣地,美國總統羅斯福突然在喬治亞州亞州溫泉辦公室逝世,4月12日他在被繪製肖像時因腦溢血驟然倒在了相戀30年情人露西的懷裡,撒手人寰。位於沖繩前線的美軍官兵無一不深感到震驚和悲痛,尼米茲以太平洋戰區全體官兵的名義向羅斯福夫人發去了唁電,裕仁天皇和希特勒驚喜萬分,大肆散發「美國悲劇」的傳單,大本營急不可耐催促牛島滿抓住時機發動反擊。牛島滿先以敢死隊員懷抱自殺炸藥包炸毀大批美軍坦克,再對海灘美軍步兵發起衝鋒,美軍節節敗退,數日死傷近5000,全憑後續部隊的重炮和海空優勢火力逐將日軍攻勢遏制。就像3月26日結束的硫磺島戰役一樣,日軍利用坑道躲避美軍轟擊,每一個山頭,每一個碉堡,每一個坑道,甚至每一塊岩石,美軍都必須經過多次血戰,才能奪取下來,有時激烈的戰鬥進行數日,美軍的進展總共也不過數米!

美軍海軍陸戰隊第一師第一營指揮官理查·羅斯中校在敵軍狙擊火力下,仍勇敢地在首裡城牆上升起該師旗幟,這幅旗幟曾經在貝裡琉島戰役中升起。

1945年5月8日,美軍第77步兵師的士兵們面無表情地在收音機前收聽二戰歐洲勝利日直播,因為他們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夠活著走出沖繩島!

美方原本計畫「冰山行動」在幾天內結束,卻歷時了三個月之久!日本神風自殺機組「彗星」5月11日連續襲擊沖繩島附近美軍「碉堡山」號航空母艦,死亡失蹤389人,受傷264人,陣亡的352名美軍官兵屍體被裹上帆布,在海葬儀式後被悲慟的戰友投入海中。

其中一架自殺機的駕駛員是年僅23歲的早稻田大學高材生小川清,他大學畢業後參軍並自願成為一名自殺機飛行員,二戰中約有1千名日本大學生成為自殺機的犧牲品,包括了不少東京大學、早稻田大學、京都大學的學生。此時距「神風特攻戰機」初次投放戰場僅半年時間。
1944年10月下旬,在菲律賓萊特灣戰役中,日軍只剩下30架零式戰鬥機,第一航空艦隊司令官大西瀧治郎中將組成了第一支神風特攻隊, 並對年輕飛行員發表了他帶有極大煽動力的著名演講:
「勇士們,敵兵壓境、帝國危在旦夕,如今決定日本命運的,不是那群酒囊飯袋的文官,也不是誇誇其談的政客,而是你們,帝國的空中驕子!你們的血肉之軀定會使你們留名青史的。去吧,勇士們!願天神保佑你們實現你們的誓言,一機換一艦,英名傳千秋!」
深夜,大西瀧治郎給了23歲的關行男作為第一支特攻隊隊長的機會,關行男閉上了雙眼,他剛新婚4個月,低頭沉默了10秒鐘,隨即答應了請求。在臨行前,關行男對海軍報導員說:
「我有即使不衝撞敵艦也能用炸彈命中的自信。如果讓我們這些優秀的駕駛員去白白送死,日本的未來很灰暗。我不是為了天皇閣下也不是為了日本帝國,而是為了妻子和最愛的人去死。怎麼樣,是不是很瀟灑。」
1944年10月25日,在麥克亞瑟登陸萊特島後,關行男率領5架零式戰機各裝上250公斤的航空炸彈,當天向盟軍的四艘護航航母發起了猛烈的自殺襲擊,導致美軍三艘戰艦受傷,聖魯號則被擊沉!從此日軍開始瘋狂使用神風特攻機,尤其在硫磺島和沖繩島戰役中,給美軍帶來了重創。
神風特攻隊的攻擊一直持續到了戰爭的最後一天。1945年8月16日,大西瀧治郎在東京寓所剖腹自殺,他的遺書表示「對參加神風特攻隊以身殉國的4000多名海軍航空特攻隊員表示誠摯感謝,願以一死以謝部下。」為表達歉意,大西沒有請人「介錯」,在切腹後15小時痛苦死亡。大西瀧治郎從「學者、詩人」變為戰爭狂人,其狂熱的軍國主義情結和武士道精神把多少日本青少年引上了不歸路!
1945年參加沖繩戰役的神風特攻隊員,平均年齡只有17歲。

正由於篾視人性與生命的「萬歲衝鋒」、集體「玉碎」和「神風特攻隊」帶來的巨大陣亡,使得美軍和全世界再一次理解了「惡魔」這個詞的含義,最終在舉世的驚訝與震怒之下,美國舉國通過投放原子彈來結束戰爭。
(四)巴克納中將——陣亡在黎明之前
我來到沖繩島那霸南部首裡城,這是13世紀古琉球王國皇宮所在地,聯合國科教文世界遺產。沖繩島戰役日軍防守司令部首裡城面朝大海,居高臨下,日軍已將首裡城玉陵挖空建築地下坑道。 戰役早期,牛島滿中將下令一槍不發,誘敵深入,再予猛擊,給美軍帶來巨大傷亡。在城堡下面100英尺隧道內日軍指揮部,我仿佛還能聞到血腥氣味,牛島滿在這裡與東京大本營聯合指揮了「一人、一機、一彈換一艦」 的駭人聽聞自殺攻擊,共發動了2258架神風特攻機,瘋狂撞擊美軍戰艦與航母。神風特攻隊4月的「菊水一號「至6月的 「菊水十號」,還有「朝陽」「櫻花山」「彗星」戰機及海上特攻隊 「矢矧」號巡洋艦和「冬月」、「涼月」、「磯風」、「濱風」、「雪風」、「霞」、「初霜」號驅逐艦,均取自日本古典文學優美詩詞,用以鼓勵面對死亡的軍人。這場戰役在英文成為「Typhoon of Steel」,日語稱為「鐵雨」(鉄の雨)或「鉄の暴風」,反映出戰鬥之激烈、火力之密集。
1945年5月31日,沖繩島首裡城堡的防線終於被美軍突破。這座中世紀的城堡被數千噸的炸藥幾乎削平,環繞城堡的綿密地堡,不是被炮火摧毀,就是被噴火坦克或火焰噴射器烤焦。兩個多月的激戰中,日軍陣亡士兵已達6萬人,而日軍在馬蹄山,半月山和甜麵包山的交叉火力又造成美軍陣亡接近6千人,由於減員嚴重,前赴後繼的一個步兵排居然連續換了八位排長。最高指揮官巴克納中將來到首裡城堡,面前的慘烈情景,讓這位身經百戰的將軍也不由得為之動容。巴克納中將不願讓這些敵手統統歸於死地,他用明碼電報向隧道深處的牛島中將作最後的勸降,他的電報寫道:
「作為軍人,本人對你們的勇敢頑強深表敬意;但是你們無謂的抵抗只會導致更多無謂的犧牲。最後我提醒你,徹底摧毀日軍的抵抗,只是時間問題…… 投降吧!美國將按照《日內瓦公約》優待俘虜!」
然而回敬巴克納中將的,卻是日軍更加猛烈的射擊!

最不幸的是,6月18日戰役即將全勝之際,巴克納中將遽然陣亡。那天他到陣地視察日軍殘餘火力點,突然被日軍炮彈擊中,炸碎的珊瑚石擊碎他的頭部,巴克納中將立即倒在血泊中。這是沖繩島戰役美軍最高指揮官, 也是二戰中陣亡的美軍高級將領之一。

我從那霸南部首裡城又回到刻著24萬609人的和平之基紀念公園,這裡也是牛島滿中將的覆滅之地。戰役後期牛島滿從首裡城退至此地,與每次跳島戰役發生的情景一樣,被火焰噴射器擊中的日軍如一團團火球沖出洞穴,高喊著「天皇萬歲」抱住美軍一起燃燒,同歸於盡。6月22日,不甘覆滅的日軍聯合艦隊又出動257架飛機,對沖繩島海面美國艦隊發起攻擊,22日晚,無力回天的日本第32集團軍向裕仁天皇和大本營發出最後訣別電報:「我們的戰略、戰術、戰法都已經用到頭了……很抱歉我們不能做的更好。」
、%E5%85%AB%E5%8E%9F%E5%8D%9A%E9%80%9A(%E5%B7%A6%E4%BA%8C)%E5%92%8C%E9%95%BF%E5%8B%87%E5%9C%A8%E5%86%B2%E7%BB%B3%E5%B2%9B%E9%83%A8%E7%BD%B2%E6%88%98%E4%BA%8B.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1280/interlace,1)
6月23日,牛島滿和長勇參謀長在最後一次萬歲衝鋒後,在距離美軍50米的89高地司令部準備切腹自盡,八原博通大佐亦請求自盡,但受到牛島滿拒絕,他說:「如果你死去,就沒有人知道沖繩島戰役的真相,記著這個暫時但不能忍受的恥辱, 這是你司令官的命令。」
八原博通是在沖繩島戰役中生存下來的日軍最高級軍官,後來出版了《沖繩決戰-高級參謀之手記》一書。
對八原博通說罷這些話,牛島滿換上和服,坐在一張席上,雙手握住刀柄,刀尖抵住腹部,用力一按,鮮血噴射而出,伺候在身後「介錯」的助手立即揮動長柄戰刀向他的後頸劈去,「嚓!」的一聲,牛島的頭顱滾落在地。(同日被裕仁天皇追升為大將)
牛島滿的第一參謀長長勇少將也以同樣方式切腹自殺,其他的參謀用手槍集體自殺,許多士兵用步槍抵住喉嚨,扣動扳機自殺。一陣槍聲之後,隧道深處完全沉寂下來。
6月23日,太平洋艦隊司令尼米茲宣佈「冰山行動」結束。
美軍沒舉行任何慶祝儀式。
英國首相邱吉爾發來電報:「奪取沖繩島的史詩式戰鬥,將列入軍事史上最激烈最著名的戰鬥而流傳後世。」
沖繩島戰役中,從1945年4月1日愚人節登陸至6月23日牛島滿自殺, 54萬美軍近2萬多人死亡,7萬多人受傷,被2393架日軍神風隊自殺飛機擊沉軍艦34艘,擊傷368艘,損失飛機763架。這是二戰以來美軍遭到的最大的一次傷亡。
沖繩島的各種險峻岩石都成了自殺懸崖,10至15萬島民和日本居民被日軍逼迫集體「玉碎」,由於跳海者眾多,1945年夏季懸崖之下形成幾層經久不退的褐色浮屍海浪!
和硫磺島戰役一樣,沖繩島戰役只能說是慘勝。日軍的瘋狂和頑強讓美國民眾和高層大為吃驚。而此時在日本國內還有幾千名神風隊飛行員準備為國盡忠;更有被洗腦打雞血的士兵和民眾準備為天皇「一億玉碎」。 按照貝裡琉島、硫磺島和沖繩島戰役的死亡比例,如果進攻本土,至少還會奪取100-300萬美軍的生命!
杜魯門總統說:「我將不得不做出一個史無前例的決定,每當想到我不得不這樣做,我就不寒而慄!」
1945年8月6日和9日,距沖繩島戰役結束不到兩個月,美國在日本廣島和長期投下了「小男孩」和「胖子」兩顆原子彈。8月15日天皇宣佈無條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就此畫上句號。 麥克亞瑟接管日本, 建立了75年戰後秩序 。

燃燒的太平洋,殺戮的跳島戰役,從1941年12月7日至1945年9月2日,太平洋戰爭中盟軍包括中國超過400萬軍人陣亡,2500萬平民死亡;而軸心國超過250萬軍人陣亡,500萬平民死亡。二戰,一部活生生的歷史博物館, 給今天的人們帶來太多的思考;以史為鏡,以史為鑒!
滄海橫流,白鴿飛翔,徜徉洲際酒店,飽覽旖旎風光!
如今的沖繩是美輪美奐宛如仙境的東方夏威夷,海水變幻著七種顏色,就像這世界的本色。悠然遊弋的座頭鯨噴出雪白水柱,遠遠近近的度假別墅呈現出各國建築的絢麗風采。暮色中,我在海水沙灘舞蹈,舞伴就是清澈的海浪!恬靜唯美,海濤呢喃,再見,Okinawa!
在海濱白色的沖繩島平和祈念資料館入口, 我抬起頭, 仰望著幾行醒目的英日文雙語大字:
「每當提及沖繩之戰的真相時,都讓人覺得世上沒有比戰爭更殘忍、更令人感到侮辱。發動戰爭的確實是我們人類,但是,能阻止戰爭的不也正是我們人類嗎?」
沖繩島之戰早已煙消雲散,太平洋啊太平洋,你何時才能平靜?
2020年5月 寫於疫情下的曼哈頓
(完)
周勵簡介:旅美作家。1985年赴紐約州立大學自費研讀MBA,1987年創業經商。1992年發表自傳體小說《曼哈頓的中國女人》,發行160萬册,被評為九十年代最具影響力的文學作品之一,獲「十月」文學獎。2006年出版《曼哈頓情商》,近年發表探險文學《穿越百年,行走南北極》、《攀登馬特洪峰》等。任紐約美華文學藝術之友聯誼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