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擺攤有多野?
這幾天熱點不斷,但真正熱門的話題只有一個
▼

俗話說:擺攤擺的好,炫富炫到老。今天教大家萬一穿越回宋朝,如何靠擺攤致富。

同學們都知道,宋朝經濟實力天下第一,社會繁榮生活富裕,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商業政策上放飛自我。
隨著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個體戶越來越多。但是要想在宋代擺個好攤,並非輕而易舉。
一般來說,做任何事都需要三要素
▼

一個攤,擺在幾點,幾乎就決定了它的成敗,早七點擺大排檔、十二點擺套圈、晚八點擺豆腐腦——基本上你就死定了。

唐代城市採取封閉管理,晨鐘暮鼓,晚上宵禁,人民作息很規律;宋代不是這樣,由於坊市合一,不再限制營業時間,每天夜市還未結束,早市已經開場,開啟了全日制的時代。
「夜市直至三更盡,才五更又複開張,耍鬧去處,通宵不絕。」——《鐵圍山叢談》
看到耍鬧二字,同學們心中隱隱悸動,沒錯,最早因這種節奏興起的確實是某神秘場所→
這是張擇端《清明上河圖》中北宋街頭最熱鬧的建築。


與此同時,太陽落山,掃貨主力登場,其中既包括晝伏夜出的歌姬舞女,也有許多白天不出門的仕女貴婦,面對消費能力最強的她們,穿越回宋朝,擺攤當然要擺晚上。
「街北山子茶鋪,內有仙洞仙橋,仕女往往夜遊,吃茶於彼。」——《東京夢華錄》
你當然也可以起一個大早去擺攤,但是結果多半是這樣→

與天時一樣重要的,是地利——擺哪里,很重要。
比如這個憂鬱的背影,一看就是擺錯了地方→

這位一副社恐模樣的同學,大概率新手,生怕別人發現自己→

挑地方擺攤,當然是越熱鬧越好,必須佔據地利。
比如千古不變的黃金地段——橋攤→

或者遮陰擋雨還能蹭人氣的——寄人籬下攤→

還有人流量最大的——路口攤→

在水系繁多、人人都要過橋的臨安,當然首選橋攤;普遍是旱地,交通繁榮的汴京,那還是路口攤更好;如果是恰巧遇到網紅店,挨著擺一個寄人籬下攤,說不定也有奇效。
至於最後的要素——人和——具體來說,就是廣告。賣的好不好,先靠打廣告。論這一點,宋人一點不比今人差。
「天之美祿」——語出《漢書·食貨志下》,很有文化,開飲品攤的同學可以採納。

「十千腳店」——語出李白「金樽清酒鬥十千」,不要誤會,這家不是大保健,腳店約指自釀自售的小酒樓,而這個招牌居然是一個燈箱,距今一千年。

「神課」、「看命」、「決疑」——成功學、風水學、算命測字......一個神棍的業務範圍六個字涵蓋,加上老闆和善的眼神、嘴角的笑意、以及桌上散落的塔羅牌,不愧是中國最古老的服務行業。

而他的競爭對手,打出了極簡牌→

一個「解」字,含義無窮,上到量子算命、宣傳風水正能量;下到藥膳養生、祖傳吉祥物,解答人生疑惑、解開內心糾結,集風水、科學、訓詁、心理輔導於一體,關鍵還保持神秘感。

這樣的攤,生意怎麼能不好?
「斤六十足」——肉鋪的口號,古往今來離不開斤兩十足四字,配合大叔那憂鬱的眼神、唏噓的鬍子、神乎其技的刀法,不管躲到哪里,就好像漆黑中的螢火蟲,那樣鮮明,那樣出眾。

「太醫出丸醫腸胃藥」+「治酒所傷真方集香丸」+「理小兒貧不計利」+「五勞七傷XXX」——太丞在宋代指醫生,「趙太丞家」即「趙大夫診所」,廣告主要標明治療範圍,出技術攤不擅吆喝的同學可以學習。


一旦佔據天時地利人和,擺攤之路等於成功一半,但是要是想擺的高級、擺的藝術、擺出品質,絕對沒有那麼簡單。
無論什麼朝代,擺攤真正重要的是貨。一個攤賣的貨,就像周某人的電動車、二大爺的跨欄背心,很玄、很妙。而它的秘訣是——你是個什麼樣貨,就賣什麼貨。
對於吃貨,當然是賣吃的。
宋代生活高度富裕,食物異常豐富,賣吃的,首當其衝是神仙快樂水——奶茶→

這是汴京街頭常見飲品——香飲子,飲子就是飲料,要知道,古人對飲料的追求一點不比你差。
記錄北宋市民生活的《東京夢華錄》中,關於飲品介紹琳琅滿目:砂糖冰雪冷元子、生淹水木瓜、藥木瓜、砂糖綠豆甘草冰雪涼水......
是的,你沒看錯,冰雪指的就是冰飲;這也意味著,刨冰燒仙草雙皮奶楊枝甘露想做也是沒問題的,因為在宋代有著非常成熟的制冰產業鏈。
就是說,你在北宋擺攤,依然能夠操著地道的臺灣腔逢人問一句:
「您好請問去冰還是常溫?」

宋代的飲料發達,直接原因是水果豐富。
據我隨便統計,開封市場的常見水果,光桃子就有蜜桃、油桃、胭脂桃等30種,梅子有烏梅、紅梅、蘇梅等6種,梨子有甘棠梨、雨梨等20種,杏子16種,李子27種,枇杷7種,石榴9種,木瓜5種,柰子10種......杭州市場更多,甘蔗、芭蕉、櫻桃、葡萄、山竹、龍眼、水梨......荔枝甚至都被種到了宋徽宗的宣和殿裏。
煌煌玉燭四時平,順氣薰蒸萬物成。謾說蓬萊宮裹橘,宣和殿下荔枝生。——趙佶《宣和殿荔枝》
這就意味著,水果攤的競爭非常激烈。而競爭的慣用手段,無非就是乾貨和標題黨。
技術大佬們,開始把果子做各類加工,製成:雞頭穰沙糖、荔枝膏、廣芥瓜兒、梅子薑、芥辣瓜旋兒、旋勝番糖、糖霜、嘉慶子諸色韻果、十色蜜煎螺、諸般糖煎細酸......
標題黨們,則致力於取更好的名字:金銀水蜜桃、水晶李、銀瓜、福李、臺柑、洞庭橘、方頂柿、火珠柿、陳公梨......
想打敗他們絕非易事,畢竟在那個年代,村村都有李子柒。
當然,你還可以賣菜→

賣餅→

但是這些都太普通了,擺一個優雅的攤,需要結合天時地利人和精准定位。
值得學習的,是這家特色鮮魚面→

定位清晰、特色鮮明,毗鄰河道,客人一看就知道魚肯定新鮮;配套算命攤、豬羊鋪,等待宰殺之餘可以食面,食面之餘可以算命,購物美食娛樂一條龍,堪稱宋代擺攤成功案例之一!
更妙的還在後面,就比如這一攤→

大概率賣膏藥,攤上貨品明顯分成三類,估計是入門、進階和Plus;瓷盤盛放、紅綢襯底,高端大氣上檔次,更重要的是旁邊還有個托兒,一臉憨厚的大叔正在把膏藥往胸膛上捂,周圍的群眾躍躍欲試。
至於剁手黨、月光族、經常買沒用小玩意的朋友,可以擺攤賣雜貨;
作為宋代街頭第二大派系,雜貨的攤子也是百花齊放。

首先是這個攤,一片刀光劍影,大到菜刀殺豬刀、小到剪刀耳挖勺,應有盡有,攤主悵然的面孔仿佛在說:

因為鑄造技術的進步,刀具在宋代非常發達,但是宋代實行刀具管制,賣刀等同於賣槍,大概率需要去衙門辦許可證,也就是說,你賣的每一把刀,都要登記在冊。
這樣就失去了擺攤的意義,畢竟——「一個攤,最重要的是自由。」
自由的攤,首先要想賣什麼就賣什麼,比如這位小哥→

娃娃+潮鞋+面具+壇壇罐罐,加上一個「零剪綾羅」的幌子,定位非常超前。
再比如這位小哥→

胭脂香粉+果脯杏仁,穩抓女性心理,但是他擺錯了時間,導致門前都是大爺;
還有這位大哥→

古董+字畫,宋代地攤曾經培養出高益、燕文貴、許道寧等等大拿,但宋代的作偽水準同樣也高到突破天際,今天你所看到的的隋唐繪畫幾乎全部出自宋朝,所以擺攤賣古董?首先正確評估自己進貨的眼力。
然而,宋代擺攤的終極形態是——
人體萬達、機動銀泰、行走の百貨大樓
——貨人
出攤的整個狀態大概是這樣的→


相信你一看就明白,這種賣法主要考驗體力,其次下盤得穩,絕逼不能摔跤。
OK,讀到這裏,你大概率可以走上宋代街頭,優雅地擺一個攤,奔放地致一回富,畢竟任何時代,勞動致富最光榮。
我們也不得不佩服中國人的智慧,面對巨大的經濟與失業壓力,擺攤說開放就開放,轉眼讓人看到明天的曙光;只剩下選好時間、找對地方、打出廣告,選出合適自己的商品。
當然,實在不知道賣什麼,光著膀子打一架也可以→

我要趕緊去出攤了。下期再見~
(本文轉載自中華珍寶館,作者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