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遊文化 字遊文化

從新春奉茶談起

wordtour
6月前潘耀明
276 0 0

作者:彥火                 

從新春奉茶談起-字遊文化

新正初一,在家鄉閩南山區的晚輩們都起早,向長輩如父母兄長敬奉新春茶,泡好的茶大都加入一二塊冬瓜條糖漬或冰糖,奉茶時要善誦善禱,祝賀身體康泰、如意吉祥,長輩則把事先準備好的利是派發給晚輩,祝學業或事業進步。

奉茶是新春第一樁唯茲唯重的事!

這種習俗在閩南籍的家庭保留到今天,歷久彌新。

我在「第一屆茶文化論壇」致辭時指出:「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和利用茶葉的國家。茶不僅是一種食品,一種享受,更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反映出中華民族悠久的文明和禮儀。」

從新春奉茶談起-字遊文化
第一屆茶文化論壇

中國有關茶的文學作品淵源深遠悠長,茶最早出現在文學作品是晉代左思的《嬌女詩》,距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歷史。

《嬌女詩》中有「心為荼荈劇,吹噓對鼎飭」句,意喻左思的兩個嬌女,急於喝到茶,用嘴對著放置茶葉燒開水的鼎吹氣。「荼」古時指早采的茶,「荈」指晚采的茶葉。 

從新春奉茶談起-字遊文化
《嬌女詩》節選。圖源網絡

古往今來,以茶入詩詞,盈千累萬,不勝枚舉,其表現形式包括古體和格律、自由各體比比皆是。

其中有寶塔體、回文茶詩、唱和茶詩聯句茶詩;韻文體的有茶詞、茶曲、茶賦等。

從新春奉茶談起-字遊文化
文會圖局部。圖源網絡

茶詩的題材廣泛,莫衷一是,如:寫名茶,寫名家,寫茶具,寫烹茶,寫品茶,寫制茶,寫採茶,寫栽茶,寫頌茶,寫送茶,寫茶人,寫茶山,寫貢茶,端的是洋洋大觀!

寫茶詩的作者,涵蓋歷朝歷代的著名詩人,如李白、盧同、白居易、皮日休、顧況、元稹、劉禹錫、杜牧、范仲淹、梅堯臣、蘇東坡、黃庭堅、陸游等名家,都遺下膾炙人口的茶詩。

從新春奉茶談起-字遊文化
茶會。圖源網絡

關於茶與詩,是文人墨客筆下的寵物。今有企業與文化聯婚,唐代流傳是茶與詩聯婚。

且說昔時浙江新昌一帶,有「唐詩之路」美譽,其時大詩人元稹、白居易新詩一出爐,當地人便爭先恐後抄他們的詩,用以換茶葉,蔚為一道文化奇觀。

白居易有詩志記其盛況:

  遙聞境會茶山夜,

  珠翠歌聲俱繞身;

  盤下中分兩州界,

  燈前各作一家春;

  青娥遞舞應爭妙,

  紫筍齊嘗各鬥新。

     ──《夜聞賈常州崔湖州茶山境會亭觀宴》

從新春奉茶談起-字遊文化
唐詩之路。圖源網絡

「紫筍」指產地在浙江湖州的貢茶,名為「顧渚紫筍」。

極品紫筍茶葉相似筍,形如蘭花,芳馨甘甜。

陸羽《茶經》有「紫者上,筍者上」,唐朝廣德年間成為貢茶。

從新春奉茶談起-字遊文化

01 君不可一日無茶                                

茶詩之中,偏愛杜甫的一首茗茶詩,他在春日的昏晚,在一個何氏家中品茶,興之所致,斜倚石闌,在翡翠鳥鳴囀中,在盈盈蜻蜓的作伴下,欣然在桐葉上題詠,可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妙詩妙畫:

    落日平臺上,

    春風啜茗時;

    石闌斜點筆,

    桐葉坐題詩;

    翡翠鳴衣桁,

    蜻蜓立釣絲;

    自逢今日興,

    來往亦無期。

從新春奉茶談起-字遊文化
杜甫一邊煮茶一邊作詩。圖源網絡

  另有南宋的杜耒的寒夜品茗,另有一番淡雅的況味:

    寒夜客來茶當酒,

    竹爐湯沸火初紅;

    尋常一樣窗前月,

    才有梅花便不同。

  被譽為「茶仙」的盧同,他的《七碗茶》深得茗茶神韻──

     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從新春奉茶談起-字遊文化
宋代錢選的《盧仝烹茶圖》。圖源網絡

  元稹的《一字至七字詩•茶 》,蔚為千古絕唱:

          茶,

         香葉,嫩芽,

        慕詩客,愛僧家。

       碾雕白玉,羅織紅紗。

      銚煎黃蕊色,碗轉曲塵花。

     夜後邀陪明月,晨前命對朝霞。

    洗盡古今人不倦,將至醉後豈堪誇。

  元稹的這首寶塔茶詩,表達了三層意思,層層推進:

其一是從茶的本性說到了人們對茶的喜愛;其二是從茶的煎煮說到了人們的飲茶習俗。其三是茶能提神醒酒。

  「銚」是小金屬鍋,「曲塵花」指唐代銀質茶器。

從新春奉茶談起-字遊文化
從新春奉茶談起-字遊文化
唐代茶具。圖源網絡

  古人的茶聯,是別饒情味的,所謂 「一杯春露暫留客,兩腋清風幾欲仙。」

  呷一杯好茶為之得道成仙,好不寫意。

相傳乾隆皇帝無茶不歡,他八十多歲才退位,有馬屁精官員勸他「得與天下同其樂,不可一日無此君」,意喻「你千萬不能退位,天下不可無君呀!」

乾隆很風趣地答道:「君不可一日無茶。」成為坊間流傳的典故。

還有兩對聯很別致:「欲把西湖比西子,從來佳茗似佳人」,「為愛清香頻入座,欣同知己細談心」,蔚為名人佳句。

02 心清可品茶                                           

家鄉閩南泉州市有一家茶室,其茶聯這樣寫道:
    小天地,大場合,讓我一席;
    論英雄,談古今,喝它幾杯。
此聯上下縱橫,談古論今,搔到妙處!

福州南門外的茶亭懸掛一聯:
    山好好,水好好,開門一笑無煩惱;
    來匆匆,去匆匆,飲茶几杯各西東。
此聯教人淡泊名利,陶冶情操,令人回味。

昔日羊城馳名的茶樓陶陶居,曾公開重金徵求以「陶」字分別為上聯和下聯的開首,終於得茶聯:
     陶潛喜飲,易牙喜烹,飲烹有度;
     陶侃惜分,夏禹惜寸,分寸無遺。

從新春奉茶談起-字遊文化
老字號陶陶居。圖源騰訊新聞

聯對用了四個名人:陶潛、易牙、陶侃和夏禹;另有四個典故,即陶潛喜飲,易牙喜烹,陶侃惜分和夏禹惜寸,把「陶陶」分別嵌於每句之首,巧妙地把茶樓飲茶技藝和經營特色表露無遺。

茶與酒往往分不開。四川早年有家兼營酒業的茶館,老闆請當地才子撰寫了一副茶酒聯如下:
    為名忙,為利忙,忙裡偷閒,且喝一杯茶去;

    勞心苦,勞力苦,苦中作樂,再倒一杯酒來。
另外有一有趣的回文字句,如「趣言能適意,茶品可清心」,也可倒過來讀,「心清可品茶,意適能言趣。」

從新春奉茶談起-字遊文化
成都彭鎮老茶館。圖源新浪旅遊

茶事相關的小說,早在唐代以前多在神話志怪傳奇故事裡已多所涉及。

唐以後出現描述茶事的小說,煌煌大者如宋元明清的話本小說、章回小說。

至於眾所皆知的《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金瓶梅》、《紅樓夢》、《聊齋志異》、《三言二拍》、《老殘遊記》等行文中,茶香更是躍然紙上。

從新春奉茶談起-字遊文化
電影《赤壁》中,曹操因為一盞茶失了赤壁。圖源網絡

此外,還有茶事傳說、故事、諺語、謎語、楹聯等。

如以茶為題材的戲劇也有不少,最聞名的是老舍編的話劇《茶館》,縷述北京茶館浮沉,展示中國百年興衰史。

江西的「採茶戲」,受到民間廣泛的歡迎。

從新春奉茶談起-字遊文化
老舍的《茶館》。圖源網絡

此外,還有茶歌、茶舞、茶樂。

畫家之中,鄭板橋與茶結緣最深:「晨起無事,掃地梵香,烹茶洗硯。」

鄭板橋能詩擅畫,喜品茗,懂茶趣,他在一生中曾寫過許多茶聯。在鎮江焦山別峰庵求學時,就曾寫過茶聯:
    汲來江水烹新茗,
    買盡青山當畫紙。
  將名茶好水,青山美景融入茶聯。

從新春奉茶談起-字遊文化
鄭板橋的茶聯。圖源網絡

另有茶畫、書法,名家如閻立本、錢選、文徽明、仇英、陳洪綬等都創作過茶畫,蘇東坡、黃庭堅、徐渭等都有茶的書法作品。

03 家鄉的茶                  

談到茶,勾起童年有不少回憶。

家鄉閩南山區,一般喝的茶,都是采自山野,並沒有茶園。就是今人說的「有機茶」。

山區的人,經常要到山上打柴,他們大都認得野山茶,一旦發現,便採摘下來。

采下來的茶,大都用鹽醃製成鹹茶,還有一些是酸茶。後者我一直不知道是什麼茶製作的。

以上的鹹茶與酸茶都有療效。

如果吃滯、飽脹及消化不良,把一小撮鹹茶放入杯焗一會,然後趁熱喝,很快便化脹化膩,比消化藥丸還要管事。

至於酸茶,特別是治療喉幹、喉痛、聲音啞,泡一壺酸茶喝,往往茶到病除。是很靈驗的。

此外,鄉下人也會在新歲,用山茶泡菊花。後者一般是白菊。粵人吃蛇羹,也是用白菊花瓣。

山村的白菊有野白菊,也有自家種植的白菊,都有藥療作用,是生津解膩的妙品。

從新春奉茶談起-字遊文化
山茶泡菊花。圖源網絡

家鄉的茶,並不入中國五大茶品類:根據茶葉加工,分為綠茶、紅茶、烏龍茶、白茶和黑茶。

這個五茶頖,並不是每一個喝茶人都瞭解。最近非常走俏的白茶,是屬其中一頖。也是產有福建山區福鼎、政和、松溪、建陽,白茶是只經曬乾或文火乾燥後加工,指輕微發酵的茶,大多呈白色,以福鼎白茶最聞名。

白茶大都分為壽眉、貢眉、白牡丹、白毫銀針。

從新春奉茶談起-字遊文化

壽眉主要是大白茶片葉性平和,老一輩粵人最愛喝,廣東茶樓必備,只是普通的茶而已。

貢眉也是白茶葉子,等級與壽眉一樣,較普通。

白牡丹因其綠葉夾著銀白色毫心,酷似花朵,沖泡之後,恍如蓓蕾綻放的,因而得名。

白毫銀針,有茶中「美女」、「茶王」之稱,是采自大白茶樹的嫩肥芽尖,白毫密披,剴白如銀,清香撲鼻,是白茶中的極品,尤以福鼎最為名貴。

白茶目前被發現的功效有抗幅射、抗氧化、抗腫瘤、降血壓、降血脂、血糖等作用。

我某次路過浙江安吉,那裡盛產安吉白茶。

我初以為是白茶的一種,後來一經瞭解,才知安吉白茶,不屬於上述所述的白茶,只是綠茶的一種而已。

安吉白茶最大特色是茶樹嫩芽全為白色,外貌美致!

從新春奉茶談起-字遊文化
福鼎白毫銀針,有「茶中美女」之稱(網上圖片)

04 明代茗茶最考究                   

林語堂在英文專著的《吾國與吾民》(My Country and My People,又譯作《中國人》)曾指

「飲茶本身就是一門學問。有些人竟達到迷信茶的地步,有不少有關飲茶的專門書籍,正如有不少有關焚香、釀酒、飲酒和房屋裝飾用石的書一樣。」

他又說:「飲茶為整個國民的日常生活增色不少。它在這裡的作用,超過了任何一項同類型的人類發明。飲茶還促使茶館進入人們的生活,相當於西方普通人常去的咖啡館。」

西方國家,英國人對於喝下午茶已是生活的一部分,情有獨鍾。

根據蕭幹的考證,「茶葉似乎是十七世紀初由葡萄牙人最早引到歐洲的。一六OO年英國的茶葉商湯瑪斯•加爾威寫過《茶葉和種植、品質與品德》一書。英國茶商起初是東印度公司從廈門引進的。」

從新春奉茶談起-字遊文化
茶葉傳入歐洲。圖源網絡

從廈門引進歐洲的茶,相信與閩南名茶鐵觀音分不開。

鐵觀音屬於烏龍茶類,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烏龍茶類的代表。它介於綠茶和紅茶之間,屬於半發酵茶。

清雍正三年至十三年(1725-1735年),安溪人創制發明了青茶,首先傳入閩北後傳入臺灣省。

鐵觀音因品質優異,香味獨特,各地相互仿製,先後傳遍閩南、閩北、廣東、臺灣等烏龍茶區。

一九九五年三月,安溪縣被農業部命名為「中國烏龍茶之鄉」。

臺灣凍頂烏龍茶,產于南投縣鳳凰山支脈凍頂山,重韻回甘,異軍突起,因品質得到保證,備受追棒。

當中國茶於十七世紀輸入歐洲時,中國喝茶已十分盛行了。

從十七世紀(明朝萬曆年)著名學者張岱的一篇文章中,已可窺見中國喝茶已非常講究了。

從新春奉茶談起-字遊文化
張岱。圖源網絡

這位以名言「人無癖不可與交,以其無深情也;人無疵不可與交,以其無真氣也」而聞名的大學者,曾談到自己喝茶的經驗,不光要好茶,好茶具,還要好水。

某日張岱約茶友汶老喝茶,因曰:「慕汶老久,今日不暢飲汶老茶,決不去。」

汶老聽罷,甚是高興,文章寫道:「汶老喜,自起當爐。茶旋煮,速如風雨。導至一室,明窗淨几,荊溪壺成宣窯磁甌十餘種皆精絕。燈下視茶色,與磁甌無別,而香氣逼人,餘叫絕。問汶老曰:『此茶何產?』汶老曰:『閬苑茶也。』」

張岱喝完好茶,為之激賞不已,探詢汶老烹茶之水?汶老答道,「來自惠水」,張岱不信,認為「惠泉走千里,水勞而圭角不動,何也?」汶老曰:「不復敢隱。其取惠水,必淘井,靜夜候新泉至,旋汲之,山石磊磊籍甕底,舟非風則勿行,故水不生磊。即尋常惠水,猶遜一頭地,況他水耶!」

可見,十七世紀中國文人喝茶之考究,英國人難望其項背也。

05 普洱茶•獅子山精神                    

這一陣子都在喝普洱茶。

聽文友說,最近有一篇美國FDA(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轄下醫學網站,談到普洱茶與紅茶,都有抗禦冠狀病毒的效用。原因是普洱茶與紅茶含有豐富的TF3,能夠阻止冠狀病毒的複製,使普洱茶和紅茶大受歡迎。

從新春奉茶談起-字遊文化
普洱茶。圖源網絡

近來全城談起新冠狀病毒,人人色變,可謂草木皆兵。

中新社記者訪問我,表示香港近有餐廳貼出通告,拒絕招待內地人。

我對這種仇視情緒感到不安和憤慨!

我覺得這有違背一百多年來香港人所彰顯守望相助的獅子山精神和血濃於水的情懷。走筆至此,讀到一段關於普洱茶之鄉──普洱市的新聞報導,令人深受感動。

從新春奉茶談起-字遊文化
普洱市。圖源網絡

去月底新冠狀病毒肆虐厲害的時候,普洱市領導衛星書記率領一眾官員,專誠探訪武漢滯留在普洱酒店的遊客。

衛星說:「我們隔離的是病毒,不是愛心;抗擊的是病魔,不是人間親情。在這場突如期來的疫情面前,每一個人都是受害者。普洱各級黨委政府要更多地關心照顧滯留在普洱的外地遊客,守望相助、共克時艱。」

說得多好!

此外,滯留普洱市的武漢遊客,還獲發口罩、藥物及協助解決住宿、膳食等問題。

這個走入民間的官員表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關愛身邊的手足同胞,不論他們來自哪裡,不論他們是熟人還是陌生人,血濃於水的骨肉親情不能淡,天下一家親的家國情懷不能淡,全社會大團結的感情不能淡。大家要學會換位思考、將心比心,積極幫助滯留遊客解決在普洱期間遇到的實際困難,努力做到讓他們過得安心舒心順心。

這正是體現血濃於水的同胞情!

前年我曾率領一些海內外的學者專家到普洱市作過文化考察,對普洱市的茶香人美大愛的精神印象十分深刻。     

這種精神與我們獅子山精神相埒。

我對記者說,「過去當內地發生水災、地震,香港人向來都踴躍捐贈。」

這正是體現了守望相助的獅子山精神,現在都跑到哪裡去了?!

包括茶也是無國界的,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

對國人而言,茶為國飲,是不分老幼,不分籍貫,最有影響之飲,也是最有文化、最具人文精神之飲。   (完)

潘耀明簡介

潘耀明,筆名彥火、艾火等。現職《明報月刊》總編輯兼總經理,文學雜誌《香港作家》(網路版)社長、《文綜》社長兼總編輯。

現任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工作委員會榮譽委員(歷任多屆中國作家協會代表大會的主席團成員)、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香港唯一文化界代表)、香港作家聯會會長、世界華文旅遊文學聯會會長、香港世界華文文藝研究學會會長、世界華文文學聯會執行會長等職。

二○○九年,獲日本聖教新聞社頒發「聖教文化獎」。「聖教文化獎」在嘉許詞中指出:「潘耀明先生多年來之努力及活躍,對推動世界和平、文化、教育作出巨大貢獻,與本報指向建設『人類機關報』偉業之主旨相符。這光榮之功績,將為開拓新的人類世紀而永遠發放光芒。」聖教新聞社為池田大作在日本創價學會旗下的報紙,日銷500萬份。

「鑒於潘耀明先生在企業創新領域和對亞洲社會、文化及經濟方面的傑出貢獻與成就」,二O一九年九月八日獲得亞洲知識管理學院以「文采四溢 學子楷模」贊詞,頒授二O一九年度「亞洲華人領袖獎」。

           

0
本文系作者 @wordtour 原创发布在 字遊文化。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揚州,承包了世間的三月
上一篇
為愛隔離
下一篇
评论 (0)
再想想
随便看看
俄羅斯這個地方,遍地馬鹿
5小时前
湖南米粉第一城,太像桃花源了吧!
1天前
花朝節,被遺忘的中國節
2天前
上海的烟火氣,就在這“老城厢”
3天前
揚州這麽好吃,最瘦的也只有瘦西湖了吧
6天前
相关文章
埋在地下的落華生
高舉中華文化旗幟的華人
潘耀明會長「世界華文旅遊文學聯會」會館揭幕致辭摘要
只有青山無古今

王蒙 王蒙
王蒙 王蒙
Copyright © 2023 字遊文化
  • 请到 [后台->外观->菜单] 中设置菜单
热门搜索
  • 戴冠青
  • 泉州
  • 宾州
  • 美国大选
  • 罗克格伦
  • 新加坡 台灣
wordtour
行者無疆,思亦無涯。「字遊文化」為你打造活精緻、心自由的美好生活。
175 文章
0 评论
4 喜欢
  • 0
  • 0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