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有野菜吃,我都可以不吃肉!
轉載自公眾號吃貨研究所,ID:Food_Lab

春天短暫得就像愛情,來得快去得也快。比春天還短暫的,是鮮上天卻限時賞味的應季美食。不過好在春生野菜種類夠多,從南吃到北,夠吃一個春天。
01 小心腳下,你可能剛踩死一盤美味!
薺菜
薺菜生性強健南北可生,氣味清新鮮美甘甜。帶有鋸齒的薺菜葉在三四月間最為鮮嫩,無論清炒、做湯、調餡還是煮粥,都別有風味。等到雪白細碎的薺菜花開,就不太嫩了。

蘇軾發明了一道薺菜羹,被稱為東坡羹。薺菜和米、生薑同煮,澆生油在羹面上,不加鹽醋,還宣稱:若知此味,陸海八珍皆可鄙厭。

薺菜做湯,碧綠鮮甜,東北人很喜歡用面面的土豆一起燉著吃。薺菜和豆腐做羹,則青白淡雅,嫩滑無比。

薺菜調餡,包成薺菜春捲、薺菜鮮肉餛鈍、薺菜鮮肉餃子,化為一首首春天的風物詩。薺菜焯後切碎,豆腐切丁炒過,和成餡做薺菜豆腐包子,幾口一個都意猶未盡。

馬蘭頭
馬蘭給予人們的味覺是春天帶來的恬淡。新鮮的馬蘭頭不能直接吃,需要用水洗去浮塵,下到開水裡燙去生澀,撈出攥去水分才能備用。

拌小菜是它最直接的吃法。燙好的馬蘭吃法很多,可以同豆腐乾一起切細涼拌,加些花生碎和麻油便是好菜。馬蘭還可以做成豆腐羹,嫩豆腐的爽滑和馬蘭的清香可謂是相得益彰。

草頭
草頭就是苜蓿幼苗了,屬於豆科植物。苜蓿是苜蓿屬植物的通稱,但真正被江浙人拿來入饌,並親昵稱呼為“草頭”、“秧草”的,乃是黃花苜蓿的嫩葉,也叫做南苜蓿、金花菜的。

上海菜中非常看重草頭。雖然現在已經廣泛種植,一年四季都可以吃,但是在春天還是能吃到不一樣的味道吧!
一道酒香草頭便是陽春三月裡討喜的時令小菜。柔嫩碧綠的嫩葉在白酒或黃酒的激發下把草本清香發揮至最大,入口即化的溫柔讓每個邂逅的食客都拒絕不了。

江浙滬一帶烹飪江鮮、水產時也常以苜蓿頭輔之,更有醃漬作為鹹菜下粥的,取的都是這樣的一股溫柔勁兒。

豆尖
當豌豆苗漸漸長大,它的嫩莖葉就成為了豌豆尖,也叫豆尖。豆尖和豆苗的味道非常相近,但是豆尖的味道更濃郁,口感也更脆嫩,汁水也更豐富。
豌豆的嫩苗經過高溫去除毒性,充分焯熟反復浸泡以後,清新的草香,適合跟各種調味料一起搭配。

蒿
菊科蒿屬中有不少好吃的野菜,如蔞蒿、柳葉蒿和艾蒿,因為香氣特殊,頗受喜歡。
大名鼎鼎的蔞蒿(也叫蘆蒿),早在三國時期,時人就“生食之,香而脆美”。汪曾祺形容蘆蒿“感覺就像是春日坐在小河邊聞到春水初漲的味道”。

而東北內蒙古一帶常見的柳葉蒿,頂端葉似柳,味清香似艾。當地人喜歡掐頂部的嫩芽,焯熟以後涼拌,用生抽米醋鹽糖蒜末,最後澆一勺剛炸好滾燙的辣椒油,滋啦啦——頓時清香四溢。
柳蒿芽也可以包包子、跟魚和肉類同煮,醃成鹹菜,開水燙後曬乾備食。

艾蒿就更不必說了,清明時節的艾草青團,清香的氣息、墨綠的外形、軟糯的口感,是江南最春天的味道。

馬齒莧
馬齒莧,也叫五方草、馬齒菜、長壽菜,在以前是窮人的災荒蔬菜。

馬齒莧的莖葉肉肉的,很適合涼拌、煮粥和包包子。挑肥厚葉大的馬齒莧曬乾了,跟五花肉和餡包包子,嘗起來有一點點酸,開胃下飯。

沙蔥
西北地方的春天,流行吃一種名為沙蔥的野菜。沙蔥在植物志裡的大名是蒙古韭,屬於石蒜科蔥屬。

春天剛萌發的野蔥,最鮮嫩,口感最好,吃的方法也很多,炒雞蛋、包子餃子做餡、炒肉還有醃制等各種家常做法基本都好吃,其中最鮮的吃法就是涼拌。挑鮮嫩沙蔥,洗淨下鍋,水汆一下撈出,只放些鹽就好,自家吃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添加其他佐料。

蕨菜
伴著春雨初生的蕨菜嫩葉蜷曲未展,猶如拳頭,又名佛手菜、拳頭菜,肥潤可人其味鮮美。

蕨菜是春天最時鮮的山野菜,可鮮食,沸水焯熟入冷水除澀,切成小段用佐料涼拌;或與海米肉絲同炒,被料酒和調料一激,香氣濃郁。

東北人更喜歡把蕨菜醃成鹹菜,在市場裡堆在盆裡賣,總叫人忍不住買一點回家。

而在湖南一帶,蕨菜炒臘肉是一道經典菜,蕨菜滑嫩,臘肉肥潤,很是下飯。

不過,含有原蕨苷的蕨菜有致癌風險,嘗鮮即可少吃為妙,烹飪前記得用沸水焯熟。
竹筍
竹筍就不算是不小心會被踩死的野菜了,但自古以來,春筍就是人們喜歡的美食。而且春筍長得快,每年就那麼幾天能吃到,如果錯過了時間,再挖出來的筍就不堪食用了。

吃春筍,筍必須要鮮,筍隨著挖出來時間越長,口味就會越差,並且會發苦。一道油燜筍,在金褐色的外衣,鮮甜之中平添馥鬱香氣。

若是時間充裕,也可以把春筍咕嘟咕嘟地做成一鍋醃篤鮮,鹹肉與火腿的脂香與筍的清香,在奶白的湯中融為一體,不用任何調料,都足夠鮮美。

02 抬頭看看,你可能剛從一盤好菜下路過
香椿
剛一開春,北京城裡的香椿樹就被大爺大媽們惦記上了,新冒出的芽兒轉眼就會被掐回家。不過新鮮的香椿含有亞硝酸鹽,要用沸水汆燙,激發香味的同時也除掉了有害物質。

香椿跟雞蛋是最佳伴侶,先用開水焯燙出香味,切末,雞蛋打散,熱鍋寬油迅速翻炒,加點鹽糖就起鍋。

焯後青翠的香椿焯水切碎,豆腐焯水去腥,加一點鹽蔥蒜、淋勺辣椒油、香油。二者同拌,一青二白清清爽爽。

把香椿裹上雞蛋麵糊,入油炸,形狀像魚所以被稱為香椿魚。高溫把香椿的香氣激發得淋漓盡致,外酥脆裡軟糯,趁熱乎蘸著花椒鹽吃,一口一個春天都被吃進了肚子。

北京人還喜歡醃香椿,用來拌黃豆、拌豆腐,做下酒小菜,做麵條澆頭。

刺嫩芽
東北人的春天食材,則是瞄準了龍牙楤(sǒng)木的嫩芽,俗稱刺嫩芽、刺老芽、刺龍牙,是東北特產的山野菜。春末夏初時節採摘,味道清香,肉質肥厚,是有葷香氣質的野菜。

刺嫩芽炒雞蛋,香濃可口,能跟香椿炒雞蛋平分春色;刺嫩芽裹雞肉茸汆熟,吊進雞湯裡,做成翡翠刺嫩芽,白綠相間如同翡翠,滑嫩鮮美;刺嫩芽和海米口蘑同燒,勾芡後微紅油潤,質嫩不膩,鮮味十足。

榆錢
榆錢是榆樹的果實,圓圓如錢幣、聯綴成串。把榆樹錢捋回家,洗乾淨跟玉米麵混合,在蒸鍋裡蒸熟,就成了清香的榆錢飯。加鹽、或辣椒、或蔥蒜汁調味,玉米麵和榆樹錢都自帶甜味,清甜無比。

榆錢和玉米麵、雞蛋調成麵糊,攤在鍋裡煎成小餅,兩面金黃、外層酥脆內裡香甜。

除了榆錢,榆樹皮也能吃。困難時代,吉林集安人用榆樹皮碾成面,和玉米麵混合,做成了榆皮冷面,跟一般的朝鮮冷面不大一樣,流傳至今成為本地特色。

槐花
雪白的槐花氣息香甜,可以生吃、涼拌、煲湯、煮肉、煮粥、蒸飯、做餅、包餡、沏茶,入饌後既美味又風雅,是春天最好吃的花了。
槐花拿來蒸,拌上麵粉上鍋蒸熟。生抽米醋鹽糖辣椒蔥花蒜末,燒一勺熱油澆上,做蘸料。

槐花做餅,把槐花焯水後,跟雞蛋、麵粉調成麵糊,在油鍋裡慢慢烙熟,香氣四溢,鮮甜可口。

花椒葉
除了果實,花椒的嫩芽嫩葉也可以拿來做菜。生吃熟食,醃漬爆炒,鮮嫩麻香,風味獨特。

花椒芽掛上雞蛋麵糊,在熱油鍋裡炸熟,瀝油控幹。在一個北京朋友家吃過後,就念念不忘,沒找到購買管道的我,在思考現在種一棵樹還來得及麼_(:з」∠)_

野菜鮮美,但也要注意幾點:
1.有些野菜辨別不易,不認識就不要亂挖亂吃;
2.在城市的綠化帶和公園裡,會撒有農藥和殺蟲劑,並不適宜採挖;
3.在烹飪過程中,像香椿蕨菜灰菜一類的,含有少量有害物質,記得要用沸水汆燙後食用。
享受春天的味道,但安全健康更重要~
感謝本文作者:煎茶君、Jerez S、二豬、among、史軍、蔓玫
參考文獻:
[1] 敬松編著.中國花膳與花療.2013.
[2] 保定市綠化委員會辦公室.保定古樹名木錄.2012.
[3] 吳光啟,吳田守等編.黑龍江名菜志.1984.
[4] 吳大鈞.吉林特產風味指南.1985.
[5] 秦祥坤.上海城區野生高等植物圖譜.2016.
[6] 王新編著.野菜食用與藥用手冊.2012.
[7] 曾珍.我與野菜.2014.
[8] 蘇祖芳.春草晚霞詩稿.2014.
[9] 張桂一,袁曉穎,陸兆華.黑龍江省植物志.1998.
[10] 王仁興選注.中國古代名菜.1987.
[11] 李正權主編.中國米麵食品大典.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