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素:生命在不斷前行
作者 禾素

機身在強烈顛簸中,重慶飛往芒市的航程,正午之後機上的人們似乎都睡得安穩。
有時候生命的奇妙就在於此,一些事物在激烈地演繹著,一些事物又在安然地應和著,激蕩與沉靜,矛盾中對立,矛盾中互和,矛盾中共存。
不記得這是第一千幾百次的旅程,總是在路上的人,既享受這種過程的妙趣,又想逃離這樣的狀態。
我再次驚訝地發現,人生處處充滿矛盾的衝擊,這種衝擊下的思維,不安、踏實、痛苦、快樂、平靜、激情、憂傷、喜悅,一段一段五味雜陳的旅程組合成一個一個五味雜陳的人生,人們在矛盾中邁步前行,在矛盾中快樂或憂傷地活著。
你思想的高度決定了你生命的高度,你對世界的探知欲決定了你生命的廣度,你對萬物所懷有的悲憫之心決定了你生命的厚度與深度。
對這險惡暗藏的世界始終保持一份敬畏與良善,你便會收穫更多的愛、尊重和善意。

無論走多遠,總有一根線在牽繫著,故鄉芒市這塊土地,是多少離鄉遊子的靈魂棲息地。
在孔雀湖畔的某處寓所,竟然有一陣雞鳴聲傳來,啼聲嘹亮,一聲緊接一聲,或許,一隻雄雞的夜晚已來臨,我忍不住笑了一下。
忽而又有不知名的鳥“咕嘟嘟、咕嘟嘟”地叫著,遠處一絲光穿過灰色的雲層,再慢慢放大為一束光,整個天空便亮起來,有些炫目,不忍直視。

落地窗外的花草長勢甚好,一些日子無人看顧,互不干擾,各相開放。
尤喜石階前灰色瓷盆種著的金橙色花,不知花名,相看卻莫名地歡喜。
有些物事,就是這種毫無緣由地,就陷入深喜的境地。
小城的黃昏,靜得只聽得到自然的迴響,似乎是無預兆般的,就牽著一團暖,將寂寥的萬物裹挾其間,鳥聲、水聲、蛐蛐聲、雞鳴狗吠聲,各種蟲吟聲,偶爾一兩下車輪壓地的聲音沉悶地掠過,竟也不覺干擾,一雙遠離塵囂的耳,甚至能聽得見草木花樹向上生長的聲音。

外界的環境時刻分秒都在變,只有保持一顆靜泊之心,才能感受冬春交替草長鶯飛的美,懂得萬事之變不可抗逆的那份安寧。
何以慰平生?
詩、書、花、歌、畫、茶、酒、友,缺一不可。
中國上下幾千年的文化代代相傳,我們生活在偉大的時代,以一個平凡人的熱情過好自己的每一天,在我眼裡沒有什麼功成名就的說法,你能好好過生活,在逝去如飛的日子裡,無愧於人,無愧於心,快樂、安然、踏實,這就是最大的成功。
一個人精神的不朽,往往體現於後世產生的巨大反響,有些人灰飛煙滅,被世界徹底遺忘;有些人卻在歷史長河中熠熠閃光,他們的靈魂不滅,思想不滅。

旅程總要結束,總要回到一個叫作芒市的地方,休整與反思,靜候下一次的出發。
生命在不斷地前行,不斷地流逝,不斷地以新去舊,在大時代的洪流中,遇知己,喝好酒,寫好文,人生快意如此,更當何求!
-全文完-

禾素
作品散見於《明報月刊》《香港作家》《人民日報》《民族文學》《讀者》等報刊。著有散文集《風中的蔓勒梗》;長篇紀實文學《春天裡的人們》;詩歌合輯《香港十詩侶》。曾獲中國當代散文獎、《民族文學》2016、2019散文年度獎、冰心散文獎等。現居香港。
香港散文學會會長,香港散文學會出版社主編,中國新華書店“全民閱讀活動推廣大使”,德宏師專藝術學院客座教授,芒市圖書館藝術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