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美的江湖",是大理!
轉載自公眾號地道風物

-風物君語-
是理想國?還是江湖場?
金庸先生曾說:“我沒來過大理時寫大理,大概前世是大理人。”的確,金庸筆下的武林江湖出現過太多次大理,比如在《天龍八部》中出現的段氏大理國地名,有兩個就很特別:
劍湖,大理州北部劍川縣郊外的一片濕地,棲息著號稱“世界上最漂亮水鳥”的紫水雞;無量山,大理州南澗縣南端的連綿山丘,種植著中國大陸最早開放的冬櫻花之一。

就這樣一北一南,現實世界中的大理白族自治州被頗具武俠氣質的地名包裹著。
這裡的“風花雪月”從來不僅僅是文藝風和小清新。大理無論是地形地貌還是人文歷史,亦或是代代相傳的美食民俗,都頗有那麼點武俠氣質,或大氣硬朗,或神秘詭譎,是一個各方英雄逐鹿的江湖。
01 大理江湖的天地舞臺
控守滇西要衝的大理白族自治州,是雲南不與外省或外國接壤的兩個地級行政區之一。

大山大河的骨架
在大理,雲嶺向南伸出了老君山-蒼山-哀牢山的餘脈,滇西北的橫斷山區也在繼續向中東部的雲貴高原過渡著。大理就像一個濃縮版的雲南省:不到300公里的南北跨度上,大理州的海拔高度也從4295米的雪斑山,一口氣跌落到730米的怒江江面。


怒江從大理州極西的雲龍縣最邊緣短暫流過,便為全州奉獻了海拔最低點;瀾滄江則在雲龍、永平、南澗群山深處蜿蜒南下,還順道接納了兩條重要支流沘江和黑惠江。

“三江並流”的另一個主角金沙江更在大理州走出了獨特之路:在麗江石鼓的“長江第一灣”她掉頭北上,但流經虎跳峽、繞過玉龍雪山後又重新南下——直到麗江永勝和大理鶴慶的交界處,金沙江又猛然向左拐出一個90度大彎,從此奔向東海不回頭。

對東南亞影響深遠的另一條河流紅河(中國境內段稱元江),也在巍山縣滴水匯源的。元江流出大理州不遠,便在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沖出了元江寬谷——這是雲南另一個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線。
“風花雪月”的肌體
名山大川為大理州搭建好壯闊的舞臺,而在這閃亮的聚光點下,獨佔C位的大理市光彩奪目。大理的“風花雪月”,稱讚的便是蒼山洱海間的大理市;在這詩意無限的文騷詞藻背後,大理市的地理密碼也暗藏其中。

風即“下關風”。沿著西洱河在蒼山和哀牢山結合處沖出的峽谷,穩定的西南風吹了進來。這條風廊道的底部,便是繼續西行去印緬的天然通道。直到今天,洱海西南角的下關仍然是雲南舉足輕重的交通樞紐,大理州政府、大理市的市區也在此處。

花為“上關花”。關於它眾說紛紜:按照《徐霞客遊記》的描述很有可能是一種木蓮花;《天龍八部》則增添了“十八學士”、“抓破美人臉”等名貴山茶的附會;更多人將其闡釋為“戶戶養花”的風俗,大理充足的日照太好養花了。




雪是“蒼山雪”。大理的緯度和桂林、福州相差無幾,降雪只有海拔極高處才能存下。正好,蒼山(點蒼山)平均海拔3500米,自北向南十九座山峰中,主峰馬龍峰更高達4122米。如今蒼山積雪只有冬日才能看到,但高峻的山脈仍是大理市的天然屏障,也是不可多得的生態寶庫。

月乃“洱海月”。蒼山十九峰夾出了十八條溪穀,淌下的清澈山泉和彌苴河等河流一起,灌出了雲南第二大高原淡水湖洱海,也為大理培育了豐富的水產資源。而在洱海西岸,蒼山東麓的平緩坡地還捧出了開闊的耕地資源,這一切都讓環洱海地區成為人們聚居的地方。

大理古城,也就是大理鎮,就坐落在蒼山東麓、洱海西岸的富饒土壤上。山川江湖的舞臺已經鋪好,大理的江湖故事就此開演!
02 奇經八脈,江湖風雲錄
少與中原武林來往的點蒼派也好,神乎其神的六脈神劍和一陽指也罷,都只是武俠小說家充滿想像力的創造。但在山水形勝、古道貫通的大理,真實發生過的歷史,已稱得上傳奇!
“昆明池”時代
劍川縣的海門口遺址孕育了雲貴高原最早的青銅文明。而在洱海地區,東岸的鹿鵝山遺址、西岸的磻曲遺址……也為後人鋪展開幾千年前先民們耕種打魚的生活場景。

出使西域歸來的博望侯張騫告訴漢武帝,他在大夏(今阿富汗北部)見到了四川出產的蜀布、邛竹,並讓漢武帝對西南邊疆產生了濃厚興趣。西元前109年起,大漢帝國先後發動巴蜀兵數萬人,擊潰雲南境內多個部落,將雲南大部分區域納入了漢帝國益州郡的版圖。
這段古老的正史還有兩個浪漫的小插曲。相傳漢武帝聽聞“彩雲南現”,派出使臣,最終在今天祥雲縣的雲南驛追到了彩雲,“雲南”之名便由此而來。

洱海古稱昆明池,漢武帝在長安城西南郊外開鑿人工湖,並且安上了昆明池的名字。1800年後,乾隆皇帝仿漢武舊例,將北京頤和園的金海改名為昆明湖——這些文化景觀的歷史源頭都出自洱海。


洱海,或者說是昆明池,為大理的風雲際會開了個好頭。
雲南中心時代
雖然早就編入郡縣體制,但長期以來,大理和中原維持的還是類似於羈縻統治的關係。初唐,南詔國發跡於巍山縣,後經四代國王勵精圖治,于西元738年統一六詔,成為大理的實際統治者。

南詔不僅在唐和吐蕃的夾峙中遊刃有餘,鼎盛時還將疆土向南推至安南(今越南北部),國都羊苴咩城(今大理古城一帶)也是整個雲南的統治中心。南詔又積極地和大唐發展友好關係,“雲南第一碑”《南詔德化碑》記錄著與唐和好的心願,“留學生”也一批批派往成都修習華風。



西元937年,雲南邁入了大理國統治時代。除了繼續接納儒家文化的洗禮,大理國還“自上而下”地推崇佛教,段氏皇帝出家甚至被寫進了武俠小說。因為地處漢傳佛教、南傳佛教和藏傳佛教的交匯處,大理國不僅這三大流派都有,還在密宗的深度影響下發展出頗具地方特色的阿吒力佛教,細腰阿嵯耶觀音是該派的代表聖像,大鵬金翅鳥也被奉為保護神。

如今,描繪大理國王禮佛、可與《清明上河圖》媲美的《張勝溫畫卷》珍藏在了臺北故宮;但在大理州各地,一座座密簷式白塔也在向後人展示著昔日“妙香佛國”的風采。
茶馬古道時代
西元1253年,大理國倒在了蒙古大軍的鐵蹄之下。元朝設置雲南行省,並將統治中心東遷昆明。大理自此告別了“雲南老大”的地位,但是歷史的慣性和地緣的優勢,讓其仍是當之無愧的“滇西第一城”。

南方絲綢之路的靈關道和五尺道在大理州境內交匯,再合為博南道繼續西去,對於行走在茶馬古道和鹽馬古道上的悠悠馬幫,大理是他們重要的貿易中轉站。當徐霞客在明末造訪大理時,他驚喜地發現三月街“十三省物無不至,滇中諸蠻物亦無不至”。

晚清的大理故事多了國際色彩。1904年法國人田德能來到賓川縣的朱苦拉村傳教,種下了中國最早的咖啡樹。喜洲商幫創制了下關沱茶,“川銷滇茶,緬銷川絲”,一步步走上了雲南-南洋商路的巔峰。二戰時滇緬公路和駝峰航線能夠為國家輸血,必經之地的大理正是一處極其重要的血泵。


在雲南,條條大路通大理,而這些道路就是大理的“經脈”。“少年子弟江湖老”,一波波時光裡的過客,在打通了經脈的大理,留下了數不盡的江湖傳言。
漁樵耕讀,生活在江湖
在金庸小說中,大理國皇室擁有“漁樵耕讀”四大家臣,這四種古老的職業,正好濃縮了東方傳統生活之美。今天在大理,“漁樵”因生態保護等政策幾乎中斷,“耕讀”的田園村落,仍然在蒼山洱海間描摹著水墨畫卷。

最醒目的莫過於聳立在村口的大青樹。它們大都是高山榕,老人們將其看做風水樹,枝葉的長勢昭示著村子的興旺程度和未來走勢。
街場差不多是大理村子的另一個標準配置。有些小村的街場乾脆是十字路口旁的一塊小平地,有的街場一旁則有引蒼山溪水而成的公共洗菜池:大家剛從地裡摘下來菜,順手一洗就擺起攤來。

白牆灰邊外觀的白族傳統民居鑲嵌在綠色田野,別提有多清新脫俗了。它們的基本結構為“三坊一照壁”圍成的四合院,最特別的是大照壁的四字題書,有些是“耕讀傳家”之類的家訓,有些是“玉洱銀蒼”之類的風景詞,有些是“彩雲南現”之類的歷史典故,有些則和主人家的姓氏有關。比如李白號稱青蓮居士,李家人便可在照壁上驕傲地題寫“青蓮遺風”……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大理的美食也是一個江湖。
蒼山上的杜鵑花和野生菌要挑准季節才能吃到;用鯽殼魚和酸木瓜等烹製的酸辣魚一年四季都可品嘗;生皮是從“火燒豬”身上直接割下來的半熟豬皮,大快朵頤間有一種粗獷的田埂美;梅子泡酒文雅地緩解了米酒的沖頭感,甜甜的梅子味又像“風花雪月”一樣讓人沉醉。



不過大理最具江湖氣的地方美食,數來數去還是乳扇:這種曬乾的乳酪製品,有一種說法是來源於南下攻打大理國的草原大軍!

在這充滿著人情世故和煙火氣息的人間江湖之上,大理還有一片“神的江湖”。白族人有著獨一無二的本主信仰,也就是每個村落各有本主廟,供奉著自己村的“本境福主”守護神。
本主們的來歷五花八門,有的是民間英雄,有的是帝王將相,有的來源於觀音菩薩或大黑天神等佛教神明,有的甚至可以是一塊石頭。


有趣的是,這些本主神也有七情六欲。他們之間可以有曖昧,也可以因為有過節而不往來。江湖,大概就是這樣的愛恨情仇。
04 鬥轉星移,江湖新紀元
雖然只是一座經濟不甚發達的小城,但大理一直都是滇西各地州人民外出務工或置業的首選,大理的江湖也在迅速向雲南以外擴張。

歐美嬉皮士留意到大理溫暖的氣候和友好的原住民,他們不僅將為了紀念“護法運動”而命名的護國路變成了洋人街,也讓大理人成為改革開放後雲南最早一批接觸到正宗西式餐點的群體。
21世紀最初10年,在麗江旅遊業一騎絕塵的襯托下,大理憑藉著自由自在的氛圍,成為了許多年輕人心中“詩與遠方”的代名詞。但隨著旅遊業的發展,人民路也開始變得燈紅酒綠起來。

就像江湖從來都不是烏托邦那樣,商業化的潮流並不能掩蓋蒼山洱海的獨有魅力,來大理的新移民和旅居者仍然絡繹不絕。除了自由職業者、藝術家、音樂人、咖啡師等常見身份,近年來還興起了來大理短期定居考研。
而對於已經常住多年的“老大理”而言,往古城周邊的村子(或更遠的鄉鎮)搬家,也是他們重新找回過去大理感覺的一種方式。

今天的大理,依然是很多人的江湖場和理想國。聖托裡尼或托斯卡納或新中式風格的各種民宿、有機生活或素食體驗的新農場、各式各樣的創意市集……雖然俠氣的大理逐漸變得歲月靜好般的“小清新”,但從古到今,在山海名城大理,江湖只是換個形式存在,江湖永不落幕!
- END -
文丨Treetree
編輯 | ZZZ
圖片編輯 | TAO
地圖編輯 | 伍攀
封圖攝影 | 楊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