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遊文化 字遊文化

靜坐一爐香,偷得春日閑

wordtour
6月前文化手信
239 0 0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物道(ID:wudaoone)

靜坐一爐香,偷得春日閑-字遊文化

圖|九龍沉香博物館 ©

物道君語:

中國文人的風雅,盡在一爐香的詩意中。

陳繼儒在《小窗幽記》裡說,“春夜宜苦吟,宜焚香讀書。”

春色正好時,夜燈下一爐熏香,幾卷詩書,文人們就著滿窗月色反復吟誦。清風徐來,拂去人生煩俗事。

古代文人大多喜歡焚香為伴,而在宋代以後,文人香事達到了中國的頂峰。

對於文人來說,他們不為追求香料是否名貴,也不為香的氣味如何好聞,而是更在意超越於香之外的東西——熏香的溫潤幽遠氛圍、于香中飄然而立的個人風骨。

中國文人的風雅,盡在這一爐香的詩意中。

靜坐一爐香,偷得春日閑-字遊文化

01 選香

古時候,香有富窮之分。

何為富香?那是以前王公貴族們愛用的“沉檀龍麝”,即沉香、檀香、龍腦香、麝香。這些香料,“一兩之直與白金等”,價值直抵黃金白銀,隨便一燒,皆是萬貫家產。

可對文人們來說,窮富無關,只為一縷清香。於是,宋代之後,文人們另闢蹊徑,用荔枝殼、香橙皮、梨渣、甘蔗渣等果實、花葉製作“小四和香”,即為“窮香”。價格不貴,香亦清雅,更契合文人品性。

靜坐一爐香,偷得春日閑-字遊文化

圖|九龍沉香博物館 ©

蘇東坡很喜歡熏焚沉香,“碧紗窗下水沈煙”,在初夏時節,靜觀碧紗窗下的香爐,升騰著沉香的嫋嫋輕煙。碧紗白煙相襯,且有好香可聞,顯得幽靜閒雅。

他也喜歡柏子香這樣的“窮香”。有一年秋天他病後初愈,月亮剛出來的傍晚,“銅爐燒柏子,石鼎煮山藥”,他在庭院裡隨手撿來的柏樹果實,製成香品,用銅香爐熏焚。旁邊架個石鍋煮山藥,“咕嘟咕嘟”,柏香清簡,山藥美味,生活不亦快哉?

這畫面透出滿滿的生活氣息,也展現出蘇東坡能屈能伸、富貴浮雲的人生態度,正應了那句“人間有味是清歡”。

靜坐一爐香,偷得春日閑-字遊文化

金戈鐵馬的陸遊,對焚香卻有獨到的見解,他最喜歡在下雨天品沉香,“枕傍小銅匜,海沉起微煙”,此時焚一爐海南沉香,夜色中看煙雲若隱若現,靜聽絲絲雨聲,好似在聽一曲美妙的絲竹管弦之樂。難怪他感歎說,“語君白日飛升法,正在焚香聽雨中。”

後來陸游晚年退居家鄉,生活較為窮困。他在閒暇之餘就地取材,用荔枝殼、柏子、蘭、菊等,也曾製作過類似的“小四和香”,並饒有趣味地說:“烹野八珍邀父老,燒窮四和伴兒童。”

在他的眼中,窮四和香與山珍野味一樣寶貴,拿來邀約鄉鄰父老共品,同樣可以其樂融融,頗有一番意趣。

靜坐一爐香,偷得春日閑-字遊文化

對文人來說,選香,是一件純粹的事,萬物憑心,為我所用。

“富香”與“窮香”依香料價格劃分,但香本身沒有高低貴賤,只要我心歡喜,它就是最佳之選,同樣具有可品可賞的詩意。

文人對待香料的態度,正是對待人生的態度。

靜坐一爐香,偷得春日閑-字遊文化

02 制香

中國文人喜歡焚香,同時也喜歡自己動手寫香方、調製香品。

蘇東坡擔任杭州太守時,制過一款經典的香叫“雪中春信”,訴說春雪中一樹梅花綻放的故事。

這款香至今依然被推崇和複刻,許多人品香的時候會奇怪,為什麼沒有明顯的梅花味道?

靜坐一爐香,偷得春日閑-字遊文化

殊不知,香講究的是意境。

蘇東坡用檀香和龍腦香的涼,來表現雪中多層次的“寒意”,沉香、白芷則符合紅色梅花帶來的“暖意”,以及看到白雪紅梅時心中升起的一縷暖甜的希望,一種沉穩、堅定的力量。

他的本意不是模擬還原梅花的香氣,而是道盡他所欣賞的梅的境界:人生如梅、苦寒歷盡、傲然於雪。

人生種種,白雲蒼狗。此時再想起我們自己,才會驚覺:有誰能比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蘇東坡,更懂這一縷春信的妙意呢?

蘇東坡制香,正是在香裡遇見了那個豁達樂觀、心性堅定的自己。

靜坐一爐香,偷得春日閑-字遊文化
▲ 《雪中春信》香方

“黃太史四香”中有一款“深靜”香,是友人歐陽元老贈給黃庭堅的禮物,由海南沉香、麝香、安息香等製成。

黃庭堅說這款香“恬澹寂寞,非世所尚”,世上的人都不喜歡這種香氣,官場之路一直不順遂的他,卻非常欣賞。

靜坐一爐香,偷得春日閑-字遊文化
圖片圖|視覺中國 ©

黃庭堅認為,制香的這位歐陽元老,是天下最可愛的人。

當他讀書的時候,能達到一種怎樣的專注呢?就像《莊子》裡的楚國郢地人一樣,面不改色地讓匠人揮動斧頭,把鼻子上一層薄薄的石灰砍掉,儀態從容,不為外物所擾。而當他做官的時候,又能像庖丁解牛一樣,遊刃有餘地處理各種事務。

黃庭堅給這款香取名“深靜”,大概是因為它的香氣溫柔恬靜、淡然空靈,有一種遠山淡影的意境,正如歐陽元老這個人的境界一樣,深沉寂寥,達世人罕見之地。

歐陽元老制香,正是在香裡遇見了那個恬淡自得、超然物外的自己。

靜坐一爐香,偷得春日閑-字遊文化

明代屠隆曾說:“和香者,和其性也。”

對文人來說,制香、和香,不是匠人複製般的還原、重複,而是通過自己獨特的人生閱歷進行香品創作,從中呈現出個人的修為和品味。

因為不拘泥於物質上的“相似”,每一個香方最終都成為了不同的故事,至今散發詩意的魅力。

靜坐一爐香,偷得春日閑-字遊文化

圖|九龍沉香博物館 ©

03 品香

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裡提到,“焚香能教人平心靜氣,插花最能怡情怡性。儀態規矩是其次,陶冶性情才是貴格。”明蘭們和宮裡嬤嬤學的便是隔火熏香。

隔火熏香,是一種很獨特的品香方式。如今我們多是直接燒香,但古時的文人們會先點燃一塊木炭,將它埋到香爐的灰裡,再放上一層隔片,最後才把香品放在上面,慢慢烘烤。

隔火熏香,不僅無煙火之燥氣,而且香氣釋放舒緩,香氣更溫潤,香韻悠長。

靜坐一爐香,偷得春日閑-字遊文化

圖|九龍沉香博物館 ©

宋代詞人毛滂,曾在春天傍著薔薇花,用狻猊獸型的玉質香爐,以金葉作為隔片,“玉狻猊,金葉暖,馥馥香雲不斷”。碳已滅,香不斷,春夜裡有香相伴,盡享無邊春意。

對陸遊來說,香卻是無聲的一縷陪伴。他曾在暑雨瀟瀟的長夜裡,因為喝多了幾杯,“銀葉無煙靜炷香”。聞著清香,枕著詩書,施施然入夢了。

對文人來說,太過張揚不夠雋永,太過高調恐難長久。含蓄才是最美的姿態。因此,他們愛用隔火熏香。

煙氣的九曲回環,是香的外在之美。那麼,文人品香,則是在意香的內在之雅。

靜坐一爐香,偷得春日閑-字遊文化

“香令人幽,酒令人遠,茶令人爽,琴令人寂……”

今天的我們,在生活中可能有機會喝到一壺好茶,卻不容易遇到一爐曼妙的熏香。

王小波說,“詩意的生活並不是矯情的造作,而是在庸常生活裡讓自己帶一點格調與品位做事,把生活過得浪漫有趣,不讓自己活得粗糙。”

何為詩意?不過是一點無用的“閒事”,將柴米油鹽過出詩酒花茶的情趣。

對文人來說,那是一爐香,他們以香遇見自己的靈魂,寄情生活的美好。對你來說,那一點“閒事”,又是什麼呢?

靜坐一爐香,偷得春日閑-字遊文化

圖|九龍沉香博物館 ©

參考資料:

1.葉嵐,《聞香》,山東畫報出版社,2011年1月

2.燭火煌,《滿身彌漫著“香”的詩人——蘇東坡》,九龍沉香博物館,2019年4月6日

3.智奇,《焚香驅俗氛,宋人的“富香”與“窮香”》,香道,2019年8月4日

4.柴門蘇星河,《舊月,新涼,人間事:黃庭堅深靜香小考》,九龍沉香博物館,2020年9月1日

5.柴門蘇星河,《煙斂雲收,雪中春信》,九龍沉香博物館,2020年12月7日

6.《焚香聽雨:語君白日飛升法,正在焚香聽雨中》,香道,2021年3月6日

文字為物道原創,轉載請聯繫作者。

0
本文系作者 @wordtour 原创发布在 字遊文化。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中國"最美的江湖",是大理!
上一篇
況且況且況且……開往春天的綠皮火車來了!
下一篇
评论 (0)
再想想
随便看看
俄羅斯這個地方,遍地馬鹿
6小时前
湖南米粉第一城,太像桃花源了吧!
1天前
花朝節,被遺忘的中國節
2天前
上海的烟火氣,就在這“老城厢”
3天前
揚州這麽好吃,最瘦的也只有瘦西湖了吧
6天前
相关文章
【茶人雅興】普洱茶用煮?還是用泡的?
如果只能帶一幅畫到荒島
【吃茶論道】熟茶現喝或先藏後喝?
【茶人雅興】池宗憲:啜飲同慶的虛擬現實

王蒙 王蒙
王蒙 王蒙
Copyright © 2023 字遊文化
  • 请到 [后台->外观->菜单] 中设置菜单
热门搜索
  • 戴冠青
  • 泉州
  • 宾州
  • 美国大选
  • 罗克格伦
  • 新加坡 台灣
wordtour
行者無疆,思亦無涯。「字遊文化」為你打造活精緻、心自由的美好生活。
175 文章
0 评论
4 喜欢
  • 0
  • 0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