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古鎮,真希望它們別火
轉載自九行公眾號(ID:jiuxing_neweekly),作者/笺语
近來因為疫情需要的“社交安全距離”,向來不喜熱鬧的老藝術家,更熱衷於研究人煙稀少的旅行地了。比如承載著光陰、生命長度動輒以數百千年計的山野古鎮。
可豔遇酒托讓麗江還俗,鳳凰又築起高牆回歸商業,周莊西塘烏鎮也因為文化節電影周而日漸喧囂…在排除掉這些一到旺季就比肩繼踵、人潮堪比春運火車站的熱門景區後,或許有人不禁要問:
逃避城市高壓的打工人們,還能去哪裡尋回失落的寧靜?

還真的沒必要被千篇一律的網紅古鎮限制了想像。
央視曾在2012年推出過盤點古鎮風情的百集紀錄片《中國古鎮》,看過就知在千年文明沉澱的中國大地上,從來不缺人少景美、仍保留著原始古意的古鎮古村。
甚至它們中的多數並不偏遠,有些還和熱門古鎮在同一省域同一坐標系內。用不著尋尋覓覓舟車勞頓,只需要向深處多行進一步,就能看到一座古鎮該有的樣子。
01 沙溪古鎮:茶馬古道上唯一倖存的古市集
麗江因1996年的一場地震而廣為人知,大理被2014年一首題名《去大理》的民謠直接拉滿了國民度。
相較之下,因考古修復的一個意外而得以從秘境中緩緩走出的沙溪,似乎更具古鎮該有的風度和氣韻。
2001年,一支來自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大學的專家團隊來到雲南大理的劍川縣。在對劍川古城建築群進行修復時,他們意外發現了這處從春秋戰國時期走來,距今已有兩千四百多年歷史的神秘角落。
隨後,沙溪古鎮以第101座建築遺產的身份,入選世界瀕危建築保護名錄。同時獲得了世界紀念性建築基金會的公益籌款,用於當地古建築群的修護。

從瑞士歸國主持修復工作的建築師黃印武曾這樣回憶那時的沙溪:“這是一個殘敗的古建築群落,被隨意地荒置在偏遠之境,仿佛被時間遺忘了。街上幾乎沒有遊客,行人也很少,有時在四方街上坐一下午也見不到一個人。”
為了對這份不曾被打擾的古意表示敬畏,他們雇傭當地的白族木匠,用一年多的時間,才完成了對第一間房屋的修復工作。
而沙溪所承載的過往,也值得這份慢工出細活的講究。早在西元前四百多年的春秋戰國時期,沙溪先民們就開始了青銅冶煉,如今鎮子東面華叢山上的銅礦遺跡,就是沙溪曾作為與青銅文化發源地的證明。
時至唐代,與沙溪一山之隔的彌沙鄉等地相繼開採出鹽井,沙溪又成了串聯起西藏和滇西北地方鹽業貿易的“鹽都”。
因坐落于唐宋時期往來南詔、大理和吐蕃的必經之地,沙溪一度成為茶馬古道上極為重要的驛站之一。

鼎盛時期,沙溪古鎮的核心區域寺登四方街每三天就會有一個隆重的街市。各路馬幫和商客齊聚於此,在參拜完鼇峰山上的白族佛教寺院興教寺後,他們開始攤出貨品,沿途叫賣。
在位於古鎮中軸線的古戲臺上,還會有當地的姑娘小夥們哼唱白族老調,揮動霸王鞭起舞。這種不分晝夜的熱鬧,通常要持續兩天。

如今這份喧囂已化作雲煙。曾有人記述在2006年尋訪沙溪的趣事:
“鎮上唯一的一家客棧,居然連個招牌都沒掛;問了三次路才發現自已就站在那家客棧的門口,而我第三次問路問到的人,就是客棧老闆的兒子。”
但你仍可以在某個週五的早晨,漫步於紅砂石板的寺登街。在這個茶馬古道唯一倖存的集市上,從騎馬而來的藏回白民們手中,選上幾件誠意十足的農家好物。
或者趁著夕陽,走上連接黑惠江兩岸的玉溪橋上。在那些商隊走過所留下的坑窪不平裡,尋回與“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同款的寂靜和詩意。

02 前童古鎮:不是水鄉勝似水鄉的江南古鎮
古鎮眾多的浙江,除了擁有 烏鎮西塘等典型又網紅的江南水鄉之外,還有前童這種大而美、不是水鄉卻又勝似水鄉的明清院落。
坐落于寧波市寧海縣郊的西南方向、被塔山和鹿山前後環抱的前童,原本是人跡罕至的荒林野地。
相傳在南宋末年,是原本居住在台州黃岩的童潢,在遊歷途中偶然發現了這塊“山環水繞、圍而不塞、藏風得水”的寶地。

童潢曾官任南宋宣教朗,深受儒家文化影響。
在他看來“塔山鹿山,平衍兩矗,二水環繞,勢若天馬雲行。鐵獅繞地,靈秀蜿蜒,可為子孫長遠計”,算得上耕讀傳家的一方沃土,於是舉家遷徙於此地的慧明寺前,小鎮由此得名“前童”。
有山之後,自然還要有水才算完美。明1508年浙東大旱,為了緩解居民缺水的窘境,童氏先祖童濠傾盡家產,修得楊柳洪砩千百壕渠,把南面原本地勢高於前童鎮的白沙溪水引進鎮內。
並且按照“回”字九宮八卦式佈局,“將水渠一分二、二分四、四分八,依地勢順路沿屋流淌,最終形成了家家戶戶、門前屋後、小橋流水、清流映帶的八卦水系”。
不止美化了小鎮景觀,解決了飲用和洗滌所需的生活用水,還能做防火取水和灌溉農田之用,如此規劃哪怕放在今天,也仍能被奉為神作。

不止“戶戶有活水”,前童還“家家有雕梁”。不同于其他江南古鎮的青瓦白牆,前童的路是鵝卵石鋪成的,就連老房子的屋基也是鵝卵石壘起來的,是尋常民居特有的味道。
因房前屋後居住緊密,前童鎮的古建築也多採用具有防火功能的徽派馬頭牆。官級越高,馬頭牆的層數越多。而牆角飛簷之上雕塑著騰躍的錦鯉和沖天的飛龍,取“魚躍龍門”之意。

即便是沿街的木板門商鋪,梁棟間也有納福招祥的獅子和象徵五福臨門的蝙蝠雕花。再往寂靜的古鎮深處,信步走入居住著後人的民居,甚至隨處可見祖上傳下來的諸如家什、字畫、匾額等堪稱古董的老物件。
在陳坤主演的電影《理髮師》裡,理髮師陸平在錯殺日本軍官後,就是來這裡逃難避世並且遇見愛情的。

一千三百戶富有生活氣息的老宅子,慢慢看下來至少得待上半個月。更別提古鎮內還有諸如方孝孺曾講學過的書院等古跡,古鎮外向東還有徐霞客遊記開篇所記載的梁皇山等名山。
當然還要留點時間給“前童三寶”,即用海寧六月豆和前童山井水磨出來的豆腐、豆干和豆泡。你會發現,美景美食當前,在前童做一回樂不思蜀的古人,才是當下最緊要的事。
03 芙蓉鎮:飛瀑之上的土司秘境
在距離鳳凰古鎮不過兩小時車程的湘西永順,有一座沉澱了兩千餘年光陰的僻靜村落,名為王村。
作為湘西四大古鎮之一,永順縣的王村沒有瀘溪縣的浦市古鎮規模大,也沒有龍山縣的裡耶古鎮歷史長;要論名人背書,更是被《邊城》的原型花垣縣茶峒鎮壓上一頭。
直到三十多年前,中國第三代導演謝晉拉著劉曉慶和姜文來這裡,拍攝了一部接連斬獲金雞獎和百花獎、如今已被封神的電影。王村搖身一變,成了飛出過“芙蓉仙子”的芙蓉鎮,才徹底揮別了藉藉無名的歷史。

而早在被電影拂去沉寂之前,芙蓉鎮也曾有過輝煌的過去。
坐落于湘、粵、桂三省交界處的酉水之濱,在貿易往來更倚重水路運輸的早些年,上可入川渝,下可至洞庭的芙蓉鎮可謂占盡地利天時。
“販夫走卒、文人雅士、儒僧釋道,三教九流均聚集於此地”,堪比民國時期南京城的繁華和熱鬧,還為當時的芙蓉鎮贏得了“小南京”“楚蜀通津”的美譽。
如今的芙蓉鎮,熱鬧是尋不見了。於此,“懸崖壁峭綠油油,悠悠蕩華舟”的愜意便更容易顯現出來。

來芙蓉鎮,首先要看水。作為全國220余座古鎮裡唯一一座落於瀑布之上的鎮子,芙蓉鎮瀑布可謂全鎮點睛之筆。
得益於湘西地區數億年前就已成型的喀斯特地貌,石灰岩在此組成了落差達數百米的山崖和峭壁,並且陡峭不平的山崖中段還有七處洞坎河床。猛洞河借營盤溪流經此地,層層相繼飛流直下,便成就了錯落有致的平湖飛瀑。
在春夏之交的暴雨期,河水上漲溪水激增,不管行至芙蓉鎮的哪個角落,都能聽到瀑布傾瀉的白噪音。

在催入睡的背景聲中,在水流飛濺激起的漫天朦朧煙雨中,在攀石而上的青藤綠樹掩映之下,再看芙蓉鎮,就更像一身水汽從畫裡走出的仙子了。
因其依山傍水且佔據了地勢高點,這裡還一度成了湘西土司王的避暑行宮。土司王統治下的土家族人深居山林之地,為防毒蛇肆擾惡獸侵襲,他們習慣依山就勢,利用大挑、吊腳的方式建造房屋。
在芙蓉鎮,隨處可見這種極具土家風情、宛如空中樓閣的吊腳樓群。也因地勢高低不平,芙蓉鎮的吊腳樓也不得不沿著地勢,拾級而上。於層層疊疊鱗次櫛比中,透出某種無序又有序的奇異美感。

等夜幕降臨,天燈亮起,“傍山作屋,如堆蒸糕”的芙蓉鎮,似乎又成了《千與千尋》中湯屋的另一個現實版。
只有在見過了白天的清麗和夜晚的幽魅後,才能真正明白,芙蓉鎮何以能成為沈從文心中“最美麗清奇的碼頭”。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