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埃及三千年前古都
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環行星球ID:huanxingingqiu),作者/一隻哈娜

在埃及生活的那段日子裏,經常聽這句話——“沒有到過盧克索,就不算到過埃及。”
我們爲逃避12月的酷暑前往盧克索,可依然感受到了火燒似的炎熱。除了炎熱,盧克索還是和開羅大不相同的——不同于開羅由立交橋交織形成的公路網以及在上面疾馳而過的一輛輛令人望而生畏的汽車,盧克索節儉、樸素得如同小鎮一般。當地的埃及人皮膚黑黝黝的,好多都穿著長長的袍子,路上走幾步就能遇見著裝質樸的馬夫,吆喝著招攬顧客。


而幾千年前,這座城市却可能是另外一種樣子,它在歷史中有著一個更爲人熟知的名字——底比斯。

01 底比斯
底比斯作爲都城興建于古埃及第十一王朝,至今已有4千多年的歷史。
底比斯最鼎盛的時期,據說這座城市人烟稠密、廣厦萬千,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埃及法老們從這顆“上埃及的珍珠”發號施令,使古埃及的政治和經濟達到了輝煌的巔峰。如果說古埃及早王朝時期、古王國時期的關鍵詞是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那麽底比斯就是古埃及中王國後期和新王國鼎盛時期的最好的詮釋。


02 “生者之城”與“死者之城”
盧克索位于尼羅河中游,尼羅河穿城而過,將其一分爲二。
剛到盧克索時,我們驚奇地發現盧克索的神廟全都被建造在河的東岸,居民區也大部分都在東岸,比如卡納克神廟、盧克索神廟等;而河的西岸則大多是陵墓和農田。
後來我們才瞭解到,古埃及人認爲人的生命同太陽一樣,自東方升起,西方落下,所以將壯麗的神廟和居民區全部建設在了東岸,而把死者安葬在西岸。“生者之城”與“死者之城”隔河相望,形成了生與死的完整循環。一邊是市中心、卡納克神廟、盧克索神廟

03 帝王穀
我們去的第一個地方是帝王穀。帝王穀不算太近,需要走陡峭的環山公路才可到達。
或許是因爲法老們發現先祖金字塔塔葬有著暴露、招搖的弊端,所以他們選擇尋找一處更加隱秘、安謐之地,試圖永遠逃遁世外,不被打擾。他們做到了,他們設于一座隱秘峽谷裏的陵墓直到1922年才出現在人們的視野當中,幷留名“帝王穀”,可謂20世紀最爲轟動的考古發現。


我們到達時,有一些陵墓幷沒有開放,進了幾個之後發現每一座陵墓的規劃都相差無幾,先是要穿過一條長長的走廊,長廊的墻壁以及頂棚上都有很多古埃及文字和精美圖形,主要是描述法老生前的宏偉事迹,沿著長廊走到最裏面就是法老的棺材,所挖掘到的木乃伊和陪葬品目前都已移至開羅歷史文物博物館等地。




安葬于此的基本都是底比斯最負盛名的法老。但帝王穀的62座法老陵墓之中,僅有一個保存完好的法老陵墓——圖坦卡蒙之墓。



開羅博物館單獨開設了一個房間來展示圖坦卡蒙的陪葬品,人們站在黃金面具面前,久久凝視,贊嘆不已。


04 哈特謝普蘇特女王神殿
說到古埃及的女性,大部分人第一個想到的也許是埃及艶後克利奧帕特拉,而哈特謝普蘇特也是一位不可小覷的古代埃及全權女法老。

據《埃及通史》記載,新王朝十八王朝法老圖特摩斯一世死後,庶出的繼位者圖特摩斯二世爲加强權力的合法性,與同父异母的妹妹、王后的女兒哈特謝普蘇特結婚。
二世駕崩後,由于他們只生一女,因此王位由一位妃子所生一個十歲男孩,即後來的圖特摩斯三世繼承,而哈特謝普蘇特以母后身份攝政。哈特謝普蘇特有强硬的政治手腕,一邊與其養子暗中爭權,一邊精心治國,使埃及在她執政期間變得十分繁榮富庶。


哈特謝普蘇特神殿是鑿山而成,她選擇將自己的陵廟建在峭壁上,盡顯其統治的長治久安。陵廟分爲三層,刻有許多富含深義的浮雕。如果說帝王谷深藏不漏——從外面看好像只是沙土岩石,而哈特謝普蘇特女王神殿則輝煌至極。


同在西岸的門農巨像,據說後面曾有一座神殿,但是已經被完全摧毀神廟中的象形文字。

05 古埃及的神
拉神,也就是古埃及太陽神,是古埃及宗教中最主要的神,而阿蒙神是底比斯的主神。在古埃及首都從開羅移至底比斯之後,太陽神拉神和底比斯最高神阿蒙融合爲阿蒙·拉。
古埃及法老修建神廟是爲了供奉“衆神之王”阿蒙·拉、他的妃子及兒子月亮神。這些神廟中最有代表性的有卡納克神廟和盧克索神廟。直到希臘羅馬化時期,盧克索一直都是埃及的宗教中心。

06 卡納克神廟
逛完西岸的景點,我們回到東岸,開始探索古埃及留存至今規模最爲宏大的卡納克神廟。
卡納克神廟門口有一條長長的道路,兩邊排列著衆多獅身羊頭像。獅身羊頭像曾在1978年拍攝的電影《尼羅河上的慘案》中出現過。
走進去之後便是石柱大廳了,石柱大廳之中共有一百多根巨大的圓形巨柱,每一根石柱的基座和柱身上都雕刻著內容豐富的浮雕、彩繪和象形文字,柱頂呈蓮花狀。


這個恢弘的石柱大廳也是電影《尼羅河上的慘案》中一個謀殺場景的拍攝地,行凶者爬到高高的石柱頂上將一塊巨石推了下來,所幸幷沒有砸死女主人公。

有專家專門解讀過在這些石柱上雕刻的圖案和文字,其中多數爲宗教內容和歌頌國王業績的銘文,還有鮮花、風景、動植物和水果的圖案,真可謂包羅萬象,顯示出當年埃及人富裕、安逸的生活狀態。

07 盧克索神廟
盧克索神廟也是爲供奉阿蒙神所建的,其大門口立著一根方尖碑,極爲顯眼。



作爲古埃及的杰作之一,方尖碑是用作奉獻太陽神和紀念法老豐功偉績的一塊完整的石碑。方尖碑不可有裂痕,不能是拼凑而成的,必須是整塊的岩石,據說這樣才能够接受到太陽神的神力和護佑。
盧克索神廟門前原來有一對方尖碑,而現在僅存一根。1836年,其中一根方尖碑應總督穆罕默德·阿裏之令作爲外交禮物送給了法國國王路易·菲利普。



08 盧克索熱氣球
在盧克索,每天清晨日出時都能看到尼羅河西岸有一連串五彩斑斕的熱氣球緩緩升起。
我們一開始在旅店櫃檯聯繫了包車司機,後又從包車司機諮詢到了一家熱氣球公司。上一次熱氣球的價格大概是一千人民幣左右,因爲同行的人比較多,我們同埃及人砍價砍到四折左右。
第二天清晨5點,埃及司機在旅店門口接我們,我們坐車到了尼羅河東岸之後乘船駛向西岸。這個時候我們就看到一個個熱氣球陸陸續續升上天空。到了西岸,一輛麵包車將我們送到熱氣球升空的地方。


我們幾個同另一位中國來的阿姨安排到了同一個熱氣球上,和中國阿姨交談之後得知,由于阿姨沒有講價,所以是以一千多人民幣的原價乘坐了熱氣球,由此可知和阿拉伯人討價還價的重要性……
不過多久,我們緩緩升上了空,一位埃及大叔站在最中間,開始熟練地操控著熱氣球的上升速度和方向。
在綠洲與沙漠的交界處俯瞰這座古城。蒼茫無際的大漠中,尼羅河就像一根運輸新鮮血液的血管一般,周圍是生命的綠色,在這一條狹窄的河谷灘上,農民、牲畜、田野吸取著尼羅河的養分生機勃發。從熱氣球上俯瞰帝王穀和尼羅河。在這裏,尼羅河是生命存在的唯一源頭,然而離開尼羅河岸兩三百米,就是寸草不生的荒漠。

09 尼羅河的日落
當日傍晚,我去尼羅河河邊看了一會兒日落。夕陽下,尼羅河好像顯得更加端莊了,成群的白色水鳥劃過寧靜的水面,古老的三桅船在岸邊小憩,從阿斯旺至開羅的大型游輪悠然下行。
尼羅河的日落


10 菲萊神廟
最後的行程是去菲萊神廟,它坐落在尼羅河中央一座島上。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島上悠然自得的埃及猫。



古埃及文明,神秘而深邃。
然而時過境遷,放眼昨日的底比斯,今天的盧克索,砂石掩蓋的神廟廢墟上盡是清真寺與基督教堂。底比斯的輝煌早已不復存在,所有的秘密都寫在了碎瓦頽垣之上。
正如古老的預言所說:“底比斯啊,你將變成沙塵,只有石頭會爲你說話。”
今天的尼羅河依然緩緩流淌著,好似時光也跟著變慢了。河邊的街道上,處處都是牛糞,一位留鬍子的大爺拉著他的牛車不緊不慢地走著;隨即,一群歡快的赤脚小男孩跑過來,趕著他們的小毛驢,叮叮噹當地,轉眼間又消失在田野裏……

END
正文照片除標注外:均來自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