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首都,人造群島
本文轉載自環形星球公衆號(ID: huanxingxingqiu),作者:Jean

塞納河是法國首都巴黎的母親河,沿綫有衆多的橋,在巴黎就有37座之多。比如,新藝術運動時期爲了慶祝世博會而建造的亞歷山大三世橋,穿越西岱島的塞納河上最古老的新橋,還有以愛情鎖聞名的藝術橋。

橋的故事,很多人都有所耳聞,但法國塞納河上的人工群島却少有人問津。
塞納河是法國最重要河流,主流源頭位于勃艮第地區的朗格勒高原,流經奧布省的首府特魯瓦,穿過巴黎市中心,經過諾曼底的魯昂,到達勒阿弗爾入海,最後流入拉芒什海峽(英稱英吉利海峽)。
曾經塞納河上有多達300多個島嶼,今天只剩下117個島嶼,組成了有關神話、航海、烏托邦和歷史名人的非凡島嶼群。

關于島,剛來巴黎的時候,我一直很好奇法國在行政地區劃分上,巴黎以及首都圈大區被稱爲法蘭西島(Île-de-France)的由來。
根據維基百科,“Île-de-France”的說法最早出現于1387年,因爲當時這裏是中古時代的唯一城市區域,也是法國國王的領地,被馬恩河、塞納河以及瓦茲河環繞,就像島一樣。
此外另外一個原因是當時法蘭克語尚未廢止,Île-de-France和Lilde Franke(小法蘭克)諧音。




關于塞納河上的島嶼展覽。圖:carnetsdeweekends.fr
塞納河沿綫的117個島嶼組成了一個浮動的、零散的、默默無聞的領土。如果我們把塞納河⽐作⼀根絲綫,那些島嶼就串成了一條珠珠不同的項煉。

塞納河上有三個非常著名的河島,分別是西岱島、聖路易斯島和天鵝島。

西岱島被認爲是巴黎城區的發源地,著名的巴黎聖母院和聖禮拜堂都位于該島。編年史家吉德·巴佐什在1190年將其稱爲“巴黎的頭,心臟和骨髓”,這是因爲中世紀的巴黎在很長時間內處于幾乎不擴張的階段,尤其是出于防禦工事的需要,城市地區,也就是西堤島,被圍墻所圍合。

聖路易斯島以路易九世命名,借由橋梁與河的兩岸連接。此島以前是用來放牧牛只與儲放木材的。
隨著法國第一個都市計劃,它在十七世紀亨利四世與路易十三世在位期間經歷了全面規劃與建造,成爲繁華巴黎中心的寧靜住宅區,島上只有狹窄的單向道,沒有任何地鐵站。


兩座島嶼的昔與今。圖:doyle.com & Google Map
至于天鵝島,在18世紀末,它因與塞納河左岸合幷而消失。當時,路易十四認爲天鵝是一種姿態優雅的鳥類,爲了讓它們在冬天能有個安家之處,就安排了這座島嶼作爲它們的家園。


從古地圖可以看出,天鵝島確實和左岸的十分接近,時間久了確實容易和沿岸幷到一起。圖:《天鵝島》,阿克塞爾·維爾希特,巴黎,2015
但在1827年爲保護塞納河上的格勒納勒港口,同時爲了紀念這個消失的天然島嶼,一個也叫天鵝島的人工島嶼出現了。人工天鵝島呈獨特的狹長形狀,長850米,最寬處寬11米。一條林蔭大道天鵝徑貫穿整個島嶼。

除此之外,塞納河上還有不少島嶼和名人畫家有關。
印象島因在19世紀下半葉受到印象派畫家的歡迎而聞名。這個島因風景秀美吸引了很多文人和印象派畫家,如莫泊桑、雷諾阿、莫奈、德加,島上剛新建的富赫奈斯度假屋給水上運動愛好者提供了聚集處,莫泊桑又稱之爲“划船愛好者的烏托邦”。



電影《天使愛美麗》裏的老人杜法耶每天臨摹雷諾阿的《划船人的午宴》就是在這裏畫的。圖:《天使愛美麗》

另外,塞尚的《大浴女圖》也是以這裏爲背景。
戶外裸體或者浴女的主題在歷史中被畫家廣泛采用,其中蘊含了畫家們探索生命本源的願望,塞尚也不例外,塞尚的裸女造型形態各异,布局疏密有致,在群青色調下,透著一份質樸的寧靜。

點彩派畫家喬治·修拉的《大碗島的星期天下午》中的大碗島(又譯作大杰特島)實際位于現在的拉德芳斯商業區不遠處。
這副精細的點彩畫耗時兩年多,在1884年修拉剛開始進行創作時,這裏還只是一個遠離市郊的休息寓所。後來經過工業革命,曾作爲工業場地,不過現今已是公共花園和住宅開發用地。


梵高也曾在此創作點彩畫。

科比埃爾島與亨利·盧梭很有緣分。
盧梭直到49歲才真正開始投入繪畫事業,自學成才的他聲稱“大自然就是老師”,他的畫被認爲具有純真、原始的風格。除了大自然,他的繪畫靈感還取材于植物圖畫書、野生動植物標本,這讓他的畫看起來略微有一些類似科學標本插畫的風格。
他的《耍蛇人》就是在科比埃爾島上畫的,通過想像他把島上的風景幻化成具有神話意味的原始森林。


有些島的功能特別神奇。位于巴黎77區的聖艾蒂安島上有一大半面積都貢獻給了默倫集中監獄。這個監獄的前身是1838年初設的法國中央監獄,是法國最早的一批大型集中監獄之一,主要用來關押重刑犯。

有的島則只是一個水壩,如同樣位于77區的活水鎖島(écluse de vives-eaux),它的存在是爲了更好的管理塞納河的水位,在需要的時候爲不同體量的船隻放行。

塞納河是巴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自2004年,備受矚目的“重塑巴黎”競賽舉辦以來,巴黎便涌現了許多重新激活城市空間的創新想法。其延伸項目“重塑巴黎II”以及“重塑塞納河”項目逐流而下,從巴黎延伸至勒阿弗爾。
現在“重塑塞納河”項目已經推行了兩個階段,主要是爲了在塞納河的島嶼集群上試驗都市空間的更多可能性,如設立船上麵包店、浮動藝術中心、駁船酒店等項目。



塞納河上的“島嶼的發明”至今仍沒有停止,它們每一個都保持著某種烏托邦的特徵,是建築的理想試驗場。如果將這些島嶼合起來看,就形成了⼀個波動中的點狀城市,包含監獄、 游泳池、⼯⼚、度假地、倉庫、花園、賭場、皇宮、平⺠窟。
這種异質、不協調的空間鏈條,背後是巴黎這個城市功能的變動不居:它沒有被⼀個特定的時代凍結,同時也是現代城市規劃中狹窄的自由空間,是隱藏在龐大都市中的創造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