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遊文化 字遊文化

中國最詩意的高鐵,串起了“唐詩之路”

wordtour
4月前十方遊蹤
100 0 0

本文轉載自九行公衆號(ID: jiuxing_neweekly) ,作者:箋語

中國最詩意的高鐵,串起了“唐詩之路”-字遊文化

身在基建狂魔大本營,中國高鐵總是能讓老藝術家一把子感動住。

比如串聯起湘西美景的張吉懷高鐵,一口氣游遍大半個湖南都不是夢;拉林鐵路讓復興號首次開進西藏,拉薩和林芝之間近四百公里的高原山路被縮短成了三個半小時;敦白高鐵更是把東北聖山從傳說拉進現實,14座城市高鐵直通長白山山脚,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在尋山的換乘過程中走丟了……

中國最詩意的高鐵,串起了“唐詩之路”-字遊文化
△靜臥在長白山的鐵路,給這片淨土帶來了一些熱鬧。/圖蟲創意

而2021年一口氣上新了三條美景專綫的中國高鐵,2022年似乎也沒有要放慢脚步的意思。

今年1月8日,串聯起杭州、紹興、台州三市,基本覆蓋浙江東部的杭台高鐵通車運營。

杭台高鐵除了讓“杭台一小時交通圈”成爲現實,還結束了嵊州、新昌、天臺三縣不通鐵路的歷史,極大提升了通勤的便利指數。

中國最詩意的高鐵,串起了“唐詩之路”-字遊文化
△杭台鐵路走向示意圖。/上鐵融媒體中心

更重要的是,這條與“浙東唐詩之路”高度重合的高鐵,短短不過三百公里,却凝練了讓晋唐時期無數文人墨客爲之折腰贊嘆的美景美食。

浙江詩意的山水,那些折叠在古詩讀本裏、讓人無限嚮往的二維世界,將被這班時速350公里的高鐵充分展開。

當“一夜飛度鏡湖月”從夢境變成現實,李白看了估計都忍不住上車,重新打卡一回。

01 一條剡溪,串起半部《全唐詩》

全篇背誦的記憶難以消磨,也讓我們從小就篤定了江浙一帶都是詩做的。

前兩年,趁著古文復興、詩詞火熱,洞悉了流量密碼的浙江提出了“詩路文化帶發展規劃”,在秀麗的省際版圖之上畫出了浙東唐詩之路、大運河詩路、錢塘江詩路和甌江山水詩路四條詩路。

中國最詩意的高鐵,串起了“唐詩之路”-字遊文化
△杭台鐵路試運行資料 / 越牛視頻

詩文堆砌起江南古韵,而浙東唐詩之路,無疑是其中最耀眼的一條。

說起唐詩,總繞不過當時定都所在的陝西。從西安市藍田縣蜿蜒而出的一條“唐詩古道”上,就曾吸引230多位詩人在此留下四百多首詩篇。

中國最詩意的高鐵,串起了“唐詩之路”-字遊文化
△陝西西安大唐不夜城/圖蟲

而平平無奇的浙東,雖然唐朝時幷不靠近政治經濟中心,但文化輸出上可一點都不遜色。

翻開九百卷的《全唐詩》,共有451位唐代詩人在此留下足迹,是唐詩古道的一倍之多。他們咏物、言志,揮毫潑墨,洋洋灑灑的1500多首詩文便落滿了浙東的青山碧水。

這條由唐詩鋪就的路綫,以水爲綫,以山野、古刹爲珠,蜿蜒兩百多公里,串聯起了古稱“越州”的紹興、古稱“明州”的寧波、古稱“處州”的麗水、古稱“婺州”的金華以及台州、溫州、衢州的浙東七州。

其中紹興和台州一段,堪稱精華中的精華。

中國最詩意的高鐵,串起了“唐詩之路”-字遊文化
△紹興/圖蟲

以蘇軾錢塘江觀潮時曾到過的西興渡口爲起點。之後船行至紹興鑒湖,沿著浙東運河一路東南而下,經曹娥江,入剡溪,途經道教名山天姥山、佛教發源地天臺山等名山,最後在爲《徐霞客游記》開篇的天臺山石梁飛瀑劃上句號。

詩人常把一首詩裏最爲關鍵的字奉爲“詩眼”,而浙東唐詩之路的詩眼,便是剡溪。

最先提出“浙東唐詩之路”概念的學者竺岳兵,曾生動地將浙東比喻成一個倒置的“爪”字:起筆那一撇是雄踞浙江南大門的括蒼山,而縱向排列的三筆,則是會稽山、四明山、天臺山,而此三山交匯處的盆地,便是曹娥江的上游——剡溪所流經的地方。

作爲游覽浙東山水的必經之地,進可達杭州紹興,退可抵天姥、天臺等奇峰,剡溪也就成了出鏡最多的浙東山水名片。

中國最詩意的高鐵,串起了“唐詩之路”-字遊文化
△雲上觀剡溪/視頻截圖

山水詩的創始人謝靈運曾在剡溪兩岸游歷,最終隱居于嶀浦嶺上;生性狂放的王羲之也曾因留戀此地的清靜自在,“六拒帝詔”而終老于此;繼承了父親王羲之放蕩不羈愛自由的秉性,王子猷“雪夜訪戴”時也曾在九曲剡溪泛棹溯舟;

和李白同款豪情,相談甚歡時不惜“金龜換酒”的賀知章,告老還鄉之際,唐玄宗也曾“詔賜鏡湖剡溪一曲”,讓他在鏡湖和剡溪交接的地方尋得了一處避世隱身之地。

而李白和杜甫兩位唐詩代言人,更是直球式地表達過對剡溪的痴迷。你一句“此行不爲鱸魚膾,自愛名山入剡中”,我一句“剡溪蘊秀异,欲罷不能忘”,恨不得直接在此地全款買房。

打工人懂的都懂,比起“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顔”的滿腹憋屈,誰能拒絕剡溪“竹色溪下綠,荷花鏡裏香”的安寧從容?

02 唐朝詩人,爲何偏愛浙東

而浙東能引來文人墨客按頭安利,當然不僅僅是因爲剡溪。

走進三維的唐詩之路,你會發現這塊由浙東丘陵向茫茫東海過渡的褶皺區,藏著太多惹人神往的秘密。

和所有名留青史的地標一樣,浙東的魅力值,也離不開無可挑剔的自然風光。白居易就曾是這片山水的死忠粉,誇贊起來,一句“東南山水,越爲首,剡爲面,沃洲、天姥爲眉目”,就篤定得讓人難以反駁。

中國最詩意的高鐵,串起了“唐詩之路”-字遊文化
△天姥山/《航拍中國》截圖

與語文課本打交道這麽多年,我們早已摸清古人篩選出游地時的兩大原則,不過是可船行而至,可登高而歌。

而浙東運河、曹娥江、剡溪鋪就了水上航道,會稽山、天臺山、四明山圍合而成世外桃源,這樣的浙東,注定爲詩意而生。

當紹興和小橋流水烏篷船的意象鎖死,誰能想到在紹興與寧波和台州交界的南部,還存在著畫風與氤氳的江南水鄉截然不同的新昌。

造型奇特,形似香爐、馬鞍或覆鐘的十九座山峰相連,山內有可穿山而過的巨大岩洞,山外是秀水繞山的千丈幽谷。在古裝劇裏頻繁出鏡的穿岩十九峰,讓新昌自帶一抹濃得化不開的俠義江湖氣。

中國最詩意的高鐵,串起了“唐詩之路”-字遊文化
△在新昌吟誦李白詩/《還有詩和遠方》截圖

李白那首《夢游天姥吟留別》,更是天姥山和天臺山仙界氣質的最好注解。雖然只有寥寥幾筆,但與天相接的高冷形象,也足以透過“勢拔五岳掩赤城”的描述,和謝靈運“高高入雲霓”的鋪墊,而讓人難以磨滅記憶。

白居易把天姥山比作黛眉,沃洲湖就是那只攫住人心的眼睛。以澄澈的湖水爲界,一岸是深邃而隱秘的青山,一岸是被十裏桃林和油菜花海點綴得過分熱鬧的田園。

兩個世界,一種閑情,游走在這樣移步換景的畫卷裏,任誰都能升騰起壓制不住的詩興。

中國最詩意的高鐵,串起了“唐詩之路”-字遊文化
△中國高鐵串起“唐詩之路”/圖蟲

可如果徒有花瓶一般的畫皮,浙東也成不了唐詩之路。

東晋時期,以王、謝兩大家族爲代表的風流名士們,爲了避開吳人的勢力範圍,選擇南渡錢塘江,來到相對冷門的會稽求田問舍,這樣既能離權力不太遠,又能離紛爭不太近。他們縱意丘壑,把吟風弄月的雅趣也一同播撒在浙東大地上。

王羲之慕道,曾與道士“共修服食,采藥石,泛滄海” ,來到浙東這塊經歷了六朝積累,道教、佛教都盛極一時的地方,可謂如魚得水。要知道,道教公認的洞天福地中,浙東就占到了二三十餘處,如果要票選求仙問道的最佳去處,浙東不能穩坐前三,也能躋身前十。

而從供奉著巨大佛像的彌勒道場雪竇山,和擁有四百多座古刹、隨處都能聞到香味的天臺,可知浙東,也曾是佛教中國化的中心地帶。

中國最詩意的高鐵,串起了“唐詩之路”-字遊文化
△中國佛教第五大名山—雪竇山彌勒菩薩道場/視頻截圖

也因此,六朝之後的浙東,成了禮佛、求仙的熱門目的地。更少不了的,是晋室南渡在這裏書寫的奇聞逸事,也吸引了諸如李白這種,因爲崇拜謝靈運和謝脁而前來打卡追星的迷弟。

你喜歡的樣子它都有,試問這樣的浙東,怎能不滿足困于俗世之中的詩人們,放飛自我時的所有想像?

03 雷同的山水,不重樣的美味

比起古人只能乘船泛舟尋覓山水,如今坐著高鐵重走唐詩之路,除了零難度係數就能飽覽同款的神仙美景之外,放飛靈魂的同時,還能讓舌尖得到無上滿足。

凡爾賽一點的吃法,是早上在嵊州享受了小籠湯包、粽子帶來的碳水快樂後,晚上就能轉場台州,領略“正月雪裏梅,二月桃花鯔,三鯧四鰳,五呼六淡”的海鮮大餐。

可別小瞧了這兩類看似平平無奇的出品。要知道,在小籠包遍地開花的浙江,嵊州一直被認爲是小籠包宇宙的起點。

中國最詩意的高鐵,串起了“唐詩之路”-字遊文化
△小籠包宇宙起點——嵊州/圖蟲

數據顯示,這座人口不到70萬的縣城,走出了8萬名製作小籠包的師傅,支撑起了全國3萬家售賣小籠包的門店。不誇張地說,那些挂著“杭州小籠包”招牌的店鋪,在後厨默默輸出美味的可能是一位來自嵊州的包點師傅。

據說,嵊州人做包子的歷史可以追溯至大禹時期,這種無人能敵的經驗加成,讓嵊州人在小籠包的製作上總能任性使用創意。

猪肉餡加薑末、香葱的小籠包或許隨處可見,但混入了白豆腐和蝦腦、鮮香加倍,滑嫩滿分的豆腐饅頭就只能在這裏吃到。

比起嵊州簡單粗暴的碳水攻擊,台州的花活兒顯然要多得多。

中國最詩意的高鐵,串起了“唐詩之路”-字遊文化
△靠海的台州/視頻截圖

背山面海的地理優勢,讓來自海洋的饋贈可以每個月不重樣地承包台州人的餐桌。而海的味道之外,台州的美食風格之多變,簡直讓人找不到固定的形容詞來與之相配。

在台州,你可以看到湯圓包肉還不封口的奇妙創作。

這種被稱爲“炊圓”的食物,結合了糯米圈粉的口感和猪肉餡讓人欲罷不能的鹹香,吃的時候朝鮮肉露餡的那面灌入幾滴醬油,再配上一口猪骨燉成的清湯,嘴巴裏熱鬧得像開了一場轟趴。

中國最詩意的高鐵,串起了“唐詩之路”-字遊文化
△看著這油汁都快饞死了!/視頻截圖

和這種被陳曉卿戲稱爲“來不及封口的肉湯圓”形成鮮明反差的,是撞款東北女士菜“雪衣豆沙”的蛋清羊尾。

這道菜從打發蛋白的第一步起就透著講究,蛋白要純手工打發到可以立住筷子,裹上蛋清的豆沙要炸至表面鵝黃,這樣才能做到蓬鬆軟綿如羊尾、入口即化的完美形態。

中國最詩意的高鐵,串起了“唐詩之路”-字遊文化
△蛋清羊尾/《小吃中國》截圖

炊圓和蛋清羊尾,一粗一細,就像浙東唐詩之路的飲食縮影。這片土地上的山水雖有雷同,但美食風格可謂迥异。

比如物産豐饒的紹興,算得上魚米之鄉中的典範。當季的食物享用不盡,便會在保藏上用足功夫。

用黃酒灌醉蝦蟹、糟鹵葷素;一壇腌制到纖維都化爲果凍狀的陳年莧菜梗,可以爲豆腐和冬瓜等食材提供改變它們一生的臭鹵水;長毛的千張卷,發黑的烏乾菜,當吃到能把“臭、腐、黴”都做得如此下飯的紹興菜,誰還能想到以鮮取勝的嵊州小籠包也是這座城市的美食名片。

中國最詩意的高鐵,串起了“唐詩之路”-字遊文化
△寧波的飯桌上/圖蟲

而和紹興同在寧紹平原的寧波,更是把臭和鮮都難以割捨的喜好擺上檯面。縱使東海的泥螺、鰻魚、梭子蟹讓人鮮掉眉毛,可食欲不振時,能讓每個吃貨重振雄風的,還是放在厨房角落、不起眼的那瓮海納百川,收留過春笋、茭白、莧菜梗的陳年老鹵。

唐詩的反復吟咏或許曾讓浙東丟失些許神秘,但你永遠可以相信老藝術家,這些套路够深的風味,永遠不會讓你在“唐詩之路”上,丟失拆盲盒的驚喜。

-END-

0
本文系作者 @wordtour 原创发布在 字遊文化。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我在敦煌修壁畫,面壁了四十年仍想繼續
上一篇
900年前,驚艶世人的不只是《千里江山圖》
下一篇
评论 (0)
再想想
随便看看
中國最會嘮的大爺,都坐在這兒了
2周前
中國最大的西梅縣城,甜翻了
2周前
最會吃魚的地方,不在沿海
2周前
剛剛謝幕,埃及電影正在崛起!
3周前
這座遍地是“金”的小城,香爆了
3周前
相关文章
中國最會嘮的大爺,都坐在這兒了
中國最大的西梅縣城,甜翻了
最會吃魚的地方,不在沿海
這座遍地是“金”的小城,香爆了

王蒙 王蒙
王蒙 王蒙
Copyright © 2023 字遊文化
  • 请到 [后台->外观->菜单] 中设置菜单
热门搜索
  • 戴冠青
  • 泉州
  • 宾州
  • 美国大选
  • 罗克格伦
  • 新加坡 台灣
wordtour
行者無疆,思亦無涯。「字遊文化」為你打造活精緻、心自由的美好生活。
222 文章
0 评论
4 喜欢
  • 0
  • 0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