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遊文化 字遊文化

900年前,驚艶世人的不只是《千里江山圖》

wordtour
2月前人文歷史
57 0 0

本文獲好酒地理局授權轉載

剛剛看過虎年春晚的朋友,想必對已經刷屏的《只此青綠》印象深刻。

900年前,驚艶世人的不只是《千里江山圖》-字遊文化
▲劇照來源:中國東方演藝集團

這支取材于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圖》的舞蹈詩劇,營造了一段跨越千年的中式美學夢境,也讓人再度驚艶于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900年前,驚艶世人的不只是《千里江山圖》-字遊文化
▲《千里江山圖》(局部)

「《千里江山圖》是以石青、石綠等礦物質爲主要顔料,被稱爲“青綠山水”,是我國山水畫技法中發展較早的一種。」

說到傳統文化,除了一些傳世名畫,傳世的名酒其實也有不少。

剛剛過去的2021年,是中國現代考古學誕生100周年。整整百年的考古行動中,來自不同年代的釀酒裝置、酒器酒具不斷被發掘、鑒定和珍藏。

那些古老的器物和遺迹,爲何如此重要?

900年前,驚艶世人的不只是《千里江山圖》-字遊文化
▲夏代乳釘紋銅爵

這不是有標準答案的問題。但可以確定的是,酒行業對自身來路的認知,很多都源于這些文物和它背後的悠長歷史。

如果將一些重要的考古成果與史料、文學作品中的信息結合起來,一幅幅古代生活畫卷便生動地呈現在我們面前,讓人身臨其境,仿佛一場時光之旅——在過去的某一時期,它確實是人們所親歷的生活。

01 明朝的一場醉

假如穿越到明朝,愛好喝酒的你或許將有一番奇遇。

作爲《金瓶梅》的熱心讀者,你記得書中關于飲酒場面的描述多達300餘次,涉及金華酒、葡萄酒、茉莉酒、藥五香酒、竹葉青酒、菊花酒、艾酒、麻姑酒、豆酒、羊羔酒、老酒、南酒、燒酒等數十個品種。

900年前,驚艶世人的不只是《千里江山圖》-字遊文化

機智的你據此判斷,明朝的釀酒業應當非常發達。轉眼之間,你來到了500多年前的成都,在一片快活的語調中,看見人來人往、商賈繁榮,飯館、酒樓、茶鋪,錦緞絲帛,各種風月場所,一派富庶繁華。

彼時的成都爲蜀王封地,稱得上明朝財力最雄厚的番府之一。

900年前,驚艶世人的不只是《千里江山圖》-字遊文化

第一代蜀王是朱元璋第十一子朱椿,于洪武十一年册封。此後近200年,朱椿的後代在這裏生活、繁衍,共誕生了十五代蜀王。

在蜀王的治理下,自然條件優渥的成都不僅錢糧充足,商業也十分發達。熱鬧的街市上,你可以隨意走進一家酒樓、酒館,抑或專門售酒的店鋪。

900年前,驚艶世人的不只是《千里江山圖》-字遊文化
▲古成都水井街復原模型

在靠近河道、碼頭與驛站的地方,你看上了一家比較氣派又不過分華麗的酒樓。當掌櫃掀開封壇,一股酒香迅速將你包圍。

見酒體非常清透,你捧著一隻青花瓷碗,準備一飲而盡。可惜沒能成功,酒入喉頭,帶來些許灼燒感,你迅速决定,“酒嘛,還是要慢慢品”。這酒有點烈,喝起來挺“有勁兒”。顯然,這不是以糯米爲原料的發酵酒,很可能是高粱釀造的蒸餾酒。

900年前,驚艶世人的不只是《千里江山圖》-字遊文化

實際上,明太祖朱元璋打下天下後,因國民經濟受損、糧食供應緊缺、百姓尚存溫飽問題,曾嚴令禁止酒類生産,甚至直接限制糯米耕種,以期杜絕釀酒對糧食的消耗。後來經過20年左右的休養生息,經濟發展、民生改善之後,對釀酒的限制開始鬆動。

可以粗淺地推測,朱元璋對耕種糯米的限制,迫使人們將其他作物用于釀酒,反倒從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明朝酒類的多樣化,間接推動了釀酒技術的進步。

你與鄰桌酒客熱情搭訕,闊氣地將對方的酒錢算在自己賬上,由此換來了一番友好的攀談。從對方口中,你得知這是整條街上頗有口碑的一家酒館,酒就是從後院釀出來的。

同樣的糧、同樣的水,但就是比別人家的好喝一點,也說不上爲什麽,“可能是手藝的問題吧”。掌櫃被你的熱忱打動,破例帶你到後院釀酒的地方看看。

900年前,驚艶世人的不只是《千里江山圖》-字遊文化
▲水井坊釀酒作坊遺址

走進這座釀酒作坊,走過寬敞的晾堂,你看見糧食正在地上攤晾。不遠處有各種各樣的工具,其中一個木質、分層的裝置,下面可以點火,外部連接著導管,你曾在博物館裏見過,用現在的話說,它是用來蒸酒的蒸餾設備。

再往裏走,你看到了一口口長方形的窖池。這令你十分吃驚,心說:“雖然沒有任何現代化可言,但從原理來看,這跟21世紀的釀酒車間,也差不太多呀。”

900年前,驚艶世人的不只是《千里江山圖》-字遊文化

聯想到酒館所處的位置,想到碼頭、驛站和路的走向,你恍然大悟,搞不好這是一個熟悉的地方。

你曾看過資料,1998~1999年,成都水井街上曾發現了明清兩代的釀酒作坊遺迹。挖掘出晾堂3座、酒窖8口、爐灶4座、灰坑4個及路基、木柱、釀酒設備基座等,幷有大量青花瓷片。

900年前,驚艶世人的不只是《千里江山圖》-字遊文化
▲水井坊釀酒作坊遺址這一遺址的發現,還入選了“1999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

借著這一契機,水井坊品牌聲名鵲起。

 “太神奇了”,你心說。這個熱情的老掌櫃肯定想像不到,這個釀酒作坊將會沿用數百年,幷在20世紀末令考古學家爲之一振。

02 穿越古今的美酒世界

在水井街酒坊遺址被發現的千禧年前後,多處古代釀酒作坊被發掘。

它們形成于元、明、清等不同時代,分布在不同地域,成爲酒行業瞭解自身來路的重要實物。

900年前,驚艶世人的不只是《千里江山圖》-字遊文化

2002年6月,江西李渡酒業對老廠無形堂生産車間進行改擴建時,發現了一個古老的陶缸,經過考古部門的發掘,一個完整齊全的釀酒遺址呈現在世人面前:

遺址呈凸字形分布,面積約爲1.5萬平方米,挖掘面積約350平方米,挖掘出的爐灶、晾堂、蒸餾設施、水溝和墻基是明朝的;陶質地缸、酒窖、水井則是元代的。

900年前,驚艶世人的不只是《千里江山圖》-字遊文化
▲李渡元代燒酒作坊遺址

另一個影響重大的酒業考古成果,是劍南春“天益老號”酒坊遺址。

2004年,考古部門在800平方米的挖掘面積中,清理出土了一大批和白酒釀造工藝密切相關的遺迹現象,包括酒窖26口、爐灶5座、水井1口、晾堂2座以及糧倉、池子、水溝、蒸餾設施等各種生産要素。

不僅如此,“天益老號”酒坊遺址還發現了大麯窖。

900年前,驚艶世人的不只是《千里江山圖》-字遊文化
▲劍南春天益老號酒坊遺址該遺址

清晰地展現了從原料浸泡、蒸煮、制曲、拌曲發酵,到蒸餾釀酒、廢水排放整個中國傳統白酒釀造工藝的全過程。根據地層關係和出土物,考古專家將其年代推斷爲清代到民國時期,其中大麯窖是清代早期。

此外,瀘州老窖古窖池群及釀酒作坊、宜賓糟房頭釀酒作坊遺址等,都對酒業歷史文化研究大有裨益。

900年前,驚艶世人的不只是《千里江山圖》-字遊文化
▲瀘州老窖國寶窖池群

除了上述釀酒作坊遺址,還有一件頗爲奇妙的事印證著連綿不絕的酒業歷史進程。

國家博物館衆多瑰麗的藏品中,竟混迹著一塊黑乎乎的泥巴。那是一塊穿越600多年歷史的古窖泥,來自中國現存最早的地穴式曲酒發酵窖池群——五糧液古窖池群。

900年前,驚艶世人的不只是《千里江山圖》-字遊文化

因爲泥巴內部活躍著古老的微生物菌群,它被稱作國家博物館衆多藏品中唯一一件“活國寶”。

事件起因可以追溯到1964年。一天,在四川宜賓五糧液的長髮升酒坊裏,一位釀酒工人在整理窖池時,雙手偶然間在柔軟的窖泥中碰到了一塊硬物。當他小心翼翼地撥開泥土,一塊破舊的碎瓷片出現在眼前。

900年前,驚艶世人的不只是《千里江山圖》-字遊文化
▲五糧液長髮升古窖池

經過考古學家的鑒定,從瓷片以及長髮升酒坊的建築風格,專家最終得出鑒定:長髮升酒坊爲明代老窖,在出土的陶瓷片上,考古專家發現了經過600多年的繁衍生息,存活至今的微生物群落。

假如你不是到明朝的成都,而是到了其他城市和地域,或許也將見到鮮活的釀酒景象,這是那些考古發現所引發的遐想。

03 酒器賞鑒之旅

一場酒器賞鑒之旅經歷了明朝的一場醉,見識了衆多古老的釀酒作坊之後,等待你的,將是一場跨越不同年代的酒器賞鑒之旅。

說實話,你對古代酒器的第一印象是字都好難寫。

就比如《詩經》裏出現兕觥 [sì gōng]、金罍[léi],又不好寫,又不會讀。但反過來一想,光酒器就有這麽多複雜的稱謂,足見對喝酒這件事,古人是相當認真的。

早在史前文明時期,就有了比較特別的飲酒器具。比如在大汶口文化時期,一些地域就能見到觚形杯、高柄杯、筒形杯等酒器。

900年前,驚艶世人的不只是《千里江山圖》-字遊文化
▲黑陶高柄杯 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

2003年11月13日,在安徽省蒙城縣尉遲寺史前遺址,考過工作者發現大量原始人盛酒用的器具。其中有一種叫“蛋殼陶”的高筒杯,做工非常精細,杯壁如鶏蛋殼般薄,高15公分,上口和今天的玻璃口杯一樣大。

900年前,驚艶世人的不只是《千里江山圖》-字遊文化
▲蛋殼黑陶高柄杯觥[gōng]是一種使用年代相當久遠的酒器,流行于商晚期至西周早期。

在河南省博物館,你曾見過一件牛形銅觥,牛身上還裝飾有鳳鳥紋、龍紋,背上伏著一隻小小的虎。那是1977年出土于衡陽市蒸水北岸包家檯子的商朝物件。

900年前,驚艶世人的不只是《千里江山圖》-字遊文化
▲牛形銅觥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器物仍然以青銅器爲主,酒器當然也不例外。

1933年,安徽省壽縣楚王墓曾出土一件大型青銅盛酒器——獸耳罍。此罍體型矮胖,圓口、直頸、廣肩、鼓腹、圈足,重達9.6公斤,兩側有對稱獸耳銜環,腹部飾模印羽紋(又稱雲紋),那是戰國時期楚國的器物,現藏于安徽省博物館。

900年前,驚艶世人的不只是《千里江山圖》-字遊文化
▲戰國獸耳罍

商周之後,你最嚮往的是大一統的西漢王朝。但假如你恰好來到漢武帝時期,最好不要隨便攢局,因爲你很可能會爲此付出金錢的代價。

當時有明文規定:“三人以上,無故群飲,罰金四兩。”

當然,這個限制性條款恰恰反映了漢代人對酒的熱忱,如果不是聚衆飲酒的熱情過高,應該也不至于上升到政策性限制。總之,還是要奉勸你,不要貪圖人多熱鬧,找一位酒友對飲就够了。

在漢代喝酒,如果天氣寒冷,你可能會用一種叫樽的酒器來溫酒。

跟你之前的設想不太一樣,漢代的樽是個“大塊頭”,不是直接用來喝酒的酒杯,而是一種溫酒、盛酒的器具。

900年前,驚艶世人的不只是《千里江山圖》-字遊文化
▲胡傅溫酒樽

1962年,山西右玉縣曾出土西漢中陵胡傅溫酒樽,同時出土兩件,形制幾乎完全一樣,只是鐫刻在口沿上的銘文稍有不同。

兩件銘文均爲“中陵胡傅銅溫酒樽,重廿四斤,河平三年造。”

其中一件銘文最末多了一個“二”字,也許是表明這是第二件。

至于飲酒器具,你可能會用一種耳杯,也許是玉制的,也可以是青銅的,或者是漢代盛行的漆器。

900年前,驚艶世人的不只是《千里江山圖》-字遊文化
▲馬王堆漢墓出土西漢“君幸酒”漆耳杯

2015年發掘的江西南昌西漢海昏侯墓,隨葬內容之豐富、奢華令人嘆爲觀止。其出土的各類文物足有一萬多件,其中金器480件,重量超120公斤,另有漢五銖錢近200萬枚,重餘十噸。

這些浩瀚的文物中,當然有不少精美酒器,最多的是耳杯,玉耳杯、青銅耳杯、漆耳杯,造型多樣。

900年前,驚艶世人的不只是《千里江山圖》-字遊文化
▲海昏侯墓出土玉耳杯

青銅盉也是海昏侯墓出土的一種器物,據考古學家推測,它應該是一種盛酒器,兼可用作溫酒或調和酒與水的器具。

漢代之後,你决定去看看隋唐的酒器。相隔600年,隋唐時期的社會風貌與兩漢有了很大差別。

此時的長安街頭熱鬧繁榮,人們熱情奔放,大街上碰到一個胡人,也用不著大驚小怪。

900年前,驚艶世人的不只是《千里江山圖》-字遊文化
▲隋·雙身龍耳白釉瓶

隋朝的酒器已經達到了較高的工藝水平。1957年,在陝西西安發掘的隋代李靜訓墓中出土了一批精美酒器。

其中,雙身龍耳白釉瓶、金扣玉杯和高足金杯等皆優美秀致,展現出隋朝工匠的高超技藝。

唐朝更是我國歷史上的三彩酒器、瓷酒器和金銀酒器發展的黃金時代。

大名鼎鼎的唐三彩,是一種由醬黃、浮白、葱綠三種顔色組成,間有翠藍的艶麗低溫釉陶器,明麗、美觀。

900年前,驚艶世人的不只是《千里江山圖》-字遊文化
▲唐·三彩雙魚壺

1992年,在陝西省長安縣南裏王村的一座唐墓中,考古學家發現了唐代三彩酒器中少有的模仿動物形象的酒器——三彩雙魚壺,壺體由兩條腹部相連的鯉魚構成,扁扁的壺身煞是可愛,兩魚頭頂部各有一鼻,可以穿繩系提,器口較小,被兩魚嘴共同承起,除魚尾處外皆施三彩釉。

唐代的青瓷和白瓷酒器亦頗負盛名,品類也比較多樣,包括聯體壺、執壺、盞、杯、碗、盅、雙耳瓶等。

900年前,驚艶世人的不只是《千里江山圖》-字遊文化
▲唐·白釉雙龍耳瓶

風氣開放的唐朝之後,宋人用超高的美學造詣,帶來了文化和藝術領域的另一場繁榮。

站在21世紀的今天,宋代的美學和生活方式仍令大批文藝青年嚮往。所以,你沒有理由不去看看宋代的酒器。

宋代酒器以瓷器爲主,當然也有金銀器,組合形式主要有台盞、執壺,以及與執壺(也稱注子)相配套的溫碗、裝酒用的經瓶(即梅瓶)等。

900年前,驚艶世人的不只是《千里江山圖》-字遊文化
▲宋·定窑白釉刻花花卉紋梅瓶

宋人飲酒,需先將儲存在梅瓶中的酒倒入執壺,借助溫碗內的熱水加溫,然後再斟在台盞或盤盞中飲用,宋徽宗趙佶《文會圖》等畫作均有這種執壺、溫碗及台盞配合使用的情形。

900年前,驚艶世人的不只是《千里江山圖》-字遊文化
▲宋·景德鎮窑青白釉刻花注壺、溫碗

1981年,北京八寶山遼統和十三年韓佚墓出土了成套的越窑青瓷注子溫碗及台盞;1993年,四川彭州市西大街宋代金銀器窖藏有數套銀經瓶、銀台盞、銀注子、銀溫碗出土。

故宮博物院還收藏著一把宋代西村窑青白釉刻花鳳首壺,造型雕花極爲考究。

900年前,驚艶世人的不只是《千里江山圖》-字遊文化
▲宋·西村窑青白釉刻花鳳首壺

當然,在故宮博物院大量保存的是明清兩代的酒器。比如,明洪武時期青花花卉紋執壺、青玉竹節杯,清代宮廷的金鏨花雲龍紋執壺、反瓷鏤空荔枝式杯等。

900年前,驚艶世人的不只是《千里江山圖》-字遊文化
▲明·青花花卉紋執壺

你會發現,雖然一些明清酒器帶著富麗堂皇的宮廷風格,奢侈昂貴,但一些民間的酒器,大體來說已經跟你小時候爺爺的酒壺比較接近。

這次酒器鑒賞之旅讓你大飽眼福,在那些酒器的變遷中,那些過去的生活,似乎有一種特殊的魅力,深深吸引著你的思緒。

900年前,驚艶世人的不只是《千里江山圖》-字遊文化

你不由感慨,在遙望不可及的遠古時代,竟留有如此豐富的釀酒痕迹,人們可以從中窺探當時的社會樣貌,是多麽神奇的一件事。

回到當下,接下來將有怎樣的考古發現,今天的釀酒文明又將帶給歷史怎樣的驚喜,或許那是第二個考古100年所蘊藏的驚喜。

-END-

0
本文系作者 @wordtour 原创发布在 字遊文化。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中國最詩意的高鐵,串起了“唐詩之路”
上一篇
新疆北部這個雪村,火了
下一篇
评论 (0)
再想想
随便看看
今年旅游爆款聖地昆明,真沒法低調了
1天前
緬甸蒲甘,震撼人心!
2天前
香港的海上金鑾寶殿,下場太過凄慘
6天前
00後女大學生,在工地考古
1周前
甜食第一省是它,你不反对吧?
2周前
相关文章
今年旅游爆款聖地昆明,真沒法低調了
緬甸蒲甘,震撼人心!
香港的海上金鑾寶殿,下場太過凄慘
國寶成團!快來看“唐三彩”樂隊秀

王蒙 王蒙
王蒙 王蒙
Copyright © 2023 字遊文化
  • 请到 [后台->外观->菜单] 中设置菜单
热门搜索
  • 戴冠青
  • 泉州
  • 宾州
  • 美国大选
  • 罗克格伦
  • 新加坡 台灣
wordtour
行者無疆,思亦無涯。「字遊文化」為你打造活精緻、心自由的美好生活。
199 文章
0 评论
4 喜欢
  • 0
  • 0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