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奧斯卡獲獎影片都是在哪裏拍的?
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故鄉與世界,文:劉大俠

剛剛落幕的第94届奧斯卡獎揭曉了最佳影片在內的個獎項的獲獎結果。《健聽女孩》獲得了最佳影片,而除此之外,今年十部入圍最佳影片的作品都在青睞和地點有關的故事。
這兩年,電影行業過得幷不容易。
自2019年末,新冠疫情開始在世界蔓延,電影産業就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打擊。院綫關門,多部電影撤檔延期之外,許多正在拍攝和籌備中的項目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特別是一些大片,之前動輒全球數地巡游式的取景之路也被迫中止。除了無法自由移動的局限,演員與工作人員的健康安全問題也是劇組面臨的困難。
但電影行業內的逐夢人們仍然積極地在困境中尋找新的出路。遠行不便,從某個角度來說也使得人們更加關注身邊的風景。
例如《駕駛我的車》,原本拍攝前預定將主要取景地定在韓國釜山,來拍攝自由駕駛汽車的場景。可是因爲疫情韓國的取景也無法完成,拍攝中斷。于是導演修改劇本,改訂廣島爲主辦影片中的國際戲劇節的城市。
而面對安全問題,《不要回頭》劇組則是通過自訂最嚴格的COVID-19協議,來保護600多名演員以及工作人員。

努力與堅持讓電影人們持續爲世界貢獻打動人心的作品,而被疫情困在家裏的我們也能靠著這些故事度過一個個周末。
雖然全球旅行對于大多數我們而言仍具有一定阻礙,不妨讓我們一起跟隨最佳影片提名的作品,來一場奧斯卡環球旅行吧。
01 《健聽女孩》
📍美國馬薩諸塞州格洛斯特
獲獎最佳影片、最佳男配角、最佳改編劇本

故事聚焦在一個聽障家庭中唯一擁有正常聽力的高中女孩露比身上,夢想與現實在她面前激烈碰撞。
2019年中旬,劇組一行人來到馬薩諸塞州格洛斯特取景。導演夏安·海德選擇格洛斯特,部分原因是戲劇發生在漁業社區,也因爲它的視覺吸引力。
對她來說,“(格洛斯特)既有風景如畫的新英格蘭特色,又有工人階級的磨礪”。
在夏安成長過程中,她經常在夏天前往波士頓的北岸,這次她也將許多童年造訪過的地方變成電影布景,比如主人公露比那位熱情的唱詩班老師的住處就是她一位舊友提供的。

馬薩諸塞州歷史悠久的格洛斯特(Gloucester)是美國馬薩諸塞州艾塞克斯縣的一個城市,位于大西洋岸的安角,從波士頓市中心向北驅車45分鐘,便可到達這個美國最古老的海港所在地。
除了沙灘海景,安普角博物館(Cape Ann Museum)也值得一逛。其中美術收藏包括當地的兒子和著名的海洋藝術家菲茨·亨利·萊恩的作品,以及其他著名的畫家和雕塑家的作品。

露比就住在這座城市裏,搖搖欲墜的木板小屋的院子裏堆滿了船、陷阱和漁網。每次和家人一起出海打魚,露比都在忙碌時唱著歌解悶。
可是除了海浪無人回應,因爲聽障的家人們從未能聽到或感受過音樂的魅力……這是現實。
但這部電影之所以動人,是因爲在殘酷的現實中,仍有溫情與希望的流動:母親擔心露比報名音樂學院失敗後可能會難過;哥哥因覺得妹妹的夢想被生活所拖而自責;以及父親在深夜嘗試去“聽”女兒的歌聲——當他伸出雙手觸摸露比脖頸,音符隨著愛抵達每個人的內心深處……




直至露比終于站上了大舞臺,觀衆的掌聲和眼泪讓父母也“看”到了最悠揚的歌聲。
02 《駕駛我的車》
📍廣島
獲獎最佳國際影片

村上春樹的小說原作故事發生在東京,不過濱口龍介最終選擇了廣島作爲主要呈現這個故事的舞臺。


透過鏡頭我們能看到許多廣島的重要地標。比如參加戲劇節的演員們進行露天排練就是在廣島和平紀念公園拍攝。
1945年,廣島遭受了人類歷史上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的慘禍。此後,走上復興之路的廣島市在重建該區域時希望打造成一個能讓人們悼念與反思的場所,于是建成了廣島和平紀念公園這座都心綠島。

而另一處重要取景地是不遠處的廣島市環境局中工廠。在這裏,家福和美咲進行了一次心靈交流。這座好似博物館的建築其實是一座垃圾焚燒廠,位于連接原子彈爆炸圓頂與和平紀念公園的南北軸綫的末端,由曾參與紐約現代藝術館(MoMA)的建築師谷口吉生設計。
該建築的中央二樓是一個被稱爲生態館(エコリアム)的通道,將街道的起點和平紀念公園與瀨戶內海毫無障礙地連接起來。




此外,廣島高速公路4號綫的夜景、廣島國際會議中心等也都在影片中有出現……廣島是一座帶著“傷痕”的城市。
當我們順著鏡頭看到那輛紅色的薩博900在街頭飛馳,窗戶外倒退的廣島街景與隧道連接,小小的密閉車厢裏,音的聲音在卡帶裏不斷循環……光陰轉換間,我們似乎和家福一樣被釘在原地。
但同時,廣島也是一座努力走向明天尋找希望的城市。
正如導演濱口所說“(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男人在妻子去世後重生的故事,而從原子彈的創傷中恢復過來的廣島非常符合故事的理念”。或許觀衆也能和他們一起,打開車內天窗,在故事與風景中找到“出口”。
03 《貝爾法斯特》
📍倫敦等英格蘭地區
獲獎最佳原創劇本

伴隨著“Hello, Belfast! Top of the world !”的呐喊,順著來自山間與記憶深處的迴響,我們跟著肯尼思·布拉納來到了他的故鄉——貝爾法斯特。
這是一部有著濃烈個人感情與回憶的電影。它根據導演兼編劇肯尼思·布拉納童年的真實生活經歷改編,講述了20世紀60年代末的北愛爾蘭動蕩中,一個9歲男孩在貝爾法斯特成長的故事。
不過由于疫情原因,這部電影大部分鏡頭實在倫敦以及英格蘭其他城市完成拍攝的。


漢普郡的范堡羅機場、薩裏郡徹特西鎮的喬布漢姆巷,都被報道爲《貝爾法斯特》的布景地。
北愛爾蘭是英國重要的電影取景地,而作爲北愛爾蘭最大的海港及愛爾蘭島上最大的城市,貝爾法斯特位于愛爾蘭島東北沿海的拉幹河口,貝爾法斯特灣西南側。
這裏擁有壯麗的自然風光,往往用于呈現頗具魔幻的故事場景,取景于此最爲人熟知的莫過于《權力的游戲》。




同時,貝爾法斯特的工業基礎也很雄厚,具有悠久的造船歷史,是著名的泰坦尼克號的建造之地。如今,當年建造它的船臺也成了如今的泰坦尼克號博物館,裝著一段傳奇誕生與悲慘沉沒的歷史。
同時,工業的繁盛也幷未削弱這座城市的藝術氣質,水濱會堂、大劇院和阿爾斯特音樂廳,常年上演各類藝術節目。每年11月份,英國的大型藝術節之一的貝爾法斯特藝術節也會如期舉行。

儘管電影設定在動蕩時期,不安和慌亂鑽進人們的神經,但透過鏡頭,我們更能看到一個溫情的貝爾法斯特。童年回憶的黑白場景下,那些絢爛的生活細節更加得以凸顯。
天真爛漫的孩童,詼諧可愛的祖父母,還有那些親切友好的街坊鄰居……混亂的世界中,人與人之間的愛是最純粹的東西,這些黑暗中的閃光碎片爲我們勾勒出導演記憶中,獨一無二的貝爾法斯特。
04 《犬之力》
📍新西蘭奧塔哥

爲了模擬上世紀20年代的蒙大拿州,《犬之力》 將主要拍攝地點定在了新西蘭南島的奧塔哥(Central Otago)。

Burbank農場與西式小屋實際的拍攝地在奧塔哥的內陸高地:馬尼奧托(Maniototo)的偏遠地區——這裏保持著原始的自然風光,罕見人類曾涉足的痕迹,也曾經是指環王的拍攝地。


在片中我們能看到許多新西蘭特色建築。
喬治在火車站接父母的場景是在宏偉的達尼丁火車站拍攝的。這座令人贊嘆的「薑餅之家(Gingerbread House)」由建築師喬治·楚普(George A. Troup)按照佛蘭德文藝復興(Flemish Renaissance)的風格設計,采用黑色的玄武岩建成表面上采用白色的奧瑪魯(Oamaru)石灰石作爲內飾,幷于1906年正式啓用。
百年過去,達尼丁火車站仍保留在此,1999年經過全面的整修,風采依舊,至今也是南島最著名的建築地標之一。

新西蘭壯闊的自然風光也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一幕是彼得獨自騎馬在荒蠻西部,偶然發現了一具患病的牛尸體。這是在克倫威爾鎮附近的班諾克本流槽歷史保護區 (Bannockburn Sluicing Historic Reserve )中拍攝的。
探險般行進在沙漠上,穿過充滿洞穴、隧道和岩屑的山谷,這片區域是記錄著一段淘金歷史,是150年前金礦礦工們夢想的産物,荒凉中透出的悲傷,壯闊帶來的未知都是此地的魅力。


西部文明,荒蠻牛仔,壓抑與欲望在女性導演的捕捉中以十分細膩的方式得以呈現。
當兩人幷肩看著連綿遠山,遼闊天地間,有人和自己一樣看到了「一隻狂吠的狗」,這何嘗不是一種靈魂深處的極致默契。
05 《玉面情魔》
📍紐約州布法羅

除了在加拿大多倫多的拍攝,“我想找到一個對觀衆來說真的很有趣的城市,一個他們顯然不熟悉的城市”,有著迷人城市建築的布法羅正符合導演吉爾莫·德爾·托羅的這個構想。

位于尼亞加拉河南口,與加拿大伊利堡隔尼亞加拉河相望的布法羅(Buffalo),又稱水牛城,是美國紐約州西部伊利湖東岸的港口城市,也是紐約州第二大城市。
影片下半部分從嘉年華的場景轉到大城市時,布法羅的市政廳最先出現在鏡頭中。這座32層,高378英尺的建築,是美國最大最高的市政建築之一,也是紐約西部最高的建築之一。大樓28層設有觀景台,登上觀景台可以俯瞰整個水牛城與其西部比鄰的伊利湖。


此外斯坦頓前往汽車站尋找茉莉,車站內部則是在被布景改造成公交車站的等候和售票區的布法羅的卡皮爾斯手稿博物館(Karpeles Manuscript Museum)裏拍攝。
卡皮爾斯手稿博物館是世界上最大的私人收藏重要原稿文件的圖書館。其中布法羅分館除了擁有大量館藏,六柱希臘神廟風格的門廊、有凹槽的離子柱和裝飾性的玻璃窗等充滿希臘復興的建築風格也是爲人津津樂道的特色之一。


德爾·托羅曾說,“當你看時代電影時,總是紐約或洛杉磯——整個美國的兩三個城市因其重要的歷史或建築術語而被重新審視”,或許通過這部電影,鏡頭前的觀衆也會對布法羅有更多興趣和瞭解。
06 《沙丘》
📍挪威、約旦
獲獎最佳攝影、最佳剪輯、最佳視覺效果、最佳音響、最佳藝術指導、最佳原創配樂

《沙丘》的大熱讓人們在跟隨主角一同踏上厄拉科斯之旅的同時,也被其真實世界中取景地的震撼美景深深吸引。

電影中卡拉丹場景的拍攝地位于挪威的斯塔特島,我們也專門做過一篇文章介紹《沙丘》的取景地。
電影開篇,風雨中孕育出的卡拉丹(Caladan)星球代表著人性最光輝一面的阿特雷迪斯家族(House Atreides)屹立于此地。而卡拉丹場景的拍攝地正是挪威的斯塔特島。
探索斯塔德可以感受到關于海洋和大自然的力量。它的嚴酷氣候爲人所知,是挪威一年中風暴日最多的地方。而天氣晴朗時,前往當地著名的霍德維克是不少人的選擇,這裏有挪威最好的海浪。



在這部科幻巨作所有的實拍場景中,浩瀚的沙漠絕景占了很大比例。劇組選擇了在約旦最壯觀的沙漠景觀——瓦迪拉姆拍攝這些重要的戲份。
瓦迪拉姆(Wadi Rum),位于約旦南部,靠近沙特阿拉伯邊界。因爲它像月球表面一樣寧靜沉寂,故又被稱作月亮穀。

風化的巨大岩石記載著無形時間的流逝,望不到邊際的純沙沙漠也爲這塊聖境增添了幾分神秘,好像真的到了外太空。但這片“星球”也有不少我們所熟悉的駱駝、狐狸等生物的痕迹,約旦皇家自然生態保護協會還在這裏爲非洲大羚羊建立了一個保護區。所以除了游客、劇組,每年也會有許多動植物學家來到此地。


海洋與沙漠,大自然的壯麗神奇爲這個异星構想提供了絕佳的場地。
07 其他

此外,《不要抬頭》帶我們來到了波士頓。
金融區,德文郡街(Devonshire Street)等波士頓街景都在片中出現。值得一提的是因爲撞上疫情,波士頓的街道上幾乎沒什麽人,拍攝時仿佛灾難片的場景。世界的停頓似乎也與這本影片探討的人類命運故事契合了起來。
同樣受到疫情衝擊的還有《國王理查德》,該片于2020年1月在美國洛杉磯展開主要拍攝,但因爲疫情中途不得不暫停,幷在10月恢復。這部與體育相關的勵志電影,還在克萊蒙特俱樂部等能提供專業世界級網球訓練場地取景。

面對一些熱門的取景地,不同的導演會有不同的呈現方式。
比如以紐約西區貧民窟爲背景,改編自1957年百老匯經典音樂劇的《西區故事》。早期的《西區故事》拍攝于上世紀60年代,但當時的紐約聖胡安山區(San Juan Hill)已被拆除。所以這次,斯皮爾伯格選擇了紐約市布魯克林區、新澤西州的紐瓦克和帕特森以展現50年代的紐約。
在影片中,我們能看到一些熟悉的風景。例如新古典主義風格的紐瓦克國家大厦(National Newark Building)就是片中班貝格百貨商店的替身。


《甘草比薩》則再次回到了導演保羅·托馬斯·安德森的故鄉——美國南加州聖費爾南多穀(San Fernando Valley),他毫不掩飾自己對家鄉深厚的感情,儘管他知道這裏不是世界最美的地方,但無論如何遠行,故鄉始終牽引著他……


其實不止提名的這十部影片,每一部優秀電影作品的背後都有許多值得探尋的地點細節,它們像一個合適的舞臺托起了整個劇目,爲劇情服務,也融入故事之中。
疫情打破了世界的平衡,阻礙了我們出發的脚步。但還好有電影,帶我們走進一段段奇遇人生,看見遙遠的風景。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