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後女大學生,在工地考古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微信公衆號:環行星球 ID:huanxingingqiu,文/荀周
正文照片除標注外:均來自作者

你害怕嗎?
“你是不是去盜墓啊?
最好叫你媽媽去給你求一個護身符。”
“從工地能不能順個寶貝出來,
肯定很值錢吧?”
“你會不會挖到死人骨頭啊?
你個小女孩不害怕嗎?”
“去之前還是去燒香拜拜,
萬一遇到髒東西就麻煩了?”
我2001年出生,今年大三,性別女,學的是考古文博。至于爲什麽學這個專業?大概是愛好加命中注定吧。
去考古工地實習,應該是所有學考古文博同學最想要的經歷,我也不例外。
提到考古很多人腦海裏想到的都是盜墓筆記的張起靈、鬼吹燈的胡八一以及央視科教頻道的古墓懸疑紀錄片。說起來,我小時候看紀錄片時還被考古現場出土的死人骨頭嚇到過。那時候的我絕對想不到,有一天我也會蹲在大水池旁邊洗各種人和動物的骨頭。

01 女生學考古阻礙到底有多大呢?
首先大概就是會被考古工地拒絕吧,因爲女生太少不好安排住宿,以及野外上厠所和洗澡都很不方便。
幸運的是,我自己在今年寒假找到了一個考古工地去實習,這個工地地層跨度很大,從新石器時代一直到明清時期,可謂內涵豐富,而且是在東部某發達城市,聽起來工地條件還不錯的樣子。
去考古工地之前我接受了來自三姑六婆和七叔八舅的各種洗禮,其實我自己真的不在乎所謂的風水,倒不是無神論者,只是學的就是這個,看多了也就習慣了。而且我住的地方整一層樓就我一個人,走廊上堆滿了沒有整理的出土陶片,兩側房間貯藏各種出土器物,而我的門口還放著一個被砍了頭的佛像。

盜墓賊們帶不走整尊佛像,便將佛頭拿電鋸鋸下來,完成他們“傳奇的故事”。
我想學考古的人大概都很討厭盜墓賊,因爲他們造成的傷害都是不可逆的,例如海昏侯墓木棺上的盜洞和我們打開墓道被踩碎了一地的陶瓷片。
盜墓一點都不酷,只是爲了私欲和財富,而考古想要透過遺存,復原曾經的人類社會,我們想探索的是歷史。所以我沒有什麽忌諱的,特別在半個月後我的窗戶外多了一副木棺。老師們怕大家看著不舒服,還特意用油布蓋的嚴嚴實實。


02 考古的日常
考古工地要做的事情很多,不僅是探方發掘。
在正式發掘之前我們會進行考古調查和勘探,有一次我跟著老師背著RTA到一個山上去踩點,同行的男生是力氣的擔當。除了定位,我們還會用探鏟打樣,探鏟大家應該很熟悉就是俗稱的洛陽鏟。一鏟子下去能看到不同地層的土壤。
每天發掘完之後,天氣好的時候要開小飛機記錄探方面貌,還要及時篩土避免遺漏物品。天氣不好時大家都在室內整理陶瓷片、骨頭等。



我還記得第一次下探方發掘,我僅僅工作了兩個小時,站起來就頭暈目眩而且到了晚上整個手臂酸澀得睡不著。後面我才知道挖土也是要用巧力的,我挖的面大概就是人們口中說的狗啃泥吧。


南方的水稻土真的很粘稠,手鏟挖的時候總感覺有一種力量緊緊抓住鏟子,讓人拔不出來。踩在土上走路都很困難,一天下來鞋子簡直不成樣子。下班時同行的實習生們都仿佛蔫了一樣,大家推著小推車、提著鏟子瞬間老了十歲。
我們都說自己是考古民工,第一天來光鮮亮麗的,越到後面大家越滄桑,都是不修邊幅的泥娃娃。好在考古工地早上7點鐘上工,下午4點下班,中午還有一小時午休。

03 考古隊的“英雄”小A同學
爲了方便考古發掘,我們的住所通常是在偏遠鄉村的平房(因爲考古工地就在人迹罕至的地方),本次我們住的是一個廢弃的紡織廠,離工地不遠大概走五六分鐘就到。路途上有塌了一半的危房,堆了兩道的垃圾堆,農村散養的鶏鴨鵝以及一個巨大的髒水塘。
某團外賣送不到我們住的地方,我的朋友小A同學,半個月內堅持不懈地給各大快遞公司打投訴電話,在小A同學英勇鬥爭下我們工地終于可以網購了。在此之前我們都是坐著摩托車去幾公里外的小賣部買吃的和用的。

小A同學是工地的老人,他在這個工地開始前就在這邊幹活了。他是學古籍修復的,按照他的話來說,“鬼曉得我怎麽成了挖土的了,大概是他們招不到人”。
他是我們實習生中的八卦之王,他熟知xxx領隊和xxx老師的各種八卦,以及煮飯阿姨的小孩在學校讀書的二三事。其實我平時不是一個很八卦的人,但是這邊真的沒有什麽娛樂活動,于是侃大山吐槽家長里短就成爲了我們每日挖土時的必備活動。
小A同學負責的探方比較大,我一般都去他那邊幫忙,他每天都能說出一大堆很無聊但是很搞笑的話,而我就負責捧腹大笑。多日之後,我便成爲了本考古隊最佳捧場王,而常在高處運土記錄的小B同學則是我們放風的守衛,領隊一來他就開始咳嗽,這就是我們一群00後的完美配合。

04 繁雜的善後工作
遇到下雨天,真不知道該哭還是該笑,雖然不用上工挖土,但是整理陶瓷骨就够我們頭疼了。有一次挖到一半開始下雨了,我的獸骨還在地裏沒做記錄,只好匆匆蓋上雨布,等待晴天去整塊提取。
小A同學的負責的探方挖到了兩米多,很不幸在一次大雨中被淹了,事後我們拿來了抽水機才把即將成形的“游泳次”重修于好。
考古發掘之後的整理工作實在是繁瑣複雜,同行的實習生有學瓷器修復的,她在整理陶瓷片時就多次崩潰,理論和實踐的差距有些時候可能相隔萬里。出土的陶片和瓷片碎片居多且很多風化了觸感都是沙沙的,有些時候陶片和瓷片可能都難以分辨。

我的主要任務是,完成之前發掘出土的明代墓葬中陶瓷器的器物描述和繪圖。很多具體的器物部分我一開始都不知道叫什麽名字,讀了五六篇窑口的考古後才恍然大悟。
而且民間窑口燒制的青花瓷,圖案繪製隨意,器物表面流釉、縮釉現象多,釉刺和底部多粘有陶砂。我們在博物館看到的精緻的瓷器到底還是上層階級所用的,明代民間的普通瓷碗看起來就像是我在景德鎮自己做的碗一樣粗糙,想到這裏我忍不住發笑,其實我和他們都是普通人,透過一個小碗,我開始想像明代老百姓他們的生活。



考古繪圖我們常用AI和PS這兩個軟件,傳統米字格和硫酸紙繪圖的速度太慢了,需要先在米字格上畫好、用硫酸紙再描一遍,最後用掃描儀將圖片掃描進電腦保存。所以現在我們大多使用軟件進行繪圖。我還記得之前去景德鎮陶瓷考古研究所學習,那邊年輕的老師都是用平板或者電腦進行繪圖。

05 離開考古工地
在考古工地實習的這段時間,實在過得充實而辛苦。回到家的那一刻如夢似幻,有一種從原始社會踏入文明社會的感覺。
雖然這麽說有一點誇張,但是在工地的生活真的很單純。生活沒有那麽便利,時間過得也很緩慢,汗水和酸痛都是真實的,我們下班之後會一起坐在路邊看天空和跑來跑去的大黃狗,還會到附近村委會旁邊的籃球場打我們已經漏了氣的籃球。
我們在聊天的時候也會討論未來,其實做考古的人薪資幷不高,考古所的副高研究員年收入大概不到六位數。而且這一行對學歷要求比較高,至少給是研究生,到我們00後這一代都是博士起步了。
在實習的時候我還遇到X大博士後學姐,她研究生學的是自然地理方向,博士開始做環境考古,她的日常就是在中國的各大山區裏面鑽木頭取樣。我遇見她時,她正好來我們基地給棺木取樣,帶回實驗室研究棺木所在年代的氣候。

有時候我也分不清楚,自己到底喜歡怎麽樣的生活。稀裏糊塗得走上考古這條路,走著走著不知不覺就愛上它了。我是一個在城市長大的小孩,沒有什麽和泥土接觸的機會。在城市裏面呆得太久,久到忘記人類來時的路。
我們從石器時代走來,有了火有了陶,有了氏族有了文明有了國家。史前無文字時期占據了人類99%的歷史,越學越認識到自己渺小而普通。
我總覺得在無量的時間或者是空間上、宇宙的進程裏,我們有這一次生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比電火要快,一閃便消逝到永恒的沉默裏去。所以我們不要放過這短短的時間,如果可以多看一些東西,多做一些喜歡的事情。
所以00後幷不都是嬌生慣養的,可能,只是還沒找到熱愛的事情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