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勵〈冰雪烈焰肯尼亞——尋找凱倫(上)〉
飛行八萬里,兩次來非洲,在這充滿未知與不安的世界,汲取探險先驅對生命的激情與達觀,災難肆虐,鳳凰涅槃。正如凱倫寫道:「非洲就是如此,它是從六千英呎深處淬煉而出,濃烈而純淨的精華——我無非是經過遙遠的旅程被派出的信者,來告訴人們世界裏還存在著希望。」 祈福武漢,天佑中華!——作者
(一)內羅畢:曠野奇緣
「回首旅居非洲的日子,令人激動不已的是彷彿在天空和夢幻中生活了一段時間。」——《走出非洲》作者 凱倫.布理克森
飛抵肯尼亞首都內羅畢已是晚上九點。一下飛機就驚艶於滿天璀璨的繁星,銀河系和大熊星座幾乎觸手可及,Africa意即太陽守護女神,肯尼亞位於赤道,位置猶如圍繞地球的一根美麗腰帶,距離神秘宇宙太空最近,最靜謐華麗而不動聲色。
東非的星空立即讓我聯想起在南極、北極和珠峰大本營看到的漫天星雲,宛若哈勃天文望遠鏡裏的宇宙聖觀,沒有一個人看到此景會不動聲色。仰望星空與講中文的肯尼亞大學導遊交流暗物質與量子糾纏,宇宙在138億年前誕生於大爆炸,銀河系含括1200億至3000億顆恒星,物質總質量是太陽的1400億倍,銀河系直徑為10萬光年,而宇宙直徑卻是920億光年!微小的人類追逐日光,卻創造出最迷人的精神宮殿。我揚起頭對內羅畢的美麗夜空說一聲:肯尼亞!我回來了。

在開往內羅畢費爾蒙諾福克酒店的路上,我看到金色月光下樹叢裏有幾頭矯健移動的長頸鹿,我忘記了飛行九千公里的疲勞,從車窗伸出頭,讓長髮飄散在夜色中拼命呼吸,多麼馨香的非洲空氣,多麼熟悉的金合歡樹和長頸鹿群!耳畔響起《走出非洲》開頭莫扎特A大調單簧管協奏曲,內羅畢星空下,腦海中浮現電影開頭梅麗爾.史翠普那低緩深情的聲音:「他狩獵旅行時帶著留聲機,三把步槍,一個月的補給,及莫扎特……他讓我看到上帝眼裏的世界。」
驅車一路,曠野奇緣,我心中不由背誦起凱倫《走出非洲》史詩般的詞句:

「如果我聆聽一首屬於非洲大地的歌,它讓人想起夜空下的長頸鹿,和它背上那一彎非洲新月。採咖啡人流著汗水的臉龐——原野裏顫動的空氣,是否還有著我熟悉的色彩?明亮的全月是否在碎石路投下我的身影?雄鷹是否在恩貢山上尋覓我的蹤跡?」
第一次去肯尼亞時我就發誓要再次回來,時隔九年如願以償。肯尼亞對任何遠行者都是雲中仙境;乞力馬扎羅山冰雪下的象群緩緩向你走來,博格利亞湖宛如紅雲烈焰飄舞水面的火烈鳥帶你心飛揚,赤道之夜的璀璨繁星,雄渾壯麗的動物王國,在熱氣球上俯瞰東非廣袤的土地,聆聽千萬動物氣勢磅礴的野性的呼喚──一切是令人屏聲息氣的美,行走筆尖,夢縈魂牽。我喜歡把凱倫.布里克森的《走出非洲》、海明威的《乞力馬扎羅的雪》、霍契勒的《爸爸海明威》和柏瑞爾.馬卡姆的《夜航西飛》打包裝箱,非洲情景與書中文字相交輝映,遙遠記憶的人物穿越時空,在非洲大地上活生生站在你面前,展示他們曾經的足跡與空間。這就是肯尼亞為什麼總令人心醉神迷,激情難抑。
(二)美麗邂逅:內羅畢費爾蒙福克諾酒店
正如西奧多.羅斯福總統所說:「肯尼亞是個神靈附體的地方,它會把你的心牽住,直到你從萬里之外再次回來。」
這裏珍貴的歷史人文遺跡令人驚艶。
我們第一晚入住FairmontThe Norfolk費爾蒙諾福克酒店;黑通通的道路盡頭突然呈現了一座白色歐式華厦,想起海明威對肯尼亞的形容:「荒涼而奢華」。下車後步入大廳,這裏彌漫著拉夫勞倫香水味和古老典雅的英倫氣氛。走廊上陳列著1904至2004百年追溯照片。我驚喜地發現,原來這裏就西奧多.羅斯福總統、丘吉爾、《走出非洲》作者凱倫.布里克森和她的情人丹尼斯喜歡下榻的酒店,這裏也是海明威生命中兩次非洲之旅的下榻之地。海明威在書中多次感嘆肯尼亞是一個「不可思議的奇妙天堂」,原來此地就是他們打獵後豪飲歡聚,高談闊論,愛情激情與雄心燃燒之地。
滿身重傷的海明威自殺前曾對密友講:「我一生最喜歡的三件事情;打獵、寫作、做愛。現在都不能做了,活著還有什麼意義?」酒店走廊牆掛著風華正茂的海明威與「戰利品」一隻倒地大公獅的合影;海明威笑容滿面,神採奕奕。《走出非洲》主角、英國貴族冒險家,拜倫-雪萊式的英雄丹尼斯.芬奇.哈頓(Denys Finch Haton)的照片也位於走廊顯要位置,牛津畢業的他才華橫溢,曾穿梭在年長2歲的凱倫和年輕17歲的柏麗瑞的生命中,前者是丹麥「僅次於安徒生的偉大作家」, 後者是駕機橫飛大西洋抵達美國的世界飛行紀錄創造者;三角戀的悲催結局催生了《走出非洲》的文學奇跡。
我駐足在凱倫情人丹尼斯和凱倫前夫布裏克森兩人陪同威爾士親王——即後來的愛德華八世——在馬薩馬拉草原狩獵的留影前,丹尼斯高大英俊,布里克森五官端正,威爾士親王目光炯炯氣質非凡。旁邊引人矚目的另一張照片就是凱倫的情敵——金髮美女飛行家、馴馬師和暢銷書《夜航西飛》作者Beryl Markham柏麗瑞.馬卡姆,這次是她和丹尼斯陪同痴迷肯尼亞的英國威爾士親王在草原上狩獵,威爾士親王的幼弟亨利王子愛上了她,幾乎要和她私奔,但遭到白金漢宮嚴令制止。這位妙齡才女轉身又愛上了正與凱倫熱戀同居的情人丹尼斯,這讓凱倫無比痛苦。如電影《走出非洲》提示的一樣,與柏麗瑞的戀情暴露後不久,丹尼斯因飛機墜毀撒手人寰。凱倫在與丹尼斯共同生活多年的恩貢山安葬情人,黯然回到丹麥老家,於是有了那本印成30國文字的不朽之作《走出非洲》。

與她同時代的海明威,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致謝辭裏表示:「如果該獎頒給美麗的丹麥作家凱倫.布萊克森,我會很高興。」
美國著名作家、《蒂芬尼窗口的早餐》的作者杜魯門.卡波特稱讚《走出非洲》是二十世紀最唯美的一部散文。
「在恩貢山下,我有一個農場。」
「除了愛,你什麼都不擁有。」
凱倫哀婉的名句膾炙人口,催人淚下。
Fairmont The Norfolk!請記住這個名字!意外地與「老友們」美麗邂逅,每個細胞流動的幸福感和腎上腺素興奮驅散了遠行非洲的疲勞!
「現在,我們的主要客人是中國人。」大堂經理瑪莎對我說:「如果一天來20位客人,通常比例是12位中國客人,5位美國客人,3位歐洲及其他國家遊客。我們的雇員都會講常用中文。」
我擁抱了她,心頭為中國崛起而自豪,感謝改革開放四十年。
一個充滿了奇妙與激勵,繁星閃爍的非洲之夜!


(三)輕叩凱倫套房:飄淚在愛意和自尊之間
在費爾蒙酒店工作了25年的肯尼亞大堂黑人女經理瑪莎,個性熱情奔放,她聽了我的詢問,立即帶著自豪的微笑帶我去看711海明威套房和713凱倫套房,恰巧我也住在7樓。她打開門,這裏就像聞名遐邇的「樹頂酒店」伊麗莎白女皇套房一樣,大床、傢具、書橱、寫字臺和油畫都保持著原來的模樣,真有時光倒流之感。1904 年英國殖民主義蓬勃發展,內羅畢諾福克酒店開張後迅速名揚四方,成為英國皇家、歐美政要和藝術家冒險家蜂擁而至的度假勝地。距離海明威套房不遠是713「凱倫.布里克森套房」的金色門牌。「至少要提前三個月預訂」大堂經理說:「比樹頂酒店伊麗莎白女王套房還要受歡迎」。看來在世界各地人們心中,凱倫和她的《走出非洲》影響力超出了大英君皇!在七樓走廊的牆上,有丹尼斯和情人柏瑞爾.馬卡姆(她比凱倫小19歲)的黑白照片。她們與海明威都有聯繫:1954年海明威在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答詞中說:「這項獎應授予美麗的凱倫.布里克森女士」 談起柏瑞爾.馬卡姆的《夜航西飛》,如日中天的海明威寫道:「你讀了柏瑞爾的那本書沒有?我在非洲認識她,她除了會開飛機還寫得極好,一切皆實,我自愧不如!」



凱倫的愛情觀純潔無瑕,但她卻被三角戀愛折磨得痛苦不堪。自由不羈的丹尼斯飛機失事遇難前正與妙齡美女飛行家柏瑞爾.馬卡姆小姐熱戀,飛機出事當天丹尼斯本來要帶她一起飛翔,電影《走出非洲》有兩人關於柏瑞爾小姐的爭論。
凱倫對丹尼斯講:「為何這麼多年不和我結婚?我不會同意你帶柏麗爾小姐飛行。如果你堅持,請搬出我家。」
丹尼斯:「我習慣了孤獨,不會被一紙婚約束縛。我愛你但不會改變自己。」
柏瑞爾的飛行教練、摯友湯姆也許出於嫉妒阻止了她登上丹尼斯的小飛機,否則他們一起魂歸西天,我們就看不到柏瑞爾1944年的精彩自傳《夜航西飛》了。當凱倫忙於咖啡農場種植時,柏瑞爾.馬卡姆小姐和丹尼斯正一起在空中地上照應狩獵顧客,包括丘吉爾和溫莎公爵,其父喬治五世曾資助過斯科特和沙克爾頓的南極探險。丹尼斯遇難後,帕麗爾.馬卡姆竟成為凱倫前夫布里克森男爵的情人。費爾蒙客房窗外星空下一盞盞篝火燭照百年,窗內一段段情史哀婉揪心。46歲的凱倫在情人背叛、空難斷魂,農場火燒之後,最後兩手空空「走出非洲」;帕麗爾.馬卡姆則從倫敦冒險單駕小飛機抵達北美,成為創世界紀錄第一位飛越大西洋的飛行員和媒體寵兒。194年她受法國著名飛行員、作家聖埃克蘇佩里(《小王子》作者)勸導開始寫她的非洲生活《夜航西行》,出版後立即轟動歐美。
《走出非洲》和《夜航西行》,兩本燦若星河的美妙書籍,兩位非洲大地的奇女子!
「很多在非洲生活過的人,都記得Denys Finch Hatton 哈頓.丹尼斯」柏瑞爾說:「在丹尼斯1931年空難去世前,他教我如何開飛機尋找象群。我與布里克森男爵險些被非洲野象踩扁。」
這些話以及1928年她拍攝的丹尼斯、布里克森男爵與英國威爾士親王獵殺獅子的照片都讓我心中隱隱作痛;凱倫那時(1926-1931)依然深愛著丹尼斯,她在給哥哥的信中寫道:「和他在一起的每一寸空間每一秒鐘都讓我欣喜若狂,他離我而去的日子如身陷地獄讓我痛不欲生。」

雖然直到1931年丹尼斯才離棄凱倫,轉而熱戀柏瑞爾。《走出非洲》出版時凱倫52歲,身陷短暫婚姻前夫布里克森傳染給她的梅毒纏繞中,手術多次,不屈不饒孤獨奮力為文學而戰。可以想見當她讀到柏瑞爾的《夜航西飛》,看到昔日隔壁金髮女孩穿梭在情人、前夫和親王之間,該有多麼痛苦!但終其一生,這兩位傳奇女性從來沒有在著作裏向對方發出一句怨言。我尤為敬佩凱倫對逝去愛情與離棄她的戀人如此寬宏大度,依然繾綣思念;畢竟她大於對手19歲,自身又患有梅毒,而丹尼斯已愛她五年。即使他追求新歡也沒有忘記看望她,並講義氣地帶領威爾士親王訪問凱倫農場,最後和孤獨破産的她一起晚餐起舞,在死以前答應去蒙巴薩送她最後一站——點點滴滴,往事微痕,幽怨如雲,恩愛若夢,飄淚在愛意和自尊之間。

丹尼斯的兩個女人對肯尼亞的深情又如此相似。如海明威第三位妻子、美國著名戰地女記者瑪莎.蓋爾赫恩在《夜航西飛》序言寫道:「凱倫.布里克森的作品有上佳的水平,感情抒發訓練有素,《走出非洲》像口井一般深邃。而《夜航西飛》就如同當年歐洲的地平線一樣寬廣,令人震撼的危機感和那片大地並不友善的美麗。這兩本書都是寫給非洲的情書。」
打開窗戶,視野之處是高山、平原、星辰、宇宙以及風。我帶著這兩本書和海明威傳記來肯尼亞是為了欣賞非洲,卻找到偶像的往日足跡,眼下世界奇異恩典、何等欣喜!
「除了愛,你什麼都不擁有。」布里克森寫道。
澄淨美麗的非洲天空,你可以與野獸在同一片星空下「共眠」。凱倫,一個鵝黃色鶏蛋花般純美的女子,這樣的生命姿態,像沉重的嘆息,更像英勇的火炬。
每一天,每一筆,都是詩情畫意般瑰麗。就是在這裏,在距離咖啡莊園10公里之外的這個房間裏,凱倫含淚入眠,夢見丹尼斯。
(四)輕叩海明威的套房:「他夢見了獅子」
離我客房和凱倫713套房不遠的711海明威套房令我流連忘返,撫摸門楣,閉眼深吸氣,真有時光倒流之感。海明威在曼哈頓東62街的的故居離我60街的家不遠;我還去過西班牙、美國佛羅里達基維斯特島Key West海明威故居和古巴哈瓦那瞭望山莊尋找他的足跡,在我的自傳體小說《曼哈頓的中國女人》中我曾寫過海明威對我走上文學道路的巨大影響。後來我又寫過一篇《流動的盛宴——尋找海明威》。九年前來肯尼亞時我在一家酒店大廳看到海明威用過的皮箱,令人激動不已。現在《爸爸海明威》傳記裏諸多情節又在此復活!無論清晨還是夜裏,我都要走到他門前看看,像探訪一位可敬的親人。
1920年海明威在《太陽照樣升起》講到,要到東非去打獵,1933年,34歲的他從內羅畢費爾蒙酒店出發開始了渴望已久的狩獵之旅:「活了34年,尚不知道世界還有有這樣一個美好的國家,簡直和天堂一樣。」 那天海明威發現一隻威風凜凜的雄獅在合歡樹下,長長的鬃毛在風中飄舞。獅子經常去村莊獵食土著人的賴以活命的牛羊,獵殺獅子彼時被視為英雄行為。海明威一槍打中了它的脖子,濃密的鬃毛上淌著鮮紅的血,雄獅肚皮下的肌肉像被電流觸動那樣抽搐,看著那美麗威武的獅子倒下,海明威在快感中也感到一絲羞愧。
1952年剛剛獲得普利策獎的海明威帶著瑪麗再度來非洲狩獵,從內羅畢起飛的切塞納180式小飛機意外遇到了一群大朱鷺,緊急迫降在叢林深處,夫人瑪麗撞斷了兩根肋骨,海明威右肩扭傷。第二天,一架E-89德哈維蘭輕型飛機來營救他們,但更大的災難降臨了!飛機滑行時蹦跳得像一輛摩托車,然後無緣無故慢慢飛了起來,幾秒鐘後猛烈下墜右側引擎起火,這次海明威受了重傷,他腦殼破了,脊椎的椎間盤斷裂,肝、右腎和脾臟也破裂了,雙臂、臉和頭部被火焰嚴重灼傷。 當美聯社、《紐約時報》和其它大報向世界悲哀地宣布海明威死於空難的消息時,死裏逃生的海明威居然乘坐第三架小飛機出現在內羅畢機場!在病床上他一邊忍受著劇痛,一邊大聲朗讀那些登載他死亡消息的悼辭……兩天經歷了兩次飛機失事而活了下來,竟然還敢第三次登上飛機,這樣的勇氣,也是諾貝爾文學獎之外的另一份榮耀。然而這次重傷讓海明威喪失了寫作、打獵和享受愛情的能力。由於頑固的煩躁症,他被送進到醫院進行十多次電擊治療。
「春天不會再來了」,他說:「秋天也不會來了。」
1961年7月2日,離他62歲生日還差幾天,這位硬漢把獵槍在嘴裏,他扳動雙筒獵槍,最後看了看曾經摯愛過的世界;就像走廊上這只躺在海明威腳下斷了氣的雄獅一樣,隨著槍響他倒在了硝煙與血泊裏。
在悲劇發生的七年前,瑞典皇家學院1954諾貝爾文學獎的頌辭說道:「他擁有一種英雄式的哀婉之情。這種感覺形成了他對生命覺醒的基本因素和一種男子漢對危險和挑戰的熱愛。」

此時,徘徊在711海明威套房,我耳畔迴響著《老人與海》最後一句話:「他夢見了獅子。」
花園篝火仍然像1933年和1951年他興致勃勃來肯尼亞住在這裏時一樣熊熊燃燒,星光閃爍,人生跌宕,喜樂悲傷。「人可以被毀滅,但不會被打敗!」海明威把百折不撓的探險精神留給了世世代代的後人,我在內羅畢宇宙赤道為這位永遠的「獅王」祈禱!
(五)推開西奧多.羅斯福的酒吧:「老獅子去世了」
西奧多.羅斯福總統的昵稱是「泰迪(Teddy)」,在美國幾乎每個孩子都有過泰迪熊絨毛玩具,既是以這位哈佛才俊總統命名的。他的遠房侄子富蘭克福.羅斯福(小羅斯福總統)扭轉了美國大蕭條並領導盟軍戰勝德國法西斯,他們都被列名為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
老羅斯福總統對肯尼亞的痴情與狩獵戰果絲毫不亞於真正的戰場,他像雄獅一樣精力旺盛,開鑿巴拿馬運河,因調停日俄戰爭1906年獲諾貝爾和平獎,他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美國人。

「這是喧囂塵世之外的天堂」他題記簽名在走廊一張巨幅照片上,鏡頭下的老羅斯福和朋友們坐越野狩獵車整裝待發。我徜徉在走廊的「歷史長河」中,激情難抑。他邊上的照片是海明威按住大羚羊犄角和征服雄獅的簽名照。燈火輝煌的酒吧似乎傳來羅斯福爽朗的大笑。美國崛起的先鋒推手西奧多羅斯福在1906年被授予諾貝爾和平獎,100年後的2006年他再次成為《時代》周刊封面人物。在許多人眼裏他作為探險家的名聲超過了政治家、軍事家和歷史學家的彪悍業績。我讀過他的代表《1812年戰爭中的海戰》、《征服西部》和《穿越巴西野林》敬佩不已。他距離每一位紐約客都很近;1909年老羅斯福總統由美國國家地理協會贊助再次到肯尼亞探險,捕獲了包括河馬,大象在內一萬多種昆蟲和動物,製成標本運到美國,僅運輸就花了一年時間,如今我常帶大陸朋友去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豪華的大廳中央豎立著非洲探險家西奧多.羅斯福總統的雕像,表彰他的饋贈和崇尚自然精神。
「Safari」這個斯瓦斯利語(狩獵遠征)就是從西奧多.羅斯福開始傳遍世界的。也許因為森林動物在獵槍下倒地的情結震撼著他的心靈,他在任期間建立起一系列資源及動物保護政策,譬如不允許獵殺長頸鹿。上個世紀初肯尼亞被稱為「狩獵天堂」,趨之若騖的都是歐美各地的商人權貴,老羅斯福是叢林探險開拓先驅,他滿懷激情的文字呼喚著浪潮般後來者如丹尼斯和海明威,推動了荒蠻肯尼亞的文明與進步。非常可惜的是,老羅斯福與62歲因傷痛自殺的海明威一樣,他們都為熱血沸騰的探險生涯付出了生命代價:老羅斯福在亞馬孫河流域探險中腿部受傷,被毒蚊叮咬成惡性瘧疾,高熱不退,體質受極大摧殘,回美國後日漸衰弱,加上飛行員幼子在一戰中罹難。身心雙重打擊下羅斯福年僅61歲就巨星隕落,撒手人寰。1919年1月6日,老羅斯福在居所內離世,享年61歲,他的長子給親友們發電報說:「老獅子去世了。」


寫這篇文章時恰逢中國鼠年春節,紐約洋溢著濃郁的節日氣氛,我帶國內朋友到中央公園西面的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看IMAX《宇宙大爆炸》電影,觀賞老羅斯福從肯尼亞帶來的大象標本,我在西奧多.羅斯福總統雕像前獻上一支玫瑰,向這位榮獲諾貝爾和平獎的歷史學家和探險家總統致敬。
(六)野性呼喚獅子王
「天空的顔色幾乎不是淺藍,便是紫羅蘭。雲朵大團大團地簇擁著,如薄紗般輕盈,變幻莫測,不斷地在空中氤氳、彌漫、繚繞。蔚藍的天空生機勃勃,將近處的山脉與叢林都塗上了鮮亮沉鬱的藍色。正午的天空活躍萬分,時而像噴薄而出的滾滾岩漿,時而像靜靜流動的潺潺碧水──如果你生活在非洲高原,那麼,早晨一睜眼你就會感慨:呵,幸好我棲身於此,這個我最應駐足的地方。」——凱倫.布里克森《走出非洲》

告別內羅畢,我乘坐小型飛機前往馬塞馬拉草原,東非大裂谷就在螺旋槳下方不遠處,凱倫、丹尼斯和柏瑞爾•馬卡姆也曾這樣在暮色中俯瞰大裂谷的暗影,和我熟悉的塞倫蓋蒂草原一樣,大象群、長頸鹿群和角馬群在夕陽照射的草原上遷徙,宛若一張巨大的金色地毯上撒滿了一串串黑色珍珠,在緋紅色的晚霞中熠熠閃光。半小時後我們再換乘馬塞馬拉空中Taxi小飛機(其小巧快捷猶如威尼斯水上Taxi),第二架螺旋槳小飛機僅飛了15分鐘就降落在狩獵地,在地球赤道線的空中感嘆正如2017年我乘小飛機抵達南極點那樣如痴如醉。成千上萬只瞪羚在稀樹草原通紅落日的餘輝籠罩下奔跑,如詩如畫,恍若隔世。凱倫的《走出非洲》、邁克爾.翁達杰的《英國病人》和海明威《乞力馬扎羅的雪》中所有的影像與眼下馬塞馬拉草原景色交叠浮動,如夢如幻,熱血沸騰。
在空中,我想到凱倫曾頻繁與情人飛向藍天。在《走出非洲》裏她深情回憶道:「丹尼斯在莊園是愉快的。他只有在想來的時候才來。正是有了丹尼斯,我的莊園生活才享有了最激動心靈的愉悅。我曾與他一起飛越非洲上空,那令人驚喜的光線與色彩不斷變化,那陽光普照的綠色原野一掛彩虹,那氣勢非凡的茫茫瀑布,你真的感覺來到了遙遠月球的背面──只有在空中,你才進入了徹底自由的三維世界,忘情投入宇宙懷抱。」
可惜丹尼斯死在了他最摯愛的飛行中。海明威晚年也接連兩次從小飛機墜落,重傷導致他後來的自殺。因此坐上任何非洲一架小飛機,都須具備相當的冒險精神。

馬賽馬拉國家公園面積達1800平方公里,動物繁多、數量龐大,約有95種哺乳動物和450種鳥類,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野生動物保護區。小飛機著落後好運連連,我們看到了獅王辛巴和嬌妻浪漫時光,千金難買激情瞬間,我第一次知道雄獅做愛之前還會用燦爛的笑容凝望母獅,和人類求愛姿態幾乎一樣!而小母獅則嬌柔百態豎起尾巴,似乎在說「來啊!」在三部越野車遊客的衆目睽睽下,毫不知羞的雄獅伸出暴漲「命根子」走向臥在草地的小母獅,沒想到草原之王雄獅的粉紅小棒竟然像一支課堂小粉筆那樣又細又短,插入時小母獅專心致志,眼睛發亮。肯尼亞導遊講情竇初開的獅子需要交配300次才能受孕,發情期每天至少交配30次,來肯尼亞的遊客約1/5可以目睹。我們各國遊客屏聲息氣,看得臉紅心跳。柔情交歡時威武雄獅不斷輕咬小母獅頸部和頭皮,像似人類親吻。最後的高潮時分雄雌兩獅同時高聲吼叫,淋漓盡致,它們的激情震蕩著美麗的馬賽馬拉大草原,這野性的呼喚真是美妙極致奇幻一幕!
次日我們目睹了公獅捕殺轉角牛羚,驚心膽顫的殘酷一幕:大約下午1點50分,馬賽馬拉草原烈日當空,從越野敞篷車頂望去,只見兩隻年輕雄獅一前一後貌似在草原悠閑散歩,不遠處是一群非洲著名的珍稀動物轉角牛羚,一小時前我們看見一頭獵豹,悠然在斑馬群羚羊群中穿過,沒發生恐慌和逃散。肯尼亞司機講:「只有1%或更少的動物被吃掉。斑馬羚羊和角馬大多壽終就寢。現在這只獵豹已經飽了,懶得吃它們,只是想找個樹蔭休息」,果然獵豹最後躺在樹蔭下睡覺。現在兩頭獅子在草原散步,非洲司機也這麼講:「太熱了,這對公獅兄弟正在找陰涼處休息。什麼都不會發生。」

但這次不一樣。遠遠近近的十幾隻轉角牛羚絲紋不動,距離獅子最近的兩隻美麗牛羚居然昂首挺立,眼看著大約200米外的兩頭獅子步步靠近,幾分鐘後公獅果然在草叢中躺下休息。但這次是戳殺前的陰險潜伏!幾十秒的瞬間只見兩獅跳躍而起撲向牛羚。可憐的牛羚依然站立不動,牛羚是羚羊族類的巨無霸,體態不比獅子小多少,如果單挑,其銳利羚角足以捅破對手腹部,但獅子慣於團隊作戰,牛羚也許驚呆了,在兩獅圍剿中既無反抗也無掙扎,草原食物鏈慘不忍睹!兩頭年輕雄獅在咬斷牛羚頸動脉之前,一隻緊拽牛羚犄角掌控頭部,另一隻緊壓尾部防止踢闖。肯尼亞司機講:在年輕公獅離開母親後、交配繁殖前必須親自獵食,這對獅子兄弟顯然配合默契。幾分鐘之後牛羚的身體緩緩倒下,我手機錄像時間顯示2點零7分。太可憐了!而飯飽酒足的獅子兄弟仰頭髮出幾聲吼叫,和先前看到「溫柔鄉」的獅吼一模一樣,那也是好萊塢派拉蒙電影公司獅吼的經典標志:「野性呼喚,捨我其誰!」令人驚訝的是,周圍的十幾隻轉角牛羚群竟然沒有一隻逃離,依然挺立在那裏,桀驁不羈的大羚角絲文不動。似乎對同類遭遇的血腥慘劇無動於衷。
我們不忍再看下去。幾部越野敞篷車悄然離開。遠遠望去,血腥暴力後依然是風吹草低的安寧。
在凱倫的《走出非洲》裏,獅子的形象貫穿了整部小說,從第一章的「恩貢農場」的直至最後丹尼斯「墓地上的獅子」,獅子一直伴隨著她十七年的非洲生涯。獅子是情欲與雄心的象徵。凱倫通過獅子表述了她的愛情觀和對高貴生活品質的理解。「我和丹尼斯還有過另一場與獅子戲劇性的遭遇,實際上它發生與我們友誼的初期。」
晚上我在月光下閱讀,回憶白天在草原發生的一切。凱倫在整個書中沒有提到愛情兩字,寫道丹尼斯時總是用「友誼」,我認為這是一種高貴的收斂,儘管她的字裏行間透露著豐沛的浪漫情意:「那天,獅子吃了村裏的2頭牛,我們去尋找罪魁禍首。我發現一隻雄獅站在長頸鹿屍體上。雄獅身後的天空正燃燒的通紅,好威武的雄獅!獅鬃隨風飄逸,我從車內站起來,這時丹尼斯說:『你該開槍了。』我從來不喜歡用丹尼斯的來福槍,因為它太長太重,然而這一槍卻是愛的宣言。我開槍時,依稀感到獅子騰空而起,又伸腿撲地,我站在草叢中喘息著。為遠距離命中獅子行喜於色──此刻,晨光如此美妙明亮,這水塘竟染成一片猩紅。」
酷!擊斃雄獅的凱倫!50歲上她在丹麥的書房一邊打字,一邊繾綣回憶丹尼斯給她帶來的美好與奇跡。如果把海明威的《老人與海》叠印在《走出非洲》上面,也許可以叫做《女人與海》。
我有幸在馬賽馬拉草原近距離接近了凱倫眼裏的獅子!
(二之一。本文由周勵女士授權發布,部分圖片來源為資料圖片。)
周勵簡介:旅美作家。1985年赴紐約州立大學自費研讀MBA,1987年創業經商。1992年發表自傳體小說《曼哈頓的中國女人》,發行160萬册,被評為九十年代最具影響力的文學作品之一,獲「十月」文學獎。2006年出版《曼哈頓情商》,近年發表探險文學《穿越百年,行走南北極》、《攀登馬特洪峰》等。任紐約美華文學藝術之友聯誼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