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遊文化 字遊文化

這届年輕人,開始“自討苦吃”

wordtour
4周前食在四方
54 0 0

轉載自新周刊公衆號(ID: app_neweekly),作者:餘音

這届年輕人,開始“自討苦吃”-字遊文化
創意飲品可以冷門,但不能邪門。/微博截圖

一直不理解,人們爲何願意自發地吃苦味食物。

 “把藿香正氣液倒入冰水或者冰美式中,你就能得到一杯‘冰中式’。”前段時間,風靡社交網絡、刷新人類苦味接受新高度的自製飲品——“冰中式”,火了。嚇得醫生們趕緊出來科普:藥品不能代替飲品,藿香正氣液服用時應忌生冷……

暫不提醫藥原理,單是想到藿香正氣液的苦味,就讓人舌根一緊,用它做飲品,誰喝得下去?實際上,打工人人手一杯的冰美式,也曾苦得無人理解。現在,還不是一個個的“真香”了。在“自討苦吃”這條路上,人類只怕會越走越遠。

01 越苦越興奮,是誰給了“冰中式”出現的勇氣?

答案是“冰廣式”。

今年3月,與咖啡冰美式只有一字之差的“冰廣式”突然火了起來。 所謂“冰廣式”,就是在冰塊裏加入凉茶。這裏的凉茶可不是王老吉、加多寶這類飲料,而是利用天然中草藥配製而成的、喝一口就能苦進人心裏的廣式凉茶。

廣東人表示:凉茶一般趁熱喝才不會太苦,這些把凉茶配冰還當作飲料喝的人,真是勇士啊!

這届年輕人,開始“自討苦吃”-字遊文化

無論是“冰中式”的藿香正氣液,還是“冰廣式”的凉茶,抑或是冰美式裏那一小杯濃縮咖啡液,它們共同的靈魂所在,就是出奇的苦。

說起“吃苦”,恐怕沒人覺得自己願意吃,但其實我們早就習慣了爲苦味食物買單。如今年輕人難以割捨的飲品裏,除了咖啡還有酒。

“早C晚A”是去年的一個網絡熱詞,本指護膚秘籍:早上用含維C的産品,晚上用含維A的産品。後來年輕人將自己的生活代入,這詞就有了新含義:早上需要Coffee(咖啡)提神,來開啓學習或打工生活;晚上需要Alcohol(酒精)助眠,來結束一天疲憊的學習或辛苦的工作。

酒精,是這個“苦味套餐”裏的主角之一。啤酒有特定的國際苦味單位IBU(International Bitterness Units)表示,數值範圍是1~100。數值越高,說明啤酒的味道越苦。不少啤酒愛好者,會在挑選啤酒時專門看看它的“苦度”。

這届年輕人,開始“自討苦吃”-字遊文化
苦啤就是當下受歡迎的苦味飲品之一,它的啤酒花添加量較高,所以味道裏的苦味更濃郁。

無醇啤酒是近兩年新興的啤酒種類。它雖然酒精度數極低(酒精度小于或等于0.5%vol),却通過增加脫醇等特殊工藝讓啤酒在降低酒精含量的情况下,保有原本苦澀而香醇的口感。

沒想到,有人喝酒是沖著微醺感去的,還有人喝酒,就是爲了“吃苦”去的。

近幾年,新式飲品的糖度越卷越低,如今,乾脆出現了“苦瓜檸檬茶”。

苦瓜,是多少人童年裏的“蔬菜陰影”之一?現在却被大家捧在手上,稱作“40℃夏天裏的續命神水”。據廣東某個蔬果茶品牌顯示,他們的招牌苦瓜檸檬茶從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賣出了410多萬杯。

這樣看來,新式茶飲就是繞著苦味兜了一圈:先通過加入奶、糖、水果等佐料來降低茶底本身的苦味,結果又在降低甜度、增加苦味上下功夫。

這届年輕人,開始“自討苦吃”-字遊文化
讓飲品在口味和口感上層次都豐富不少,這倒也不算白做工。/記者攝圖

除了飲品,苦味零食也逐漸被人們接受。某巧克力品牌主打的可可純度大于98%的黑巧,儘管吃過的人感嘆它又酸又苦“生産隊的驢都不吃”,但這不影響它上綫電商平臺後,連續三年位列天猫黑巧類目TOP1,月均銷售額超千萬元。

巧克力是人們默認的甜蜜食物,完全苦澀的巧克力是反常識甚至反人性的,但這樣的食物配這樣味道,恰恰又是新奇且犀利的。現在還有很多蛋糕店會用苦杏仁來做甜品點綴,一方面能中和蛋糕的甜味,另一方面還能散發另種香味。當人們愛上“吃苦”,很多食品自然就會從“變苦”上尋找新的味道突破點。

就像陳奕迅《苦瓜》歌詞說的,“真想不到當初我們也討厭吃苦瓜,今天竟吃得出那睿智愈來愈記挂”。有沒有從苦瓜中吃出睿智,沒人知曉,但大家越來越愛吃苦味了,倒是真的。

02 厭苦是本能,“吃苦”是選擇

“苦”爲中藥五味(酸、甜、苦、辛、鹹)之一,其最顯著的特徵在于閾值極低。比如以苦味出名的奎寧,含量在0.005%時,即1升水裏有50微克時,就可以被人品嘗出來。

這届年輕人,開始“自討苦吃”-字遊文化
其實吃進嘴裏苦味,早已沒有聽起來那麽苦了。/視覺中國

人天生是不喜“吃苦”的。

同樣是吃藥,對苦味習以爲常的大人可能一仰頭就灌下去了,而小朋友但凡嘗過藥的苦味,就再也不肯主動張嘴了。無論是苦味的存在,還是人類對苦味的排斥,都是進化的結果。

據科學家研究,植物的演化與動物的演化是同時幷進的。世界上大多數苦味物質都來自植物。植物沒有運動能力,爲了防止身體的營養部位被動物吃掉,于是演化出有毒性的莖葉作爲自保的手段。人類排斥苦味,也是爲了自保。

《好奇心實驗室》發布的文章稱,覺得味不對想吐,是動物爲了防止被毒死而演化出的能力。腐敗的東西讓人想吐,因爲滋生了大量細菌;酸味的東西難以下咽,因爲果子沒熟;苦澀的東西進不了口,因爲植物有毒……長期以往,人們就都不喜歡苦味、酸味和澀味了。

這届年輕人,開始“自討苦吃”-字遊文化
這算是人類基本生存技能的一部分。/《孤獨的美食家》

如果人人排斥,苦味早該消失于我們的生活,但是人類幷沒有輕易丟弃這種味道。

在與苦味的接觸中,人們發現苦幷不完全是壞的,它可能對身體大有裨益,也可能對人的思想産生更深的影響。中國傳統醫學中的中草藥,很少有哪個方子煎出來是不苦的,可是良藥雖苦口利于身。所以苦味所帶來的利處,使苦味有了意義。就像現在人們會吃苦瓜來下火、吃苦菊來降糖、吃苦菜來明目……由于潜意識裏已經認定苦味具有某種功效,所以儘管其味道苦,但樂于接受,長期以後就形成了習慣。

從許多文學著作中可以發現,我國古人對苦味情有獨鍾。

讀《詩經》會發現,裏面談及野生草木有百餘種,大都和吃食有關,很多詩篇即以采摘野菜作爲詩意的起興和過渡,如苦菜,又稱“苦”或“荼”。

《詩經 · 唐風 · 采苓》:“采苦采苦,首陽之下。”《詩經 · 豳風 · 七月》:“采荼薪樗,食我農夫。”愛吃甜口的蘇軾,發明東坡肉一絕,但他也喜歡苦笋,還寫詩稱贊:“待得余甘回齒頰,已輸岩蜜十發甜。”同樣喜愛苦笋的黃庭堅,在巴蜀的戎州吃到了綠荔枝外的苦笋燒肉後,高興地寫下了書法名篇《苦笋賦》大呼:苦笋太好吃了,管它是不是發物!

這届年輕人,開始“自討苦吃”-字遊文化
苦味的“格格不入”恰恰會觸發人的思考。/《琅琊榜》

諸多文人墨客喜愛苦味食物的原因,被清代詩人屈大均總結了出來。他在《廣東新語》中點評苦瓜:其味甚苦,然雜他物煮之,他物弗苦,自苦而不以苦人,有君子之德焉。

意思是,苦瓜自甘清苦,和其他食材同烹調時却不會將苦味附著其上,容易讓人聯想到傲然獨立、孤苦清高的脾性。當苦有了意義,它就不只是種味道了。

03 嗜苦,更高級?

近年來,“苦”已經成爲一種小衆而高級的口味。不論是鑒賞茶還是咖啡,或者啤酒,你或許都有“越苦越高級”“越苦越有品位”的感受。

咖啡界幷沒有明確的“鄙視鏈”,但在人們點咖啡或是給咖啡加奶加糖時,收到過一些“你是不是不懂咖啡”“你這還不如喝速溶”之類的話語時,咖啡愛好者們的“隱形鄙視鏈”也就形成了。知乎上,人們曾探討過這一“鄙視鏈”,從點贊數量上來看,大多數人認可的排序爲:單品手沖>意式濃縮>美式> 其它花式咖啡。拋開製作方式和咖啡豆品種等諸多元素,“其它花式咖啡”就是輸在了不够苦。

這届年輕人,開始“自討苦吃”-字遊文化
鑒苦能力提高,是後天訓練的結果。/視覺中國

在飲茶沒有成爲習俗之前,人們本是不喜茶的。如邊疆少數民族飲茶,會加奶、加糖烹煮,如西亞、北非飲茶會加薄荷、香料、糖等調飲,本質上是不能接受其苦。

但如今,茶界也出了段子:喝岩茶的看不上所有茶類,喝普洱茶的看不上喝烏龍茶的,喝烏龍茶的看不上喝綠茶的,喝綠茶的看不上喝茉莉花茶的,喝茉莉花茶的看不上喝花草茶的……最後,他們統統看不上喝奶茶的。

同理,也有很多人認爲喜歡吃白巧克力、奶油巧克力的比較low,真正有品位的只吃黑巧克力;喜歡喝甜味葡萄酒的是不懂酒的小白,能够欣賞紅酒的苦澀與酸感,才算是入了品酒的門……當苦味决定了食物的級別,那它自然就與高品位畫上了等號。

這届年輕人,開始“自討苦吃”-字遊文化

人們追求“吃苦”,幷非是單純追求苦味,而是想讓食物的原本味道不被調味品破壞。比如,喝咖啡不加奶才能品出後口的濃香;喝茶不放糖,才會感受到草木香氣的悠長。

新周刊雜志《窮人才追求甜,中産都愛吃苦》一文中提到:一些對味道頗有研究的上流人士能品嘗出羽衣甘藍的“又硬又苦”和芝麻菜的“苦中帶甘”的區別;苦味的精品咖啡從選購小産區莊園級當季咖啡生豆,到新鮮烘焙和現磨,一切爲的都是新鮮的地域之味……

與苦味一同出現的還有諸多複雜的味道,爲了品嘗出這些味道,就要去調味品。2022年中國健康管理白皮書提到,健康飲食意味著極簡的生活態度,選擇優質營養、搭配均衡的餐食,减少油、鹽、糖等調味品的過量攝入。不僅影響健康,過量食用調味品還會增加肥胖的幾率。

在反對濫用調味品、主張恢復食品的真實口味的趨勢下,“吃苦”就逐漸成爲人們自詡自律的代名詞。

這届年輕人,開始“自討苦吃”-字遊文化
“好難喝,再來一杯!”/視覺中國

與苦相對的是甜。人們對待甜的態度與苦剛好相反:明明天生嗜甜,却在後天進行控糖甚至斷糖。這種逆本能的行爲,是人類作爲最高級的靈長類動物的一種榮耀:小孩子才嗜甜,而我已經是成熟的大人了。

前幾天,新來的同事說自己喝不慣咖啡,我回復的第一句話就是“因爲你還不是資深社畜”。這句話背後的含義就是,初入職場的你還不够成熟,多受點工作的累就能吃下咖啡的苦了。不少人把“吃苦”作爲品味生活的象徵、中産精神的衍生。的確,自律、健康、成熟、有品位是新貴們的關鍵詞,但也別神化了“吃苦”的意義。

說到底,苦只是種味道。你能喜歡,也能大方討厭。

參考資料

[1]小滿苦菜秀,中國人爲何對苦味情有獨鍾 | 中華書局

[2]爲什麽人類天生討厭苦味?| 好奇心實驗室

[3]假期最後一天,來“吃點苦”吧!| 國家人文歷史

[4]窮人才追求甜,中産都愛吃苦 | 新周刊

[5]爲什麽總有些人不願意“吃苦”?

-END-

0
本文系作者 @wordtour 原创发布在 字遊文化。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最有“歐氣”的雲南古鎮,是這裏
上一篇
這個國家,周六日也得上班!
下一篇
评论 (0)
再想想
随便看看
中國最會嘮的大爺,都坐在這兒了
2周前
中國最大的西梅縣城,甜翻了
2周前
最會吃魚的地方,不在沿海
2周前
剛剛謝幕,埃及電影正在崛起!
2周前
這座遍地是“金”的小城,香爆了
3周前
相关文章
一條臭鱖魚,憑什麽能够代表安徽菜?
埃及的靈魂——黃配綠
甜食第一省是它,你不反对吧?
廣東辣,人菜癮還大

王蒙 王蒙
王蒙 王蒙
Copyright © 2023 字遊文化
  • 请到 [后台->外观->菜单] 中设置菜单
热门搜索
  • 戴冠青
  • 泉州
  • 宾州
  • 美国大选
  • 罗克格伦
  • 新加坡 台灣
wordtour
行者無疆,思亦無涯。「字遊文化」為你打造活精緻、心自由的美好生活。
222 文章
0 评论
4 喜欢
  • 0
  • 0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