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有鬆弛感的地方,我選這裏
文轉載自九行公衆號(ID: jiuxing_neweekly) 作者:林裏約

最近的社交平臺上,人人都在討論“鬆弛感”。但如果要爲這三個字找一個最適配的城市,我認爲應當是這裏——延吉。

對熱門景點越來越不感冒,想遠離城市,去小地方“反向度假”,找個地方躺幾天,這些符合鬆弛感的旅行方式,你均能在延吉找到。
前不久,我便到東北走了一趟,深入挖掘美食寶藏,又直奔上長白山,度過了一段不疾不徐的美好時光。
01 真不愧是東北美食之都
延吉是公認的東北美食之都,東北風情、朝鮮民族特色,以及日韓時尚的舶來品都在這裏交融呈現。選擇之豐富,吃一周不會重樣。
到了這個美食之都,許多人會將吃冷面安排在第一站。

這裏是正宗冷面的發源地,味道十分出圈,面是現壓的蕎麥面,搭配牛肉、鶏蛋、西瓜和各種蔬菜,酸甜適口,清爽開胃,冰冰凉凉的,十分解暑。
冷面份量十分大,一人險些吃不完。細而質韌的麵條,邊吃邊用剪刀“哢嚓”剪斷。
當地人吃冷面時,還會搭配剛出鍋的鍋包肉。趁熱把鍋包肉泡在冷面的湯裏,外皮冰凉,內裏滾熱,入口外酥裏嫩。

延吉人還常吃一道“辣炒海兔”,我這回也是頭一次吃。初嘗味道有點像魷魚,還誤以爲“海兔”是“小魷魚”的東北叫法。

但其實海兔是生活在淺海地的一種貝類,又稱海蛞蝓。雖說是一種貝類,但它却屬軟體動物家族,外殼已經退化,頭帶兩個觸角像兔子,長得挺別致。
當地菜品大多是辣的,火熱軟糯的鶏爪、蒸汽騰騰的部隊鍋、爽脆Q彈的辣炒海靈菇(其實就是章魚吸盤)……吃得人汗流浹背。這時候,再喝上一大口冰凉香醇的延邊米酒,那真是無比舒坦。

而對于不擅長吃辣的人,延吉也不會輕易將其勸退。
去東北菜館,點一份相貌平平的小鶏燉蘑菇,那味道可不一般。蘑菇是吸收了天地靈氣的蘑菇,鶏是吸收了濃郁蘑菇香氣的本地大公鶏,湯汁更是充分萃取出了鶏與蘑菇的精髓。讓同行中對吃鶏頗有研究的廣東人大爲贊嘆:“嫩!鶏是新鮮的,你能感受到它活著時很愛運動。”

亂燉是東北最爲常見的烹飪方法,一邊吃一邊加熱,讓人吃得雲裏霧裏,搭配這裏特有的大白梨飲料,不一會就吃迷糊了。
但這裏的老闆也是真實誠,在點菜的時候他就會摁住你:够了,先吃完這一個菜再說吧。
“人間烟火氣最撫凡人心”,想體驗最有特色的延吉生活,怎麽能不逛菜市場?

烟集河畔的東方水上市場,面積不大,但應有盡有,每天早上5點到8點是早市時間,想要體驗一番,可不能賴床遲到。

當地人元氣滿滿的一天也是在這裏開啓的。烟集河水緩緩流動,而一旁菜市場中的人也大都不緊不慢,排隊吃早點,在這座泡菜天堂中游逛,仔細挑選那些叫不上名字的山珍。

朝鮮族的師傅會現場製作傳統小吃打糕。他們會用木槌反復敲打已蒸熟的糯米,再將其抓成一小份,蘸上黃豆麵、白糖或紅小豆餡兒,做成Q彈的小零嘴兒。
02 地道的朝鮮族風情
延邊是中國唯一一個朝鮮族自治州,全國43%的朝鮮族都生活在這裏。
當地人能够熟練地在朝鮮語和中文之間無縫切換,上一秒還是韓國偶像劇,下一秒就是東北老鐵的大碴子味,有點可愛。
連街邊的招牌標識也統一使用雙語標注。如果你是在朝陽川國際機場降落,很有可能會出現以爲自己出國了的幻覺。

走進百年部落景區,更是可以身臨其境地感受朝鮮族生活。

這裏滿眼都是青磚白墻的平房院落,簡約而不失雅致。最老的房子屋主,是從朝鮮移民至此的商人朴如根,用長白山原木和瓦片,不帶一根釘子,歷時三年,修建完工。一路風雨,距今已有142年歷史。

換上柔軟的絲綢長裙與短襖,變身成《大長今》裏的角色;或是欣賞美妙的非遺舞蹈象帽舞,看舞者帽上的飄帶旋轉如風,變化出一個個耀眼彩環。朝鮮族人嫻靜與熱情的一面,就在不同的場景中切換。

韓劇同款美食,也是來延吉必打卡的項目。
比如烤肉店裏那像磚頭一樣上桌的五花肉,肥瘦相間,它最終會在高溫的加持下,生菜和蘸料的包裹下,演繹出完美的協奏曲。

比如以一整只鶏爲主角的參鶏湯,看似簡單清淡,但其實鶏肚子裏還包含有糯米、紅棗、栗子等種種乾坤,用清甜之味直接勾起你的味蕾。

酒飽飯足後,許多年輕人還會到延邊大學門外的“韓語彈幕墻”打卡留念,雙手插袋假裝不經意路過,或是牽手相擁秀恩愛,可以一下將氛圍感拉滿。
03 沒有天花板的森林
維柯曾在《新科學》說:“人類事物或制度的次第是這樣的:首先是森林,接著就是茅棚,接著是村莊,然後是城市,最後是學院或者學校。”
森林,便是人類最初的底色。

到東北,當然要在沒有天花板的長白山樹林裏悠閑地散步,感受內心的寧靜與舒暢。

長白山因其主峰多白色浮石與積雪而得名,素有“千年積雪爲年松,直上人間第一峰”的美譽,還有“長相守、到白頭”的美好寓意。
即便是夏季,這裏的平均氣溫也僅有15℃-25℃,非常適合避暑。到了冬天,這裏又成了白雪皚皚一片。
據聞,長白山正處于世界滑雪黃金緯度之上,與阿爾卑斯山、洛基山幷稱世界三大粉雪基地,呈絮狀的鬆散雪質是天然的滑雪勝地。當然,淺打一下雪仗也合適。
茂密的樹木讓長白山成爲天然大氧吧。夏天進山,凉意襲來,深吸一口氣,感覺每一個毛孔都打開了,對于長期生活在城市裏的人來說,來這片森林,就是“洗肺”之旅。

世衛組織規定:清新空氣的負氧離子標準濃度爲不低于1000-1500個/立方厘米。我在綠淵潭看到環境實時監測數據顯示,負氧離子濃度高達17563個/立方厘米,數據不會騙人,開始有點“醉氧”了。
這裏的樹木保護得極好,我們的導游略有自豪地說:“就算樹自己倒下了,也不能砍伐帶走。”

放眼望去,這裏的每一棵樹保持著最原始的模樣,構成一幅賞心悅目的綠色油畫。從山脚到山頂2600多米的海拔高差,依據海拔變化依次形成:針闊葉林混交帶、針葉林帶、岳樺林帶、苔原帶四個植物垂直分布帶,界限非常清晰。
乘坐景區的旅游車上山,一路驚嘆植被的變化,地理課本上學到的海拔與植被的關係,在這裏能直觀感受到。窗外的樹木慢慢變矮,綠意漸退,最後消失剩下一片片苔原在光禿禿的坡上,山路蜿蜒曲折,風呼呼吹,視綫越來越模糊,這時山頂就到了。

“一山有四季,十裏不同天。”長白山的天氣變化多端,山脚朗朗晴天,山上可能烏雲密布,人們來長白山都想一睹天池的容貌,但這完全要靠緣份。
所以,去長白山能看到天池的朋友們,你們真的很幸運,是“天選之子”。
我這次與天池有緣無份,從北坡抵達海拔2620米位置時,眼前白茫茫一片,風吹雨水劈裏啪啦打在雨衣上,大家裹得嚴嚴實實地等待大風將雲霧吹開,隱隱約約窺見一點兒天池的容貌,就能引起一片歡呼聲。

長白山天池是一座休眠火山,火山口積水成湖,被16座山峰環繞,沒有外流河注入,在天豁峰和龍門峰間有一狹道池水溢出,飛瀉成長白山瀑布,是松花江的正源。

三浦展在《第四消費時代》一書中說過:“有這樣一個社會,人們不再追求‘經濟飛速發展’和‘效益最大化’,而是享受簡約的生活方式;不再終日奔波、蝸居在大城市,而是重新發現地方的特色和自然的力量;不再努力工作拼命掙錢、苦心鑽營如何升遷,而是幫助他人、共享快樂、獲得內心的平靜與幸福。”

從延吉到長白山,好吃且鬆弛,讓人還想“二刷”。短短的幾天東北行程,沒有細緻的攻略,一切隨遇而安,不慌不忙,“鬆弛感”這不就到位了。
-END-